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監管動態 > 正文

字號:  

P2P行業亂世當重典

  • 發佈時間:2016-01-14 22:32:5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汪名立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元末明初亂世,太祖重典治國,重刑姦吏刁民,終得洪武盛世。當前,P2P平臺“跑路”之聲不絕於耳,行業亂象叢生,當出重典進行治理。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13652.21億元,平臺數量超過3800家。而截至2016年1月13日,問題P2P平臺累計1275個,其中近一個月新增116個。

  P2P市場前途光明毋庸置疑,但正在經歷黎明前的黑暗更是事實。遵守法律紅線,才能維護社會秩序;增加犯罪成本,才能扼殺違規動機;提高風控水準,才能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跑路”的P2P平臺,絕大部分的原因是自融(或資金池)以及風控不好導致的資金鏈斷裂。很多平臺自身風控能力有限,社會上騙貸、重復借貸等現象屢有發生,一方面平臺缺乏判斷、篩選和尋找優質債權的能力,優質債權“供不應求”;另一方面,龐大的資金流入很容易刺激原本監管不嚴的平臺違規操作,虛假標的、肆意拆標,甚至直接形成資金池。

  事前把關比事後急追討重要百倍,徵信體系對於P2P平臺也至關重要。首批接入央行主導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資訊共用系統的P2P平臺只有13家,200多家平臺接入上海資信建成的NFCS(網路金融徵信系統),部分平臺借助第三方公司間接實現查詢央行徵信系統,還有更多的平臺自建或共用大數據徵信系統。大量的平臺數據未被納入央行徵信系統,P2P行業本身數據“孤島”林立,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數據溝通不暢,P2P平颱風險控製成本自然居高不下。《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千呼萬喚始出來,儘管這份“重典”還沒有正式實施,但業界歡聲一片,行業發展需要選優罰劣,凈化環境。

  有專業人士指出,應完善資訊披露制度,規定P2P平臺必須定期披露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明確説明投資者風險、業務流程、各參與機構的關聯關係等,以增加行業透明度,保護投資者和借款人的利益。建立平颱風險評級制度,由專門評級機構對所有P2P平臺進行評級,定期向社會和投資者公佈評級結果,發佈風險警示,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近日,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相繼爆出暫停網際網路金融或者有“金融”、投資”等字眼公司的註冊,深圳等地還相繼出臺了規範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的規定。此外,在高層會議連續表態後,多地展開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對非法集資的打擊力度持續加大。

  無論P2P平臺企業還是投資人都期重典能夠之亂,能帶來行業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