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週年個人徵信牌照難産 標的豐富但權威性受質疑
- 發佈時間:2016-01-07 09: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距離央行公佈個人徵信8家試點機構已經過去整整一年的時間。在獲得試點許可之後,芝麻信用、騰訊徵信、考拉徵信等8家機構開始了一輪激烈的追逐賽,信用酒店、信用租房、租車、信用旅遊、消費金融等應用場景不斷涌現。但隨之而來的數據權威性、可信度、資訊孤島和隱私保護等問題則令這個新興的市場陷入困境。
試點週年各有側重
昨日,芝麻信用評分再度更新,首次對信用租房領域有不良記錄的用戶進行負面資訊披露。
根據芝麻信用相關人士的介紹,租房領域的負面記錄主要是逃租、欠租行為。目前芝麻信用已經加入了相寓、房司令等信用租房領域的商戶,如果用戶出現逃租、欠租等行為,將被記錄在整個芝麻信用體系中,對個人信用産生負面影響,嚴重的將影響芝麻評分的分值。而這個負面資訊則有可能影響到租車等其他領域,比如用戶在租房領域有了違約行為,那麼當他在租車領域申請服務時,很有可能會因為負面記錄而被拒。
隨著時間的推移,8家機構拿到個人徵信入圍參賽券已經有一年,各機構不斷開疆辟土。目前,除了金融、購物、招聘、租車、租房、交友等多個領域之外,考拉徵信將信用體系對接到國內的小貸公司和P2P公司,提供徵信服務,並推出信貸産品;騰訊徵信研發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身份驗證産品,搭建基於實名賬戶的用戶線上IP等。
而8家機構的背景優勢也決定著各家産品的基因。其中,芝麻信用、騰訊徵信、考拉徵信、前海徵信定位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徵信公司;中誠信徵信和鵬元徵信的大股東是以企業信用評級業務起家,這兩家主要面向機構提供服務;中智誠征信和華道徵信則以反欺詐業務見長。
在分析人士看來,現有的8家機構仍不能覆蓋個人徵信市場。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京東金融、拍拍貸等機構均有意爭奪個人徵信牌照。個人徵信市場的全面競爭尚未展開。
標的豐富但權威性受質疑
相比央行徵信系統主要收集以銀行信貸資訊為核心的個人資訊,民營徵信機構的數據來源更加寬泛,品種也更加豐富,但這也引發了關於個人徵信機構權威性的爭議。
由於各家機構的基因不同,因此在數據收集、評分體系方面也截然不同,例如,芝麻徵信主要依靠螞蟻金服實名用戶在淘寶、天貓的消費和支付數據,還包括投資、理財、生活、公益等其他數據,並引入合作商戶、最高人民法院等多方面的數據。騰訊徵信則有強大的QQ用戶、微信用戶數據,在門戶、娛樂等領域的用戶規模龐大。而前海徵信的來源以平安集團內部數據為主,並連接多家金融機構的數據、車險違章等非金融資訊。
在分析人士看來,個人徵信機構肯定希望徵信源越來越豐富,但個人徵信機構的評價標準是否權威,業內則存在疑慮。易觀智庫分析師郝竹婧指出,業內對於大數據個人徵信的數據量是否足夠大,基於網際網路收集的數據是否與信用有很強相關性都有疑問,例如,某人在婚戀網站有詐騙行為並不能説明這個人的還貸信用低。
關於昨日芝麻信用將租房信用納入評分一事,就引發了爭議,有市民反映,租房導致的糾紛有多種情況,有時是屋內設施品質問題,有時是房東提前收房或要求漲價,還有的是租戶與仲介公司存在矛盾,如果統一記錄成租房者的負面資訊,則有失公平。
對此,芝麻信用的解釋是,可以通過“異議處理”解決。用戶看到負面資訊後如果有異議可以向芝麻信用提出,芝麻信用會把情況反饋給商戶異議介面人,由商戶去核查是否屬實,再決定刪除、修改或不改變負面資訊,然後再將資訊反饋給芝麻信用。
不過,這仍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例如租房者與仲介存在矛盾,仲介未必會同意消除負面記錄。芝麻信用表示,若用戶再次申訴,芝麻信用會將申訴情況進行公開標注,給其他商戶進行參考,但不會介入評判,幫助客戶消除負面資訊。
網貸315首席資訊官李子川直言,個人徵信機構有牌照就會有權威性,這是自上而下賦予的特徵,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評價標準不統一。
同人不同信待解
而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資訊孤島,由於各家徵信機構各自為戰,“同人不同信”的問題也將凸顯。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同一個人在各家徵信機構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信用分。比如某用戶只在淘寶、天貓購物,用支付寶購買基金、轉賬、還信用卡、繳納水電費等,那麼他在芝麻信用的分數就會較高,而在其他徵信機構得到的分數就會較低。這會進一步影響他的貸款、消費,與芝麻信用簽約的商戶就會比較容易通過他的申請,而與其他徵信機構簽約的商戶則會較為審慎。
李子川也認為,個人徵信是徵信市場最緊缺的一塊,存在激烈的競爭。目前很多個人徵信機構並非獨立的第三方,比如螞蟻金服有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同時也有消費場景,芝麻信用分可能在自己的閉環內通用,但是對於其他同樣存在競爭的機構是否能通用則存在不確定性。
由於各家機構不會詳細公佈自己的數據來源和演算法比重,因此即便出現“同人不同信”的情況,用戶也無法提出質疑。郝竹婧更指出,非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能否給出公正的分數值得關注,非獨立第三方個人徵信機構的優質客戶拿分數辦理非自有體系的金融業務時,這些機構或許並不願意給此客戶一個很高的分數。
牌照仍難産
個人徵信牌照自去年初開閘,當時指定的準備期限為6個月,此後央行進行了多次驗收,但牌照下發卻一直“光打雷不下雨”。
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7月,央行曾派工作組到8家徵信試點機構進行驗收,驗收人員平均在每家機構逗留一兩天,主要調查業務內容、合規情況、技術保障等幾方面。幾個月後,央行又對個人徵信入圍機構發佈了《徵信機構監管指引》,對徵信機構設置了審慎性條件,包括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和內設職能部門,員工隊伍具備相應業務能力;穩定的信用資訊來源和數據採集渠道,具備開發徵信産品的能力;內控制度完善、可操作性強;以及具備徵信業務所需的IT系統開發和管理能力等。
牌照下發遙遙無期,凸顯了監管機構對個人徵信領域正式放開還存在疑慮。郝竹婧表示,央行的態度很謹慎,一方面是對於個人徵信市場很重視,牌照發放慎之又慎;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暫時試點並不盡如人意。一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內部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前的試點中,一些企業的行為較為激進,令監管層感到不安。例如之前芝麻信用在首都機場推出快速安檢通道時,就曾引發爭議。
央行人士此前就曾表示過對個人隱私資訊保護問題的擔憂。央行行長助理楊子強曾表示,當前資訊濫用現象較為嚴重,實際操作中不經授權採集資訊、強制授權採用資訊、一次授權終身使用資訊等屢見不鮮。對此,李子川認為,個人徵信領域應該有嚴格約束,包括數據來源、數據使用的合規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