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春拍第二季:釋放回暖信號

  • 發佈時間:2015-06-10 09:24:42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劉莎莎  責任編輯:張明江

吳冠中《木槿》

  吳冠中《木槿》

徐冰《鳥飛了》(局部)

  徐冰《鳥飛了》(局部)

乾隆《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讚》(局部)

  乾隆《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讚》(局部)

  吳冠中《木槿》6900萬落槌、徐冰《鳥飛了》1150萬創新紀錄、乾隆《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讚》7475萬成交、張大千巨幅《山水二十八條屏》3105萬……從6月3日,2015保利10週年春拍開場起,這幾日,人們的眼球就不斷地在被這一組又一組驚艷的數字刷屏,6月8日,拍賣收官,最終斬獲33.2億元。

  與此同時,6月3日,香港佳士得整個春拍周戰果出爐。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周共斬獲32.2億港元的成交額,並創下60項世界拍賣紀錄。

  近年來,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發展迅猛,交易額猛增,2013年中國藝術品交易額穩居全球第二位。面對這一巨大藍海,大至金融資本,小至“中國大媽們” 都在磨刀霍霍,已經或準備進場。然而,收藏這個專業知識門檻頗高的行當這麼容易就暴富嗎?動輒千萬、上億的價格又是否在醞釀下一個泡沫?

  回歸應有價值

  好東西不缺市場

  近年來,國內藝術品市場發展迅猛,據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其中藝術品拍賣市場交易額為975億元。2013年中國藝術品交易額穩居全球第二位,佔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24%。

  經過幾年的爆發,藝術品市場已漸趨理性。2014年流入藝術市場的資金趨緊,買家對價格的把控更為理性。隨著收藏家文化學養和鑒賞能力的提高,含金量高且學術性強的藝術作品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到了2014年,拍賣場次和拍賣標價都有所下降和減少。據統計,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北京翰海四大拍賣公司2014年秋拍的總成交額為73.3億元,相比2013年78.58億元的總成交額下降了6.72%,有媒體甚至用“寒流”加以形容。

  5月、6月,2015年春拍進入“第二季”,多家春拍進行得如火如荼,如香港的佳士得春拍、蘇富比北京春拍、北京保利十週年、北京匡時春拍。儘管受到市場調整影響,但在這幾大拍賣場上,仍出現不少亮點,尤其是近現代書畫受到追捧,成交頻創佳績。有藏家點評説,好東西不缺市場。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宣稱:“中國藝術品重新回到它應有的價值。”

  有業界人士指出,今年春拍整體成績比去年好,市場已經釋放出回暖的信號。今年藝術品收藏市場的另一個趨勢是,介入藝術領域的金融機構迅速增加,金融資本進入藝術産業,將藝術品變成一種投資品,實現金融資本與收藏、藝術品投資的融合,藝術資源變為金融資産。隨著這些資本的介入,中國已進入藝術金融化的初級階段,藝術品投資也隨之進入金融時代。

  乘上經濟快車

  古玩行情繼續看漲

  拍場上古董、藝術品動輒千萬、上億的價格讓一般藏家望而生畏。那麼,這些古玩珍藏到底有沒有水分呢?對此,資深藏家羅磊光認為,不同藝術品要分而論之。“我覺得內地的當代藝術品是有虛火的,這是資本炒作的結果。對比起這些當代藝術品的天價,一些古玩的價格反而沒有這麼貴,實惠很多。” 羅磊光説。收藏世家出身的羅磊光在青年時代掘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後,就開始收藏,他收藏的最大成就是保護及搶救收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

  在此次保利10週年春拍開拍前,羅磊光受邀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特展“國瓷瑰寶:清代釉下五彩瓷珍藏”。本場特展展品雖不參拍,但也是保利10週年春拍預展的重要部分。擁有多年收藏經驗的他告訴記者,經過2014年的調整,古玩收藏的價格已經相對理性,他還預言,依託中國蒸蒸日上的經濟大環境,未來代表中國優秀文化的精品古玩一定還會上漲,“你看畢加索一張畫都上億美金,我們還沒有拍出上億美金的古畫吧?”

  今年 5月,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西班牙畫家巴勃羅·畢加索的油畫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以超過1.79億美元價格成交,再次刷新全球最貴藝術品的拍賣紀錄。“齊白石在國內的地位等同於畢加索在西方的位置,然而,他們作品的價格卻不在一個量級上。這一點非常不合理。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中國藝術品本身也會升值。”據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介紹,齊白石畫作曾到歐洲辦展引起轟動,當年畢加索看後感慨“印象派的大師在東方”。

  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所長任志錄認為,收藏購買藝術品與一國的經濟狀況有關,“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來後,這個國家的企業家都會購買藝術品,這是規律。過去,藝術品身價的話語權在西方人手裏,一直受他們主導。” 任志錄表示,隨著經濟增長,中國藝術品價值也在上升,前幾年的琺瑯彩,近些年的雞缸杯,都創造了幾億元的天價。任志錄説,本民族藝術品價值與本民族經濟很有關係,經濟實力強,藝術品價格就有可能高,是有一定聯繫的。

  拒絕一切向“錢”看

  挖掘學術價值

  當藝術品收藏進入“金融時代”、“企業家時代”,高企的價格是否還有漏可撿?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説,如今收藏拍賣,尤其是投資性收藏,所需資金絕對是個天文數字,這類收藏已經是一般的個人單體愛好性收藏無法比擬的,以後的收藏成本也會越來越高。反之督促那些有深厚藝術愛好的收藏家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判斷和學術理解水準,用知識發現價格的洼地,用知識換取資本不足的空間差,以小博大完成自己的愛好收藏,而非跟風逐波。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則提醒大眾撿漏要小心。近年來,隨著民間藝術品投資的不斷升溫,以收藏鑒寶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也開始紅火起來。由此,各種各樣的以小成本買到大寶貝的傳奇“撿漏”故事,在電視媒體的輪番炒作下,也成為茶余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郭學雷説:“如果不擺正心態,到頭來很可能撿漏不成,反而一腳踏進了造假集團布設的投資陷阱。”

  出身潮汕平原的藝術策展人郭青則明確表示撿漏可能性不大,“現在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用一斤牛肉丸就可以換來名家精品的年代了。”他認為,懂得藝術品的人已經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真正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經過這麼多年的市場挖掘,已經具備其應有的商業價值。

  早年一直在國有文物商店“淘寶”的資深藏家羅磊光告訴記者,“收藏是要看天賦的。看似簡單的買賣,其實是一個人眼光、知識、氣質的綜合決定。”據悉,早年,羅磊光一直在全國各地的國有文物商店收購文物,現在他手裏的這批清代釉下五彩瓷珍藏基本都是在文物商店購得。如今,羅磊光已經是全世界清代釉下五彩瓷的最大藏家。他説:“單件的文物是有價的。但是如果你把這個品類的珍品都收全了,它就是無價的。它具有無可取代的資料性和學術性價值。”羅磊光表示,收藏不僅是買賣更是文化,“要用知識挖掘藏品的學術價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