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尋找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

  • 發佈時間:2015-01-24 06:02: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失戀三十三天》、《老有所依》、《北京青年》等國産電視劇在海外引起不小反響。我國的電視劇創作在堅持藝術品格的基礎上,不斷開闊産業視野,拓寬産業版圖,汲取國外先進的製作與傳播理念,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

  作為亞洲電視交易的“風向標”,在2014年12月9日至12月12日新加坡舉行的第15屆亞洲電視論壇和交易會(ATF)上,共有近30家國內影視製作企業參加,具有國際視野的紀錄片受到買家和觀眾青睞。其中,中央電視臺在本次交易會上展出的紀錄片就達25部。其中,《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瓷路》等收到眾多購買意向。在中國參展企業帶來的其他各類電視作品中,歷史題材和古裝電視連續劇也頗受買家歡迎。

  目前,很多國産電視劇走出去,在東南亞地區頗有市場。從ATF上可以看出,國産電視劇海外發行的價格並不高,國內製作方以探索海外市場為主。在亞洲電視論壇上,一些國産電視劇已經賣到1萬美元一集,很多電視劇僅賣幾千美元。對於拿到海外市場發行的單部劇而言,國內發行收入還是佔到95%以上。參加本屆亞洲電視論壇的SMG尚世影業總經理助理李旸表示,參加電視論壇一方面是拓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為了爭取國際合作機會,更多地儲備項目。“海外市場的未來內容生産肯定是越來越國際化的,我們參加展會也是通過海外發行來感知國際市場需求,也能反方向引導我們的內容生産。”李旸説。

  在綜藝節目方面,近年來出口少,引進多。目前,國內90%的熱播綜藝節目來自國際模式授權。像《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熱播節目皆脫胎于國外引進的電視節目模式。在ATF上,國內最早的電視模式引入者世熙傳媒董事長劉熙晨表示,在全世界範圍內,亞洲的節目模式銷量明顯低於歐美節目。“我國正處於一個學習、提高、創新的過程中。”劉熙晨建議,我國綜藝節目走出去要依靠模式輸出。模式走出去一定要將東方優秀文化和價值觀融合進模式裏,同時把製作實力提高到一定水準。

  在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工作的傅彩莉表示,海外有很多媒體都喜歡中國電視劇。她建議中國製作方應加強與海外媒體之間的交流。目前,舉行亞洲電視論壇已成為新加坡推介本國影視作品、吸引旅遊的手段。據介紹,為期4天的亞洲電視論壇,共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影視製作商、投資者和內容買家,交易額達2.56億美元。

  此外,一些交易會也成為中國影視作品走出去的主要陣地。目前,國際電視交易市場主要有3個,分別為新加坡亞洲電視論壇(ATF),每年10月初舉行的法國尼斯戛納國際秋季電視動畫節(MIPCOM),以及每年2月初舉行的北美國際電視節(NATPE)。

  一位國內參展商表示,國産影視産品走出去是實現中國主流價值觀的輸出。我國影視作品在東南亞有一定市場,但國內機構去歐洲、美洲發行難度很大。原因主要在於近幾年歐美經濟不景氣,內容市場供大於求,國外機構在採購內容時,優先考慮本地區內容。中國電視劇走出去,還要在了解國外市場需求、提高作品品質上下功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