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失竊案引出國寶景泰藍

  • 發佈時間:2015-03-21 00:56: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蕭薔

  法國文化部日前發佈聲明,巴黎的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內大約15件珍貴藏品3月1日失竊。警方正在調查。這些失竊的稀世珍品都是“無價珍寶”,其中一件中國清代乾隆時期的景泰藍麒麟更是中國館的鎮館之寶。

  據中國文物專家介紹,失竊的景泰藍麒麟原為圓明園藏品,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件景泰藍麒麟。這件曾作為瑞獸擺進拿破侖三世皇室的麒麟,四足站立,張口嘶吼,通體填海藍琺瑯為地,掐銅絲作鱗紋,並以寶藍琺瑯點綴,頸部飾以綠鬃,眉毛鬍鬚皆外展鎏金。

  收藏界有句老話: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這件麒麟的失竊,重新勾起人們對沉寂數年的景泰藍拍賣市場的關注。

  “明重器”和“清三代”

  景泰藍俗稱“銅胎掐絲琺瑯器”,在銅胎上用細扁銅絲掐挂各種花紋,再把琺瑯質料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它起源於元代,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于宮廷,製作工藝臻于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孔雀藍為主,被後世稱為“景泰藍”。

  北京是景泰藍的發祥地。明清以降,景泰藍因其“御用”,在民間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説。據載,乾隆對其嗜之極深,小到手上的扳指,大到室內的桌椅、花瓶、熏爐、床榻用的都是景泰藍。他還在紫禁城內的造辦處專設景泰藍作坊。清末民初,北京民間出現“老天利”、“靜遠堂”、“德興成”等水準高超的景泰藍作坊。

  景泰藍具有極為繁瑣複雜的工藝,要經過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108道工序,不僅運用青銅和瓷器工藝,還把繪畫和雕刻技術融入其中,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景泰藍收藏家吳林認為,故宮博物院6000余件景泰藍主要涵蓋元明和清代,辛亥革命之後以及現代的藏品基本是點綴之物。按照吳林的觀點,如果説景泰藍收藏是藝術品收藏的洼地,清晚期景泰藍的收藏則是洼地中的洼地。

  國內現存明朝的景泰年間的景泰藍器物甚少,吳林將明朝稱為景泰藍的“成器”時代。清朝康雍乾三代,景泰藍的製作登峰造極,工藝亦比明朝有很大提高。內廷造辦處景泰藍作坊越辦越大。清中期以前,景泰藍成品及其製作工藝均不得外傳出宮,吳林將清三代稱為景泰藍的“成峰”階段。

  清中期後,景泰藍製作工藝流入民間。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宮造辦處的能工巧匠散落民間,“老天利”等民間作坊如虎添翼,民初的景泰藍技藝得以爆髮式發展。業內專家認為,從明代至民初的景泰藍精品都值得收藏,但明清宮廷用景泰藍存量稀少,有“找不著的‘明重器’,惹不起的‘清三代’”之説。當代的景泰藍多采用化學合成彩料,批量化生産且工藝品質魚龍混雜,收藏價值高的不多。

  景泰藍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國粹,2006年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在2014年APEC會議上,中國送給各經濟體領導人和配偶的三件國禮分別是《四海昇平》景泰藍賞瓶、《繁花》手包套裝與《和美》純銀絲巾果盤,前者為領導人禮品,後兩者為領導人配偶禮品。“四海昇平”景泰藍由北京工美集團製作,瓶身38釐米高,為天壇祈年殿38米高的等比例縮小。這也是一件“APEC藍”,北京工藝大師們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霽紅釉玉壺春瓶為原型,創新性地把畫琺瑯工藝、鏨胎琺瑯、掐絲琺瑯三種傳統琺瑯工藝結合其中。

  市場緣何萎靡不振

  在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景泰藍已沉寂數年。

  “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古董景泰藍曾是海內外藝術品拍賣的主角。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禦制掐絲琺瑯纏枝番蓮蓮蓬盒”成交價為1057萬港元。景泰藍市場的黃金時代出現在2005年之後,國內外市場熱火朝天,五六年間高價迭出:2008年佳士得巴黎春拍,一對清乾隆禦制銅胎掐絲琺瑯胡人像以652.8萬歐元成交,但這一世界紀錄很快被刷新,2008年北京中貿聖佳春拍,一對“清乾隆掐絲琺瑯多穆壺”以9072萬元成交;2010年12月,香港收藏家劉鑾雄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豪擲1.295億港元,競得一對雍正時期的掐絲琺瑯雙鶴香爐。

  其後兩年,景泰藍儘管還偶有高價成交,但總成交量與成交率雙雙下滑。2013年以後,整體市場行情更加低迷,在倫敦拍賣市場,曾有兩組乾隆時期的禦制景泰藍分別賣出80萬英鎊與50萬英鎊的價格。

  業內人士分析,景泰藍市場不景氣,一方面因其所屬古董雜項門類近年來持續不振,另一方面則是贗品困擾令買家信心不足。

  2005年之後,景泰藍與明清漆器、青銅佛像等冷門一起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新寵。文物不可再生,真正的藏家又不會輕易出手,贗品開始大量進場。據估計,國內景泰藍贗品的比例超過80%,境外則為20%至30%。儘管仿製琺瑯器的成本很高,但鉅額利潤還是令造假者趨之若鶩。在內地市場,有些高倣品甚至能夠以假亂真,有些從海外回流的當代景泰藍在做舊後當成古董賣。

  此外,盲目估價、缺乏規範的定價標準,也是造成景泰藍市場低迷的原因。業內將景泰藍大概分為三個檔次:最高檔為數量稀少的元明時期傳世之作以及清代宮廷造辦處産品,這類經過皇帝親自審定再經過銅作、琺瑯作、金作等不同皇家工藝部門精誠配合的藝術精品,在整個景泰藍市場所佔比重很低;第二檔是清代蘇州、揚州、廣州生産的供品,從紋飾到品質都不及清宮造辦處,存世數量多,在一級市場中的真實價值不過三五十萬元,但到了二級市場,有些拍賣公司還是輕易估價至百萬,流拍也是情理之中;而普通買家所能接觸到的景泰藍,絕大部分都是上世紀後期國內大批量生産的外貿商品,檔次很低,價格也大多維持在數萬元水準。

  當代倣品與老景泰藍的價值相差雲泥。除純手工和機器製造的工藝差別,古董景泰藍多用昂貴的天然琺瑯色料,倣品則多用彩料或塑膠樹脂代替;真琺瑯表面會呈水晶般的光澤和堅硬質感,而倣琺瑯表面易有油脂感和塑膠感,性質偏軟;真琺瑯少有串色現象,倣琺瑯則串色明顯。舊時民間作坊的景泰藍胎厚色透,且多有砂眼,倣品則手感較輕,幾乎沒有砂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