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上海85年曆史老宅正拆遷 係不可移動文物點

  • 發佈時間:2015-06-10 09:23:19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亦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公益坊位於四川北路近海寧路,是上海比較知名、保存完好的石庫門建築群之一,坊內有樓房119幢,居民2000余人,距離熱鬧繁華的四川北路商業區一步之遙,離外灘核心景觀帶不過2公里。

  虹口區四川北路989弄的公益坊在上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點。但在昨日,有市民發現,有著85年曆史的老宅卻在悄然“拆遷中”。

  對此,虹口區文史館昨日回復稱,公益坊確實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但並非掛牌的文保單位。考慮到部分市民對於該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提出了新的看法,目前已經暫停對該區域的拆遷工作,將對房屋進一步的調查,並請專家予以評估判斷其價值後,再決定是否保留。

  隨處可見拆掉一半的屋子

  從外觀看,公益坊門頭完好,但其內卻是一片殘垣斷壁,只見弄堂內大片石庫門老房子大門已經被拆除,碎磚、破瓦和拆下的木製門架隨意堆放在轉角處,戴著安全帽的工人們正在作業。

  從一條窄小的弄堂走向深處,隨處可見的是拆掉一半的屋子,鐵門被拆下,只剩下墻上曾經用於固定的門軸和鐵質拉環。記者在一處老房子內看到,屋內木製樓梯已被拆得所剩無幾,而丟棄的木質扶手並不見腐爛的跡象,材質依然很結實。在房屋的轉角處的墻面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拆”字,一些人去樓空的房間大門已經被封,部分房子只剩下了宅基,有些則被改成拆遷工人的臨時住宿點。

  張阿姨是為數不多的尚未搬離這裡的居民。她告訴記者,公益坊被歸入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18街坊舊區改造,即將拆遷,自己也已經接受了動遷協議。“從小在這裡長大,聽老人説這裡還住過不少名人,就這樣拆了實在太可惜!”

  “南強書局”舊址在其中

  記者注意到,公益坊內有一處規模較大的獨棟房屋並未拆除。“據説這裡是什麼文物保護建築,所以不會拆。但其他民宅還是要拆的。”附近居民説。

  然而,記者在現場並未看到任何文物保護建築的銘牌。該獨棟建築名為“潁川寄廬”,落款時間為“光緒丁未九秋”。從外觀看,石制的門樓用料考究,門口採用石條做門框,嵌有月形花紋。進入潁川寄廬,但見天井後是一處客堂和落地窗,二樓則是各種雕花欄杆、黑漆色的燈托、地上的花磚看起來格外精緻。而從市民拍攝上傳到網上的照片看,潁川寄廬的房頂採用的還是特別進口的法國品牌磚瓦。

  據《上海地方誌》中“石庫門里弄住宅”記載: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後,境內陸續出現磚木立貼式結構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其總體佈局採用歐洲聯排式格局。一般為“三上三下”,即正間帶兩廂。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989弄(公益坊)45號“潁川寄廬”較為典型。

  “聽老一輩説,大概在八九十年前,一個陳姓商人造了‘潁川寄廬’供家人居住,後來把附近的綠化、草坪進行了開發,就形成了現在的‘公益坊’和四川北路附近的門面房。”居民介紹。但該説法未得到史料記載佐證。

  記者查詢古籍發現,公益坊的歷史價值不僅體現在建築本身,其文化積澱也是其他石庫門房子難以望其項背。從現存的民國時期舊書可以看到,當時著名的“南強書局”就坐落于“北四川路公益坊三十八號”。新感覺派的劉吶鷗、施蟄存等人創辦的“水沫書店”落址于“公益坊十六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