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彩水準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兩代

  • 發佈時間:2015-08-24 10:03:53  來源:東方網  作者:梁志欽  責任編輯:張明江

  ■清道光 廣彩通景人物紋龍耳盆口瓶   廣州市文物總店供圖

  ■清道光 廣彩通景人物紋龍耳盆口瓶   廣州市文物總店供圖

清乾隆 廣彩訪賢紋深腹大盤 廣州市文物總店供圖

  清乾隆 廣彩訪賢紋深腹大盤 廣州市文物總店供圖

  廣彩是最早的高級定制産品 鑒定難題在斷代

  廣彩是為了滿足外國客 商的需要而在清代前期開始生産的,與廣州的對外貿易有著直接的關係。清代前期,在廣州對外貿易的出口商品中,陶瓷是最受國外人士喜愛的商品之一,需求量極 大。為了滿足對外貿易的需要,瓷器商人便在廣州的珠江南岸(廣州人稱之為“河南”)設廠,並先到江西景德鎮採購素白瓷胎運回廣州,實行來圖來樣定制加工。

  張衛星形容:“廣彩是最早的高級定制産品。”而事實上,來樣加工確實是當時廣彩特有的製作風格。式多奇巧、歲無定樣是早期廣彩紋樣的特點,所以早期廣彩 的特色顯著,明顯帶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特徵,器形、紋飾、顏料明顯與景德鎮有較大的差異。但國內流傳下來的實物很少,而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其他官窯瓷器有年 款,可以説廣彩的斷代也是目前文物鑒定的一大難題。

  “當時用廣彩是歐洲上流社會的榮耀”

  清康雍 年間是廣彩的粗放階段,畫面上除參考傳統繪畫以外,由於來樣加工的模式,使得廣彩出現了中西融合的初級探索跡象。經過兩代發展,乾隆時期的實物出現典型的 廣彩風貌,在1778年,廣州彩瓷藝人設立“靈思堂”,作為廣彩工人的行會,這也説明乾隆時期廣彩已發展成熟。張衛星則認為:“廣彩水準最高的年代是雍正 和乾隆兩個朝代。”

  廣彩瓷在歐洲的興盛達百年之久。隨著18世紀中西瓷器貿易的蓬勃發展,彩瓷不但是上流社會人們生活的必用品,而且逐 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外銷彩繪瓷器上的西洋人物圖像因之更加豐富,出現了以田園風情畫為畫稿的風景人物圖像。西洋人物圖像和田 園風情圖畫的流行,使更容易接受西洋風的廣東制瓷工匠開始研究製作以風景人物為題材的廣彩瓷器。

  “當時用廣彩是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榮耀。”那時候廣彩對於歐洲人相當於今天歐洲名牌對於我們一樣。“屬於奢侈品!”張衛星介紹説。

  傳教士的信讓歐洲學會了燒制陶瓷

  到18世紀末期,隨著資産階級革命的爆發,義大利“新古典主義”的勃興,纖巧優雅的洛可可風格因衰退和腐敗而迅速退出社會審美主流;另一方面,一些歐洲 本土瓷廠已經掌握了硬質瓷器的燒制技術,以德國的邁森窯為首,英國荷蘭的德爾芙窯(音)、法國的塞菲窯(音)等一大批歐洲本土瓷廠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導 致了廣彩瓷器的市場佔有率開始萎縮。

  “1712年和1722年,法國傳教士殷宏緒(昂特雷科萊)致奧日神父的信札傳回歐洲,寫了多封關 于景德鎮如何生産陶瓷的內容,他的這些信影響巨大,因為當時歐洲的瓷器生産非常糟糕。可以説,殷宏緒是18世紀最大的工業間諜。”張衛星説,殷宏緒當時在 景德鎮居住長達7年之久,對景德鎮制瓷已經非常了解。

  張衛星進一步分析,“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從廣州進口到歐洲的廣彩瓷成本讓歐洲人感覺太高了,因為當時海運是用帆船,只能通過季候風進行航行,一來一回要一兩年,本來流行的圖案也變得不再流行,這一點也許是歐洲人迫切需要自己生産瓷器的關鍵。”

  廣彩出口的頂峰在清嘉慶道光年間

  由於廣彩在歐洲市場的影響下降,而在此前為了適應歐洲市場而繁盛起來的廣彩瓷器廠同樣也迫切需要尋找下一個可以消化的市場。1784年8月,“中國皇后號”商船抵達廣州,正式開啟了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大門,廣彩進入了另一個的發展時期。

  “當時美國因為剛從英國人手裏獨立出來,商業上自然受到英國的封鎖,在無法打開歐洲市場的情況下便將拓展海外市場的目光瞄準了中國。而廣彩也開始往美國市場傾銷。由於當時美國市場也非常巨大,因此,廣彩出口量的頂峰時期就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張衛星介紹説。

  清代中期以來,廣彩工藝的發展走向了更加自主的道路,在汲取西方傳統元素的基礎上,更多的參考了本土的陶瓷工藝技術,如景德鎮彩瓷工藝。這時,廣彩工藝才完全形成了自身的風格,特徵是絢彩華麗、金碧輝煌、構圖豐滿。當然,和早期的萬縷金絲織白玉是完全不同的。

  趣聞

  高劍父曾與石灣陶廠

  合作開辦陶瓷公司

  19世紀的廣彩瓷上專門描繪動物紋樣的逐漸減少了,裝飾手法接近與嘉慶、道光時期瓷器上山川名勝、花卉、瓜果、翎毛、草蟲紋,具有更多的嶺南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鈐印“廣東博物商會”的美術磁窯成立於宣統時期,主要是籌集革命經費,並掩護革命活動。革命成功後,高劍父退出政治,熱衷於實業救國。

  民國初年,高劍父任裕華陶瓷技術指導。1915年,陳渭岩與潘玉書在裕華任職。由於這些名家的加入,裕華生産了一批具有很高藝術水準的石灣胎廣彩瓷器。 作為嶺南畫派的創立者,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每人平均從事過美術瓷器的生産,此後趙少昂、楊善深、黎雄才同樣也繪製過美術瓷器。

  “當時高劍父是熱衷於工業救國,並與石灣陶廠的潘玉書合作開辦陶瓷公司。他們對廣彩創作的介入,更多的是一種文人畫家的情感抒發,他們所製作的廣彩,會更具有文化氣息,畫家寫意的方向多一些。但是因為多為外銷,現在能看到的實物比較少。”張衛星説。

  廣彩的鑒賞

  第一,器型,器型有多種,像盤、瓶和碗等,這些器型製作時都要準確。接著就是製成白瓷後釉面的光潔程度,造型的變形度都要達到完美。

  第二,鑒賞一件好的廣彩作品,要看它的構圖,同時,還要強調線條的規劃和顏色的搭配是否和諧統一,因為廣彩中既有中國傳統工藝在裏邊,也融入了中國國畫 的藝術理念。既有工筆的藝術造詣,又有工藝的功底在裏邊。一件好的廣彩作品的顏色給人的感覺是舒服的,構圖是和諧的,這就是功夫與藝術融合在一起的結果。

  第三,燒制的功夫,火候的掌控很重要。有些火候過旺,有些則燒制不透。好的作品燒出來後是潤澤發亮的,顏色中的玻璃質感很強烈。

  第四,題材。一般題材是因人而異的,關係到個人審美跟市場需求。

  梁志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