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何中國畫難出大家

  • 發佈時間:2015-08-24 10:03:25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石濤 紅葉青松

  石濤 紅葉青松

  古往今來的中國畫大家,一般都是將古人、前人、先人的藝術推向新的高度,從而形成新的藝術成就,如:顧愷 之、閻立本、黃公望、吳道子、八大、石濤、吳昌碩、齊白石等。西方亦有。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倫勃朗、委拉士開支、德拉克洛瓦、米勒、庫爾貝、列賓、蘇 裏柯夫等。而還有一類藝術家則力求擺脫前人的影子以開拓新的藝術,由於中國畫是注重繼承傳統而創新創高的畫種,所以後一類更多是以西方現代派、後現代主義 畫家為主,如莫奈、梵谷、塞尚、高更、馬蒂斯、米羅、畢加索、達利、勃拉克、康定斯基等。中國也有像八大、石濤這些相比其他畫家更有獨特性的例子。

  由此可分為兩類畫家:那些將前人的藝術推向新的高度的畫家,即以卓絕而獨特的,稱為積高型的大家。像米羅、梵谷、馬奈、達利、康定斯基、勃拉克這一類畫 家,則是以其獨特而顯卓著的,故可稱為“立異”型的畫家。“積高”型的畫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藝術提升得更高更新。“立異”型則是離開巨人,甚至可以説 是顛覆巨人,遠離傳統與前人,另立爐灶的。中國畫多數大家是“積高”型的,因為中國文化主張在傳統裏推陳出新,且中國畫歷來不主張撇開傳統,另立新向。雖 然八大的作品已有另立方向的趨勢,而石濤則是中國古代畫家中理論上最撇開傳統,追求“我法”的激進畫家,但他們的畫仍是屬於“積高”型的,仍是取法于傳統 的基礎之上。

  西方的畢加索是屬於“立異”型的,但是他的“立異”,也有很多是“積高”方面的,比如他的藝術來自於東方藝術、黑人藝術及 原始藝術等,這些均是前人的藝術。前面所説的八大和石濤是“積高”型,同時他們又有“立異”的成分,所以説,八大和石濤也有卓越而獨特的成分在其中。

  “積高”在中國許多大家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八大的畫非常獨特,但依舊是吸收了很多元明清文人畫那種高簡與高潔的文化精髓。吳昌碩的畫則吸收了趙之謙 的“金石畫風”,從而形成他“畫氣不畫形”的繪畫風格。黃賓虹吸收了元明清各大家的筆墨和文化精神,故而形成了黑密厚重、渾厚華滋的畫風。齊白石則在文人 畫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民間的、農家的色彩和藝術,形成很高的大寫意藝術。齊白石的“積高”充分表現在他一直追尋著徐渭、八大、吳昌碩,要在“三家門下當 ‘走狗’”的藝術理念上。

  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延續了幾千年而從未斷絕過的文化,而中國畫不是強調好不好看,它更強調一種文化精神詩畫 結合的學問意境。中國畫的文化是長期的,在“積高”中攀登更高的巔峰。“積高”型追求高而深,強調內美。而“立異”型一般偏奇新,注重外在的形式美與視覺 美感,但它的致命弱點是容易顯得單且薄之缺乏“內美”,內涵也不夠深。而且它最大的特點——新、奇、怪,也會隨著時間的推前逐漸變得不新不奇。“積高”型 則永遠不會過時,它更經得起時代的磨礪。“積高”型的厚與重,高與深,會發展成一種永恒的輝煌。且對於“積高”型的大家來説,新的大家的出現不會遮蓋以往 大家的光芒,就如齊白石、吳昌碩和黃賓虹的出現並不影響且更是八大和石濤的光芒。但“立異”型不一樣,之後出現的如達利、米羅等藝術家,使得馬蒂斯那一批 人變得不夠新,不夠奇了(縱然價值仍在)。所以,中國畫一直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在卓越的基礎上獨特。

  當然,現如今時代已是多元 化,中國傳統文化慢慢被削弱,使得當今所出現的中國畫大家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都少,因為“積高”這種基礎被消解了。現在中國畫比較難出大家,這是重要的原 因。而“立異”則成為現代藝術一種新的模式,大家覺得做不了“積高”型便做“立異”型畫家。但須知創新的核心是創高和創新,而藝術,特別是中國畫的創新, 要傳承發揚這種“積高”型的創新精神,才能使中國畫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時更具深度,高度與厚度。當然我們也不能看輕“立異”型的這種創新,雖然它內在有 單而薄的軟肋,但仍是一種藝術的必要,所以中國畫的縱與深是卓絕而獨特的,但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若功力難達到“積高”的話,亦可以走“立異”的道路。無論 是以卓絕而獨特還是以獨特而卓絕的藝術家都值得尊重,都是能為藝術做出貢獻的。但是以卓絕而獨特的中國畫大家和中國畫精神是國畫家更應該承揚的。(採訪整 理梁志欽 曾樹剛)

  梁照堂(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