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落槌前40分鐘定價1100萬港元 烏龍還是做局

  • 發佈時間:2015-04-09 13:52:56  來源:人民網  作者:天一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以為,尤倫斯、烏利·希克離場後,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盛況”不再。不過,事實正好相反。4月4日晚舉行的香港蘇富比現當代亞洲藝術晚間拍賣“熱鬧”非凡。

  專場總成交額達6.37億港元、刷新9項藝術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吳冠中《紅梅》以6680萬港元拔得全場最高成交拍品以及其《生命的風景》專題之六幅作品全數成交,這些官方成績都不如一個“傳播事件”富有戲劇性——據收藏家劉鋼稱,早在賈藹力畫作劉鋼上拍前35分鐘,藝術網站雅昌網便登出報道,“報道”了成交結果:1100萬港元。

  劉鋼次日以自媒體方式傳播其經歷——“昨夜在蘇富比拍賣現場遇到一件極其滑稽的事情。東南亞板塊開拍後,我離開拍賣現場到休息廳喝茶。茶還沒喝兩口,就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他在電話中感嘆地説‘賈藹力又拍了1100萬!’我以為輪到中國當代板塊輪,趕緊起身往拍賣現場跑去。可是,到那一看,東南亞板塊還沒拍完呢!我打電話給朋友:‘兄弟,你是不是喝多了!賈藹力的那件作品還沒有上拍呢!’朋友解釋説:‘不是我編的,是雅昌網報道的!’緊接著,他將報道的網頁連結發微信給我。我仔細一看,果真如此,此消息上網的時間是19:20。我對朋友説:‘我把手機的擴音打開,咱倆一起看看,賈藹力的作品是不是真的1100萬落槌。’過了半個小時,賈藹力作品上拍,正如報道所言,落槌價為1100萬。我看了一眼手錶,時間為20:05。我又看了一下‘胡湖現場微信報道’,他報道的時間是20:06。我對朋友説:‘兄弟,你幫辦兩件事。第一,查一下北京與香港之間到底有沒有時間差。第二,太陽是不是從西邊升起。’朋友問:‘太陽從西邊升起是什麼意思?’我回答説:‘北京比香港早了40多分鐘,這不是意味著,太陽從西邊出來嗎!’”

  雅昌藝術網4月5日書面澄清:“19:20,編輯將賈藹力作品圖片及相關資訊上傳至後臺;20:09,落槌後四分鐘,編輯根據前方記者資訊,在後臺增加價格資訊後發佈。”

  4月5日,蘇富比發表官方聲明,“劉鋼在2015年4月5日于微信朋友圈就蘇富比2015春拍晚間拍賣賈藹力《早安,世界》成交結果發放的有關文章,以及同日‘藝術戰爭’微信號的有關文章,內容均完全失實及構成誹謗,並造成嚴重誤導。蘇富比就此對上述文章的作者及其他任何就此事件作出不實或誹謗性文章及言論的人士保留所有法律追究權利。”

  南京先鋒當代藝術中心館長朱彤被一位“要開美術館的好友”委託參加了蘇富比這場拍賣,賈藹力的《早安,世界》是擬購買的一件,朱彤當晚舉到1000萬港元剎車,事後還感到後悔。但在知悉到雅昌網的傳播事件後,他感到很無奈——“我想説的不是圈內人好奇的偵探般推測,而是這麼多人沸沸颺颺的討論,似乎又一個什麼新聞來了,幸災著樂禍著,我真弄不明白。”

  雅昌藝術網負責人表示,從伺服器日誌中可以看出19點20分左右上傳的資訊沒有價格數字,價格數字出現在20:09的更新里。也就是説從雅昌藝術網看到1100萬港元的資訊只能是20:09以後。

  儘管有評論界人士將蘇富比與雅昌的聲明稱之為“畫蛇添足”,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雅昌網的聲明在流程上也是可以解釋的——而關鍵是否有其他人證于當日19:20目擊“雅昌”關於該作成交價的報道。

  蘇富比發表聲明後,暫沒有來自劉鋼方面的回音,《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目前仍未聯繫上劉鋼。目前尚無法獲知《早安,世界》的買賣雙方以及其他于19:20目擊“雅昌”關於該作成交價報道的其他人證。

  收藏界人士李蘇橋表示:“拍賣市場現象級的事件也發生在網路中,網路上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是引發蝴蝶效應的中心,網路中的傳播會把真相淹沒讓懷疑無限度放大,賈藹力的成交價格紀錄就是一個案例,本來簡單的一樁客觀交易,卻因媒體報道的技術烏龍被推到風口。”

  在賈藹力作品成交的傳播事件中,到底誰是謊言目前似尚無定論,但梳理拍賣公司近幾年參與炒作藝術家的案例卻並不讓人陌生。

  前一兩年即有評論認為,賈藹力作品的市場價格存在明顯的炒作與做局。拍賣公司曾以商業手段對中國當代藝術界F4(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方力均)進行過成功運作是眾所週知,可惜伴隨曾經照亮過中國當代藝術界的“西邊的太陽”的撤退以及內地經濟環境的變動,F4應聲落價。眼下,當外部環境鬆動,同一個拍場、類似的戲碼,需要更新的或許只是男主角。

  回看賈藹力作品市場之路,2006年研究生畢業後受到關注,2007年推出個展,2009年停止與畫廊合作並控製作品銷售數量。2011年首次上拍即突破百萬元,2014年同樣在蘇富比秋拍,其作品《瘋景1號》拍出1180萬港元,刷新個人紀錄。

  商業上成功運作的畫家,作品拍賣價格是經過資本和市場反覆求證的,從市場角度而言,應當是成熟和有把握的。F4曾經如此,賈藹力當下也如是,商業遊戲的規則,大眾通常難以知悉,這次當代藝術傳播事件卻給人們洞開一個窺探遊戲的窗口,看到價格紀錄背後拍賣行、媒體、推手以及各位當事者的控制或參與方式。

  藝術市場總有強大的推動方和被製造的主流,但藝術的動人處只關乎個體的體驗和共情,無論是兩年多前蘇富比寒意逼人的當代藝術秋拍,還是今年春拍的“傳播事件”,都是商業裹挾藝術後不可避免的浮雲或鬧劇。而對年輕藝術的炒作與做局,最後還是傷害了年輕藝術家。真正的收藏,會守得一份初心。一位藝術收藏人士曾説過:“不要被一時的巿場波動影響自己的心緒,我倒是覺得如果當初喜歡而買那就坦然去擁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