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德媒熱議“中國式教育”:欠缺靈活但符合國情

  • 發佈時間:2015-08-26 08:54:34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參考消息網8月26日報道 外媒稱,英國廣播公司最近播出的三集紀錄片《中國式教育——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在中英兩國輿論上都引發了熱議。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8月25日報道,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兩位分別來自中國和德國的教師,他們也都有在對方國家的任教經驗。

  "這部紀錄片實在讓我失望。它既沒有反映出中國教育的真正特點,也沒有真實反映出英國、或者説歐洲式教育的優缺點。"報道稱,在接受採訪時,克裏提安(Bernhard Krittian)有些激動地説道。他曾經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市擔任一所中學(Fichte-Gymnasium)的副校長,並教授數學以及物理課程。2011年退休後,前往上海的一所重點高中(曹楊二中)任教,併為該校的課程設置提出建議,前後長達三年。可以説,他對中國以及德國的中學教育都有相當深刻的了解。

  報道稱,克裏提安在上海注意到,該校的數學、物理課堂,與德國相比,確實更為注重板書教學,而靈活性則有所欠缺。但是,克裏提安也強調,中國課堂絕不是像BBC紀錄片中所展現的那樣"強硬":"中國的教學方式當然是適合中國國情的,而這點在BBC紀錄片中是難以體現的。"

  同樣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這部紀錄片的,還有來自上海上外附中的青年教師蔣曦曄。她在這所學校承擔德語班的德語教學工作,2011年也曾經在德國美茵茨的一所中學參加教師交換項目,為期一年。和克裏提安一樣,蔣老師也有著兩國中學教育的第一線經驗。她説:"不管是中國還是德國的中學,六年級的小朋友總是很乖,十一年級的學生則都很懂事、懂得如何溝通。八、九年級叛逆期的孩子通常都是最難對付的。BBC偏偏就挑了這個年紀的學生來做試驗,明顯就是想故意把衝突性、戲劇性擺到臺面上讓人看。 "

  克裏提安也説,這部紀錄片"似乎就是在刻意迎合社會上對中國以及歐洲教育的種種偏見"。

  引發公眾討論 紀錄片依然有價值

  報道稱,不過,撇開其中的炒作成分,兩位教師依然認為,這部紀錄片引起了大家對教育問題的討論,還是有其作用的。德國教師克裏提安説,如果讓他來主導這場試驗,他一定會用"歐洲學生能適應中國課堂嗎?"以及"中國教師能適應歐洲課堂嗎?"來作為標題。來自上海的蔣老師則對德國之聲表示,像BBC紀錄片中所展現的這種"強硬"的所謂中國教育方式,其實在如今中國的發達地區也越來越少見了。"時代畢竟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經歷過的罰站墻角、趕出課堂,今天自己做老師了,是不會再用這種方法的,況且使用這種手段還會受到學校甚至主管部門的處罰。"蔣老師説,中國這些年的教學方式也一直在進步,教師也越發重視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不再是一味地填鴨式教學,而這"顯然和現在輿論經常討論教育問題很有關係"。

  不過,在看到中國教育進步的同時,蔣老師依然認為中國教育遠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在課堂上,只要講到考試內容以外、但依然很有價值的知識點時,學生立刻就會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這種情況,我在德國中學相同年級的教學中完全沒有發現。"

  報道稱,在上海曹楊二中任教三年的德國老教師克裏提安對於這一點感觸更深:"我想多講一點考試之外的知識,結果沒過幾分鐘,許多學生就悄悄地開始在我的課堂上做其他科目的回家作業!"

  克裏提安認為,他所接觸的中國學生,普遍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大量訓練形成的思維慣性。"五、六頁紙的物理試卷,滿滿30道題,限時1個小時。學生迅速掃一眼,甚至不需要看完整道題目,就已經知道了這道題的考點乃至答案。這樣的考試,絕對能讓德國老師以及學生嘖嘖稱奇。"他説,德國學生則一直被教育要重視每道題背後的思考過程,而非這種慣性驅動的快速解答。"而這些年全球熱議的PISA測試,正是更為適合中國、或者説東亞國家較為普遍的教學方式。"

  "成績之外的東西並非不重要"

  報道稱,説起PISA測試,從教幾十年的克裏提安氣不打一處來。德國中學生在PISA全球中學生學業水準測試中 成績不佳;近十年來,全國上下一致努力,推行了眾多改革措施,才讓德國學生在該測試中進步到中上水準。而中國上海的學生則在該測試中 排名全球第一。克裏提安卻認為,德國教育主管部門為了迎合PISA測試而出臺的各項改革措施,會"毀了德國中小學教育"。他不斷強調,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德國中學生"不是不行,只是他們所受的教育不適應PISA測試而已。在德國教學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永遠不會在PISA這樣的測試中取得好成績,可惜我們國家的政治界不願意去明白這一點。"

  克裏提安説,德國教育比較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可以基於興趣,在學校發展一些和考試成績無關的特長,比如體育、藝術、科技等,學校方面也會根據學生的情況,專門開設一些興趣小組,滿足這些學生的需求。

  報道稱,來自上海的蔣老師也對德國中學教育的全面性印象深刻。"我工作過的那所中學,至少他們的美術課、音樂課,其課堂內容要比我們中國學校的相關課目好許多。"她強調,中國學生的優異成績背後, 其實犧牲了許多東西,"而這些並非不重要的東西,卻是PISA這樣的標準化測試所看不見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