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合力打造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新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3-13 00:31:1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我國金融業正處在一個變革時期,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自貿區的設立與發展等,都意味著我國金融業正迎來時代的變遷。金融業的創新與融合,成為新常態經濟形勢下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前,世界商協會聯盟和漢唐教育集團、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正式建立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共同推動“世界商協會領袖大講堂巡講”、“網際網路金融中國行”等活動,啟動“世界人脈銀行”、“商協會資源交易所”等金融項目,共同打造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O2P整合教育服務平臺,對於中國金融領域的轉型升級將起到重要的平臺引領作用。

  金融業在移動互聯時代如何轉型?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如何培養?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筆者特約採訪了世界商協會聯盟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委員、漢唐教育集團董事長張曉彬。

  中華工商時報:新常態已經成為當前一個熱議的焦點,經濟學家、政策層面、高校、學者等都在討論經濟新常態何去何從,而這種新常態的發展,一定會引領著金融改革朝著設計好的,或者沒有預期到的方向進一步擴展,進一步延伸。您認為金融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將會起到什麼作用?

  張曉彬: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推進,國家鼓勵民間資本參股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競爭主體多元化格局逐漸形成,利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銀行機構間競爭壓力增大,金融服務市場買方市場的逐步形成,金融需求日趨多樣化、個性化,這對金融業的服務意識、觀念及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當中,就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六個字,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旨在建立有效的、全方位的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的一個金融體系,尤其是要為整個小微經濟體,提供一種與其他客戶平等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的機會和權利。

  其次,稅法尤其是財稅的變化,讓1700萬從事財稅工作的從業人員知識結構開始發生變化,落伍的知識內容遠不能滿足現有崗位的需要。在新時代,財務人員需要運用最佳的融資方案為企業創造財富。而在三年前漢唐就已經制定出全新的管理會計的標準,這一前瞻性為其創造了更多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

  第三,27個銀行體系開始改組、轉型,小微金融業務、零售業務、財富業務管理銀行、證券和保險等成為轉型重點,金融業的人才素質亟待提升,為漢唐一系列網際網路金融課程的培訓帶來了用武之地。通過多樣化課程以及機構的設置,漢唐將進一步詮釋一種新的教育培訓模式。

  在變革的應對之策上,我們會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縱向與上游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建立以制定行業標準為目標的權威機構。橫向將擴大行業內的合作,如大型培訓機構、院校的遠端職業教育等。目前我們已經與世界商協會聯盟建立了長期而穩固戰略聯盟關係。

  中華工商時報:大數據已經逐漸應用到金融教育領域,移動網際網路網民數已經領先網際網路網民幾個數量級,金融教育行業將經歷大洗牌,未來網際網路金融就是在數據歸集,在服務領域端口也會出現很多以供給來創造需求的這樣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共同進一步發現的一種新型業態,漢唐教育集團對未來的轉型有什麼樣的戰略計劃?

  張曉彬:模式的變革是重中之重,漢唐要做的是緊緊圍繞三個多樣化:模式的多樣化、業務多樣化和渠道多樣化。也就是通過對課程和産品的組合,依託漢唐已有的資源,打造業務生態系統;採用公開課、網路課、面授課等多種形式進行業務擴展;同時聯合世界商協會聯盟,設立省、市、縣不同級別的培訓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允許合夥制、個人制等運作模式,豐富業務發展渠道。通過模式的變革,適應金融業轉型升級的趨勢。

  在業務的變革中,漢唐將打造一個五好標準:好資源、好平臺、好渠道、好産品、好服務;致力於三個體系建設:上游、教研改革、渠道+專業服務,實現證書進院校,探索與學校、學歷接軌的産品模式。我們現在師資有300位專職和兼職的老師組成的,他們來源於一些大學,還有相關的研究單位以及我們的實戰派的老師。他們的篩選進行了嚴格的篩選程式。智力行業是需要從源頭之始就要打造智庫,我們進行了智庫的打造,這個打造是依託于一個平臺,就是研究院的平臺。我們在全國構建了5家研究院,此次還聯合世界商協會聯盟共建世界商協會聯盟研究院,這些研究院就是針對於我們金融財稅這個行業的研究院的構建。研究院構建之後,會形成人才的平臺,會形成人才洼地,也就會吸引很多這個專業,這個領域的研究者進入到這個平臺當中來,也就可以從更高的層次上,對我們整個理論,實戰性的學習內容進行研發和研究。

  金融業無論經歷怎樣的變革,對於專業型人才的渴求總是必然的。隨著移動互聯、雲科技的蓬勃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然到來。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對教育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具備網際網路思維。在網際網路思維下組織教學,以“用戶需求”為前提,以“專業服務”為方式,以“分享知識”為快樂。原有的教育培訓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權威機構認證、證書已經過時,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教育平臺將進一步升級為金融平臺。過去我們是“金融教育”,未來我們將會升級為“教育金融”。我們將會一直培養金融專業人才,助力中國經濟發展為使命,爭取做成中國最偉大的金融教育及服務平臺。

  中華工商時報:當下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跨界競爭、顛覆致勝、速度為王的時代特徵帶來了教育培訓行業運營模式的重大變革,同時也帶來了創新與發展的契機。您剛才提到了將從“金融教育”向“教育金融”升級,具體來説是如何進行設計的呢?

  張曉彬:與世界商協會聯盟共建平臺是我們未來轉型的一個戰略,世界商協會聯盟的一個宗旨是幫助世界商協會走進中國幫助中國商協會走進世界。在我們原有教育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與世界商協會聯盟共同舉辦類似于達沃斯、博鰲這樣的論壇,只不過我們會定位在全球商協會的交流以及金融教育與服務上。另外,我們將聯合世界商協會聯盟共同發起“世界商協會聯盟商會領袖大講堂全國巡講”和“網際網路金融中國行”等落地活動,共同推動“世界人脈銀行”體系的建設。

  具體來説,我們會聯合世界商協會聯盟,在全國的省、市、縣建立不同級別的全國連鎖加盟體系,這些加盟終端即是我們的金融教育培訓中心,同時也是我們的財富管理中心,是我們P2P平臺的線下終端,允許合夥制、個人制等運作模式。第一,金融教育培訓旨在提高全民以及我們全國合作商的基礎專業素質,完善基礎生態建設,加強理財端的風險控制,提高終端的財富管理水準;第二,P2P網際網路金融則作為工具,以此完善平臺體系的頂層架構;第三,我們將用研究院、全國乃至全球商協會體系的項目資源構建準確的産業圖像,解決産業金融資金的出路及投向問題。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會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標準制定者,為什麼這樣説呢?第一,最近人民銀行發佈的一個報告中,已經明確顯示,目前的網際網路金融被當做了一個資訊仲介平臺,沒有被當成金融平臺,真正的資本運作必須在資本的交易中增值,包括我們知道做投行,並購才能産生價值。當前的大多數P2P平臺都是做網際網路的人在做,而不是搞金融的人在做。下一批真正把P2P網際網路金融做出標準來的,必須是我們這些從事專業金融體系架構的公司。在任何一個新鮮的領域中,第一批人都是先烈,第二批人是先驅,第三批是建構標準的人,只有建構標準的人才能成功。目前,我們正在逐漸完成四項工作:第一項是申請移動支付的牌照;第二項是建立風險控制體系、評估體系和徵信系統;第三項是引入擔保系統;第四項是聯合世界商協會聯盟、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等權威機構逐漸研究並出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評估標準體系。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流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相信,我們是未來金融行業的創新者,同時也將會努力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標準制定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