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焦鏡下看商務

  • 發佈時間:2015-03-16 20:32:4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子晨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4月卸任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擔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會長已經步入第三年。但他表示,除了處理好海協會的日常工作外,他一直保持著回商務部“辦公”的習慣。“我時常會抽時間到部裏看看全球發回來的電報,了解世界經濟的動態,也關注著商務部的同事們在國際談判前沿探討的問題和下一步的對策。”

  在兩會期間,國際商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陳德銘,無論是三大戰略下如何破除跨區域機制體制的障礙,還是如何正確理解外資撤離中國的現象,以及如何提升服務貿易佔比的問題,這位商務部的前“掌門人”都侃侃而談。從商務部到海協會,陳德銘稱自己的視角從廣角切換到了長焦。在長焦鏡頭下看商務,他的視角切入點更細微也更敏銳,但熱忱不改。

  “財稅體制要有利於各種要素的流動”

  “最近我在下面跑得比較多,感受到了在新常態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家們苦於找不到新抓手的擔憂。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提出,給全國各地帶來了很多新的發展機會,兩會上這個議題也引得委員們熱議。”陳德銘説。

  在他看來,三大戰略撬動區域協同大棋局,首先要作好規劃。“這個規劃要改變以往政府部門主導的策略,要更多依據市場的判斷來作,對生産力的佈局、要素的流動多加考量,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針對跨區域體制還存在的障礙,陳德銘表示,目前現行的財稅體制對要素流動和區域合作仍存阻力。他舉例自己在發改委工作時推動首鋼向曹妃甸産業轉移時遇到的稅收難題。“企業給地方帶來稅收,如果企業轉移出去,減少的稅收是能分成還是用別的方式補缺?包括長距離的物流也存在這個問題,是只在終點收費還是沿線地區都能受益?因此,財稅體制要更有利於各種要素的流動,這樣也決定著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的參與態度。”

  “外資進出中國符合全球化資本流動的特徵”

  “在我國進入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下,匯率、勞動力成本提升,産業結構優化,一部分外商早年投資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和代工基地向中國大陸以外的勞動成本更低的地方轉移,既是外商的權利,也恰恰説明瞭經濟全球化下資本流動的本質特徵。”陳德銘對一些外資撤離中國的現象表示理解,他認為將不會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潮,“中國市場還是很吸引人的”。

  陳德銘表示,引進外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貫立場,也將一直持續下去。多年來,外資包括台資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功不可沒。我國工藝製造水準的提高、産品競爭力的提升、結構優化調整都與引進外資有關。“對於開放而言,國際慣例是你希望對方開放投資市場,你也必須同樣向對方開放。目前,中美和中歐的投資協定談判正在進行,我國也已同加拿大、日本、南韓等簽署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一俟完成中美、中歐投資協定,我們和這幾個國家也要商談享受同樣待遇(包括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問題。在這些協議下,我國將會進一步開放,開放環境也將更加法治有序,讓國內外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投資環境會更好。”

  “服務貿易要對6%的外貿指標作出更大貢獻”

  談及服務貿易,陳德銘認為,雖然服務貿易只佔了全球貿易比重的1/5,但其帶來的增加值卻佔到全球貿易的一半,“所以服務貿易是各國在提升自身競爭力上都會重點考慮的”。

  他表示,我國在貨物貿易穩居全球第一大國的同時,不能回避服務貿易逆差較大、貿易競爭力不夠強、附加值不夠高的現實。“今年的外貿發展目標定在6%左右,應該説要完成還很艱難,那麼服務貿易應該起到更大的作用。”

  對於如何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陳德銘表示,首先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其次要規範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實際上服務貿易也要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所以服務貿易能否做大做強,也取決於我國的服貿領域能開放多少。未來的結構調整,非常需要服務業增值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我們需要作好準備,創造條件,在金融領域、電信領域、新聞出版文化領域等更好地擴大開放。”

  最後,談到兩岸服貿協議何時能生效,陳德銘表示,現在球在台灣腳下。“兩岸服貿的難産對台灣影響更大一些,因為大陸對台灣的開放更多。我們與台灣的談判先於中韓的談判,台灣屬於‘醒得早,起得晚’,所以要加快進程,如果台灣不開放,容易被邊緣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