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中國貨幣政策迴旋空間較大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殷勇6月4日在“2016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指出,相對於世界上的其他主要經濟體而言,中國貨幣政策的迴旋空間還比較大,“穩健”是對當前中國貨幣政策形態的準確描述。殷勇還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目前都還面臨不少挑戰。
中國貨幣政策迴旋空間較大
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從傳統政策工具向非傳統工具轉移,有的最初實行所謂的零利率政策,有的進一步實行擴展資産負債表的量化寬鬆政策。
“在這些政策效果不是很明顯的情況下,一些主要的中央銀行又實行了負利率政策。”殷勇稱,現在又有人提出了一個更新的貨幣政策概念--“直升機撒錢”,這個不常規的工具或許會成為未來某一種或多種形式的貨幣政策的體現,會在一些經濟體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實踐或嘗試。
殷勇指出,這些貨幣政策變化,主要是為應對金融危機、經濟復蘇乏力、通貨緊縮壓力比較大的局面。相比而言,中國經濟目前處在中高速的增長水準,通貨膨脹從歷史上看還處在一個平均水準,圍繞中央銀行確定的3%的通脹目標上下浮動,核心通脹保持穩定。
“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工具、準備金率都有正常調節的空間,中國央行沒有實行量化寬鬆,從這一點看,中國貨幣政策的迴旋空間還比較大。”殷勇表示。
“穩健”是對當前中國貨幣政策的準確描述
對於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取向,殷勇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對當前中國貨幣政策形態的準確描述。
有觀點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偏緊的,理由是從2015年下半年起人民銀行的資産負債表大概按年比3%至5%左右的速率在縮減。這一點與全球絕大多數的中央銀行尤其是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擴張形成鮮明對比。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是偏寬鬆的,中國的M2增速一直保持在13%左右,但同期中國的實際GDP和名義GDP增速都出現了一定下滑,M2和GDP增速之間的差距在擴大。另有觀點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是比較適中的,理由是目前的回購利率、國債利率等實際利率水準幾乎都處在過去10多年來的相對平均、中性的水準。
“在全球經濟金融形勢不確定、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其中包括資本流動變化、經濟增速變化、結構調整變化,因此,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要統籌協調好這些不同方面,而不能只看其中某一個指標或某一個角度。”殷勇表示,穩健性是央行追求的貨幣政策目標,也是對目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形態的準確描述。
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面臨五大挑戰
殷勇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目前都還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是在潛在增長率下降的環境下如何進一步做好貨幣政策。從全球來看,人口對經濟的長期潛在驅動力減弱是各國面臨的問題。全球投資長期不振和增速下降也會導致資本積累對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的促進作用下滑。工業化、全球化、資訊化對促進全要素生産率的邊際效應也在遞減。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貨幣政策給予了更高的期待。不過,殷勇表示,從經典經濟學理論來説,貨幣政策很難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因此在這樣一種新環境下,怎麼樣繼續做好貨幣政策面臨很大的挑戰”。
其次,在債務可持續性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如何實施貨幣政策是另一個挑戰。當前全球都面臨總體債務不斷積累、債務佔GDP的比重不斷提高的局面。“要使債務問題相對減輕,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有一個比較低的利率環境,這樣債務的融資成本會下降,但它的負面效應是會降低去杠桿的動力。如果利率水準比較高,雖然會使解決債務問題的緊迫性更加突出,但會對實體經濟造成比較大的衝擊。”殷勇表示。
再次,在中國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發生深刻變化之後,如何做好貨幣政策的數量目標和價格目標之間的權衡也是對貨幣政策的一個挑戰。
第四,殷勇表示,挑戰還在於貨幣政策如何做好宏觀政策和微觀調整之間的平衡。雖然經典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傾向於認為貨幣政策是宏觀政策,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不少國家也用貨幣政策進行了一些微觀的、有針對性的精準調控,如歐洲推出的TLTRO抵押貸款政策,鼓勵銀行對企業、實體經濟放款,日本實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中也包括購買治理結構良好的公司股票等。
“中國央行也進行了一些精準調控的嘗試,但實際上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微觀調控往往是交給市場,通過金融仲介、金融市場去做的。如果過度依賴中央銀行的調整,那麼中央銀行是否有能力做好宏觀、微觀的平衡,這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殷勇強調。
最後,殷勇指出,宏觀經濟的目標越來越多,包括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金融穩定、結構優化等,但宏觀政策工具數量有限,“因此,處理好有限工具和多個目標之間的關係以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金融監管等各種政策的協調,在新經濟環境下都面臨著更高的挑戰”。
(責任編輯:畢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