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貸動”就業創業銀行業在行動

  • 發佈時間:2016-05-16 13:58:09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杜冰  責任編輯:胡愛善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當前經濟結構深入轉型升級的特殊時期,穩定就業無論是對經濟還是社會的發展而言都意義重大。商業銀行通過配套信貸産品“貸動”失業人員再就業,創新服務於“雙創”浪潮,努力為企業員工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成為其在實現業務快速穩健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貸動”社會再就業

  促進帶動社會就業,商業銀行有著金融企業的獨特優勢。從多家銀行情況來看,通過小額擔保貸款等信貸支援配套政策,積極支援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小微型企業等重點行業和自主創業人員,成為商業銀行支援就業的有效途徑。

  例如,交行的小額貸款業務,就為失業人員再次點亮了希望的明燈。該行在其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交行內蒙古區分行通過積極與當地就業局開展合作,為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成員辦理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去年,該分行共計辦理個人貸款162筆,金額1200萬元;小企業貸款2戶,金額310萬元,為當地百餘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創業的第一桶金,為他們創造了再次就業的機會。

  與之類似,北京銀行自2003年起開始獨家承辦北京市小額擔保貸款業務,為北京地區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復轉軍人、農村婦女等五類人群提供融資服務。截至2015年底,該行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683筆、共3.9億元,業務量佔全市95%以上,累計幫助620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成功實現就業,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創新支援“雙創”

  在經濟轉型大環境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寄予為“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在此背景下,將金融資源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傾斜,通過産品創新、模式創新、差異化信貸管理、減免收費等措施全力支援“雙創”,也成為商業銀行推動就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

  農業銀行發佈了《關於支援眾創空間發展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意見》,將金融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眾創空間,大力支援各類“創客”、高校畢業生、返鄉人員以及農村婦女創業,並對優質眾創空間、創新創業企業適用相對優惠的利率定價條件。

  該行一方面加大對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援力度,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現代製造業結合,大力支援各類“創客”創業;另一方面,積極推廣一系列特色金融産品,圍繞科技型企業“輕資産、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研發推廣“科創貸”、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特色金融産品,解決創新創業企業擔保難題。

  同時,興業銀行也為創業企業、創新型企業量身定制了融資産品。該行集“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結算理財、顧問服務”為一體的“創業金融”服務體系正式推向市場,並創新推出“創業貸”、“三板通系列産品”和“V 創享”小微企業特別行動計劃。

  此外,平安銀行橙e網以創新模式為初創型企業提供整體金融解決方案——“橙e·創業易”,依託于移動端微信入口,與工商資訊專線對接,以O2O運作模式辦理開戶,配套適合初創型企業的産品服務包、優惠的價格套餐,贈送專屬生意管理工具,在效率、成本、管理上助力初創型企業成長與發展,將“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服務推送到全國各地的用戶身邊。

  營造和諧就業環境

  積極落實國家就業政策,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也是商業銀行在實現自身業務快速穩健發展的同時,不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以北京銀行為例,2015年該行共引進應屆大學生、社會人才、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上千人,通過多種用工形式為北京、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等地區提供廣泛就業崗位,為當地就業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同時,該行積極落實軍轉幹部、大學生村官、西藏地區畢業生就業安置,資助殘疾人就業等工作。

  與此同時,各家商業銀行結合自身發展戰略,打造多元化職業發展路徑,優化員工成長平臺、疏通職業通道,為員工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空間。

  民生銀行2015年提出了“1+3+4”培訓管理體系,建立與員工職業生涯通道匹配的三類學習地圖、四項引導機制,將培訓與考核、晉陞、專業技術資格年檢等建立關聯,實現組織和個人發展的有機統一。去年,該行共組織各類培訓班3314期,培訓88萬人次,組織考試5.7萬人次,持有行內認證人數佔比83%,持有CFA、FRM、ACCA等國際高端認證人數佔比達10.2%。

  光大銀行持續打造“人才工程”、“人心工程”,建立公開的選人用人機制,拓寬職業通道,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培訓,助力員工發展,保障員工權益,開展關愛活動,持續提升員工幸福感。

  華夏銀行高度重視員工職業生涯發展,持續優化專業崗位序列管理,建立以資質標準、能力標準和業績標準為核心的專業序列建設架構。嚴格遵守三類人才庫管理辦法和建設方案來不斷完善人才庫管理,並開展專業序列建設工作,搭建管理和專業發展的雙通道,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