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票據理財絕非“零風險” 個性化風險需警惕

  • 發佈時間:2016-04-25 13:19: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摘要]一旦這種高補貼不能持續,或者出現資金週轉問題,就會導致難以償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

  在發行銀行不倒閉、匯票本身沒有問題的前提下,投資者仍需注意發行平臺的信用風險。很多平臺會以超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資者,但這種超高的收益率可能是來自於平臺的補貼,也有可能平臺利用質押的票據進行其他投資,一旦這種高補貼不能持續,或者出現資金週轉問題,就會導致難以償還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

  隨著中國網際網路金融不斷向傳統金融的各個領域滲透,金融脫媒的步伐正進一步加快。2015年以來,曾風靡一時的貨幣型基金“寶寶”類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持續走低,經濟下行,資本市場信心不振,理財市場“跑路”事件多發,導致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産品時更加謹慎,“控制風險”成為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因素。

  然而,習慣於網上投資理財的投資者迫切需要其他替代産品,在這樣的背景下,網際網路理財市場的又一創新,號稱“惟一風險是銀行倒閉”的票據理財異軍突起,成為理財市場的“新寵”。

  網際網路票據理財,簡單説,就是融資企業將所持票據質押于網際網路平臺,網際網路平臺據此設計、發佈理財産品,投資者在網上購買理財産品,投入的理財資金即為企業提供融資。

  一位農業銀行票據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網際網路票據理財,從融資方式看,是一種質押融資;從産品分類看,屬於借款類理財産品;從業務實質看,是民間借貸的網路化和平臺化。”

  票據理財緣何火爆

  網際網路票據理財之所以能夠迅速興起,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當前小微企業所持有的小面額票據存在“貼現難、貼現貴”的問題,難以通過正常的銀行貼現途徑獲取融資,而網際網路平臺則為其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行的融資渠道;二是投資者進入門檻低、投資回報高,諸多網際網路票據理財産品均是1元起售,相比一般銀行理財産品5萬元的最低門檻,能接納更多的“散戶”投資者,而票據類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一般也要高於貨幣類理財産品,從而增強了其吸引力。也就是説,網際網路票據理財産品在供需兩方面均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因此其迅速走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傳統的票據業務中,商業銀行運用儲戶存款資金為企業提供票據貼現融資,擔當著信用仲介的角色。而網際網路票據理財平臺的出現,使得企業票據融資和個人投資能夠直接實現資金對接,從而形成了票據領域的金融脫媒。

  然而,上述農業銀行票據營業部的工作人員認為,短期內網際網路票據理財還難以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票據業務形成實質性的衝擊,主要是因為目前網際網路票據理財平臺企業本身的資質信譽及其運作的規範性和風險防控能力均比商業銀行稍遜一籌,因此其産品的市場接受和認可程度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目前的網際網路票據理財業務,從某種程度上説,更多的是對商業銀行傳統的票據業務和理財業務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即把部分難以通過商業銀行正常貼現融取資金的票據做成理財産品,賣給部分可能達不到購買商業銀行常規理財産品門檻的投資者。

  農業銀行票據營業部總經理王紅霞曾在撰文中指出,網際網路票據理財是指線上平臺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網際網路技術,實現票據融資企業和大眾投資者投融資需求的直接對接。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網際網路票據的運營平臺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專門做票據理財業務的平臺,比如金銀貓、票金所、票據寶、銀票網等,這類平臺的最大特點就是整個平臺融資項目基本以票據為主;第二類是電商推出的票據理財項目,比如阿裏“招財寶”、蘇寧理財頻道上推出的名為“財運通”的票據理財産品,以及京東推出的“小銀票”系列理財等;第三類是銀行係,比如民生銀行旗下的民生電商的“e票通”、平安旗下的“橙e網”的“小票通”、招商銀行和相關方合作的“e+穩盈融資項目”、江蘇銀行的“融e信”等;第四類則是以陸金所為代表的傳統P2P平臺所推出的票據理財産品。

  盈燦諮詢分析師王春影透露,截至2016年3月,涉足票據理財業務的P2P網貸平臺已超90家。

  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目前P2P票據理財規模做得最大的分別是金銀貓、票據寶和銀票網。其中金銀貓3月份單月成交量達到3.6億元,銀票網成交量達到3.6億元。

  王紅霞坦言,展望未來,如果監管部門能合理地監管和引導,參與機構能積極穩妥地開展業務,共同推動網際網路票據理財行業規範化、透明化發展,或許不久的將來,商業銀行傳統票據業務的主導地位就會受到極大的挑戰。

  成交額或小幅下滑

  銀票網執行董事兼總裁易德勤建議投資者,決定投資票據類P2P産品時,不妨先了解這家P2P機構的票據從業背景,當前有些P2P機構可能涉足票據理財P2P業務的時間並不長,投資者應先了解他們是否擁有足夠的票據專業團隊辨別票據造假風險,再考慮是否投資。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判斷,今年票據理財成交額有可能出現小幅度下滑,因為隨著種子用戶積累的逐漸完成,平臺必定開始考慮盈利,平臺補貼會減少,産品收益率也會下調,這將一定程度上影響票據理財産品交易積極性。

  2015年上半年上線的票據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普遍維持在6%-7.5%之間。不過,目前來看,電商企業票據理財的收益率明顯有所下滑。京東小銀票收益率4.2%左右、國美的美銀票收益率在4.5%-5%之間、蘇寧的銀承庫收益率4.2%在左右。

  盈燦諮詢高級分析師張葉霞認為,今年第一季度的走勢與行業季節性發展有關,農行、中信的票據事件對P2P網貸行業票據業務的成交規模影響並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票據理財成交額雖然沒有大幅下降,但增速明顯放緩。

  事實上,中國的票據市場已經發展了20多年,一直隱匿于公眾視野之外。但如今不斷爆發的票據案件,不僅受到監管層的重視,也令進行票據理財的投資者産生擔憂。

  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認為,目前票據行業混亂,票據理財平臺也參差不齊,票據理財産品風險在大幅提升,投資者需謹慎。

  對於違規頻現、風險不斷暴露的銀行票據業務,一位網際網路票據理財平臺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銀票業務未來電子票據將逐步代替紙質票據。“電子票據不容易做假,交易的每一步都方便查證,能有效避免多次質押等違規操作,更加安全”。

  其實,為規範票據市場,央行也正在大力推廣電票。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小組會議間隙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建立統一的電子化票據交易市場是央行下一步的重要工作之一,這將有助於提高票據市場的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防範票據市場的金融風險。對於建立全國統一票據市場是否有時間表時,潘功勝表示央行正在抓緊推動。

  個性化風險需警惕

  在網際網路票據理財業務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所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雖然很多平臺都宣稱其産品“唯一的風險就是銀行倒閉”,然而由於網際網路金融的虛擬性以及票據業務自身的特性,使得網際網路票據理財産品既具有網際網路金融的普遍性問題,也存在一些個性化風險。

  上述農業銀行票據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理財投資標的的兌付風險不可掉以輕心。相比貨幣基金所投資的貨幣市場工具,票據在兌付時遭遇拒付或延遲支付的可能性較大。很多網際網路票據理財産品在宣傳時都稱,銀行承兌匯票到期由銀行無條件兌付,所以惟一的風險是銀行倒閉。“但這一宣傳是帶有誤導性的,銀行不會倒閉,不等於其下屬某一基層行承兌的票據到期一定按時兌付。實際上,票據本身就存在假票、克隆票等虛假票據風險,即使票據本身是真實的,承兌行因為認為票據存在瑕疵、或者出於自身經營需要不及時兌付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這就形成了兌付風險。也就是説,票據到期不能按時收回資金的風險並不等於銀行倒閉的風險。”

  另外,發生糾紛時的投資者利益受損的風險。目前網際網路票據理財平臺公司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在制度、流程、風控等多方面尚不完善,特別是相關法律法規和投資者保護力度較薄弱,容易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的風險。比如理財期內,倘若融資企業出現破産倒閉,且存在拖欠工資、稅款等優先於債權清償的事項時,投資者(作為融資企業的債權人)是否能取回資金也存在不確定性。由於目前網際網路票據理財産品所投資的票據多為小企業持有的小銀行簽發的小面額票據,票據本身的品質相對差一些,因此上述風險也會被放大。

  招商銀行總行法律與合規部副總經理黃斌認為,應注意挂失止付和公示催告的法律風險。如果網際網路理財業務中平臺或票據保管服務方未關注票據挂失及法院公示催告資訊而接受質押或受讓票據收益權的,則權利可能失去法律保護,該種挂失和公示催告甚至不排除是融資方與第三方惡意串通發起。要想維護權利,則需在公示催告期間向法院出示票據主張權利,但登載于報紙上的公示催告資訊較難為公眾獲知。同時,要注意資訊披露不充分的風險。

  王紅霞建議完善網際網路票據理財的相關法律制度,“一是加快推進網際網路金融立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二是儘快修訂《票據法》,化解票據業務創新發展的法制約束。我國現行《票據法》對票據真實貿易背景、票據背書轉讓等都有明確的嚴格規定,而網際網路票據業務的興起無疑會帶動票據相關其他業務的發展,比如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開展票據轉讓交易、票據基金、票據證券化、融資性票據等新型的票據投融資業務,為此建議弱化《票據法》對票據的貿易背景審查,增加融資性票據的有關規定,允許以網際網路等新型電子平臺的票據業務準入,化解現行法規對網際網路票據創新發展的制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