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業如何擺脫業績失速困局

  • 發佈時間:2015-12-21 08:54:1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孟凡霞 程維妙  責任編輯:劉波

  即將過去的2015年,令銀行業頗為惆悵。利率市場化提速,存款利率完全放開,讓銀行以往的利差壟斷空間蕩然無存;實體經濟週期性下行,壞賬率不斷攀升,銀行資産品質承壓;迅速崛起的網際網路金融瓜分走銀行零售、理財等業務,倒逼金融界的“老大哥”轉型。面對三大衝擊,銀行業昔日頭頂的光環有些黯然失色。2016年來臨,銀行業將如何轉變和應對,重現往日風采?

  一降一增行業入冬

  如果説商業銀行頻繁出現的員工離職、降薪等問題尚存在各種不同因素,不能代表銀行業整體情況,那麼各家銀行“心酸”的財報數據,就成為了銀行業入冬的直接信號。目前國內經濟仍處於疲軟狀態,資産品質進一步下滑和利率市場化導致的盈利能力減弱正瀰漫整個銀行業。

  三季報數據顯示,16家境內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已放緩至2.1%,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9.7%。與之相應的則是不良資産率的快速提升,兩個指標的一降一升,被認為是銀行業入冬的信號。四大國有行甚至已經進入“零時代”, 中國銀行 在中報發佈時凈利潤增速還可達到1.69%,三季報時已滑落至0.79%,而工行、農行、建行凈利增速分別為0.65%、0.57%、0.73%。8家股份制銀行中,僅有 平安銀行 一家凈利同比增速超過10%,達13.04%。其餘個位數的凈利增速中,達到5%的為4家,3家股份制銀行業績增長不足5%,最低僅為2%。

  不良貸款的壓力則讓業內更加擔憂。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9079.79億元,較年初新增2396.44億元,接近2014年全年的增量。除 寧波銀行 外,其餘15家上市銀行不良率較2014年末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上升,其中,招行、農行、 興業銀行 不良率上升幅度較大,招行三季度不良率較去年末上升了0.49個百分點;農行不良率較去年末上升了0.48個百分點;興業銀行不良率較去年末上升了0.47個百分點。此外,農行截至三季度末不良率最高,為2.02%,也是惟一一家不良率攀升至2%以上的上市銀行。

  縱觀2015年銀行業發展脈絡不難看出,由於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存貸業務盈利能力減弱、經濟下行引發的不良貸款提升,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困難因素。網際網路金融的侵襲則為銀行帶來了更多的考驗。未來銀行業該如何應對,重塑黃金時代?

  被迫的多元化

  央行在今年的五次降息降準,讓2015年坐實了“雙降之年”的稱號。相比市場更為關注的雙降,實際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才真正觸及了商業銀行生存之道的關鍵。

  10月24日,央行下調了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另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這標誌著歷經近20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終於基本完成,也意味著銀行一直以來依靠存貸息差、“躺著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

  然而,當前國內商業銀行主要盈利點依然在利息收入,利息凈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在70%-80%,因此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讓商業銀行面臨極大的挑戰。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室主任曾剛預計,未來短期內息差浮動不大,會在比較低的水準維持,銀行傳統的利潤增長空間仍將呈縮小狀態。因此,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將成為擺在各大銀行面前的一大課題。

  在對新的利潤增長點的探求中,“拓展非息差收入”是業內人士提出的一個普遍建議。曾剛表示,不少銀行已嘗試性地推出新興業務,轉型為綜合化經營,比如申請拿私募基金牌照等拓展銀行的業務範圍。此外,好規劃分析師張靜靜表示,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銀行業正在極力謀求轉型,比如拓展境外業務、發展國際市場,以及其他非存貸利差業務。

  由此看來,銀行可以試著脫離僅憑“吃息差”來實現利潤增長。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消除了息差這一利潤增長點的利率市場化也並不是洪水猛獸。張靜靜表示,中國利率市場化其實已經有20年的歷史,儘管在2010年二次匯改之後有所加速,但整體推進速度並不快,因此銀行層面是有足夠時間去消化這些負面衝擊的。

  “從一定程度上講,即便是存貸息差收入,也並非僅關注利差本身,信用派生能力和風控能力也非常重要。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就是要求商業銀行能夠提升上述兩方面能力,而不僅僅專注于無風險業務。因此國家出臺了存款保險制度。”張靜靜説道。

  甩賣不良

  除了利潤增速下滑,雪上加霜的是,銀行的資産品質也正在悄然惡化和逐漸蔓延。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在2011年底卸任前曾預測,以當時銀行業的體量,不良貸款翻番,不良貸款率達到2%左右,是個正常、可接受的水準。四年過後,多家銀行已朝著這一“正常、可接受水準”靠近。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為1.9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5000多億元;不良率為2.07%,比年初增加0.43個百分點。

  不良率的攀升源起何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副主任呂隨啟表示,主要原因是實體經濟下行,企業業績下降,還本付息能力減弱。曾剛反推表示,從目前不良率來看,與傳統製造業關聯最大,如鋼鐵、大宗商品等行業,這些行業週期性較強,目前處於過剩産能出清階段,也帶動了整體經濟的週期性下行。

  之所以稱之為“週期性下行”,是因為經濟增速換擋的狀態不會一直維持。曾剛表示,預計這個階段會持續1-2年,而後經濟會重新回暖,銀行不良率的小幅上升現象也會終止。

  不良率終結有期,對銀行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事實上,銀行對資産品質的保全攻堅戰也已打響。一位工行的信貸人士介紹,很早之前,就有銀行推出借新還舊、延長還款期、貸款重組、增加其他擔保等方式來處置不良貸款,也有銀行減免客戶貸款利息以收回貸款本金,盤活不良資産,降低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

  在技術建設上,各大行也都積極促進信貸結構調整,拓寬風險化解渠道。建行在季報中表示,今年以來,該行推動授信專業化建設,實施評估轉型,在一級分行建設集中放款中心等;工行則表示正積極完善大數據風險監控體系及上下協同風險處置機制,有序實施潛在風險的轉化和安全加固。曾剛總結道,“銀行需要做的就是優化資産結構,加快對不良資産的處置,以及夯實資本金”。

  網際網路扮演拯救者

  如果説,息差收窄和壞賬飆升促使銀行業對傳統的利潤增長模式轉型和資産品質調整,那麼,網際網路金融的飛速發展則反推身為傳統金融老大的銀行不得不加入新生的網際網路基因。

  在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中,金融産品異彩紛呈,例如騰訊微眾銀行、阿裏網商銀行的線上貸款以及高收益理財産品等,讓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受到一定威脅。

  銀行業開始效倣網際網路金融的一些特性。 招商銀行、浙商銀行、 中信銀行 等多家銀行緊追網際網路金融的低費率,陸續推出“網銀轉賬免費”的政策,進入轉賬免費時代的銀行越來越多。

  從政策上來看,對於銀行參與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監管層也釋放更為積極的信號。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公開表示,應該按照雙向準入原則,允許銀行通過子公司或者其他投資方式進行突圍。可以考慮允許銀行設立或者參與網際網路金融子公司,從事P2P、第三方支付、眾籌,甚至電子商務等業務。業內人士認為,姚余棟的此番講話,意味著監管層對於銀行參與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首肯態度。

  不過,在另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的根基牢固,網際網路金融還不足以撼動其地位。曾剛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更多地改變了客戶的行為模式,直接從銀行手裏搶走的市場並不算多。且未來客戶的行為模式還會有很多種,不能一言概之。

  與曾剛持有同樣觀點,張靜靜表示,從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情況來看,P2P等銀行以外的金融借貸行為並沒有令銀行業遭遇衝擊,只是加速了銀行業業務轉型以及風控能力的提升。且無論從專業層面、信譽層面還是資源層面,銀行業都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而未來不排除銀行與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強強聯合。

  “因此,對於銀行業來講,首先要保持現有的專業、信譽和資源層面的優勢;其次就是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銀行業與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角色定位應該是爭取成為合作夥伴,而非競爭淘汰關係。”張靜靜説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