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年超50位銀行高管離職 銀行大佬們去哪兒了

  • 發佈時間:2015-12-21 08:46:24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今年的銀行高管離職打破了銀行“圈內”迴圈的慣例,越來越多的人跳往“圈外”。其中,網際網路金融、地方交易所、民營銀行等新興金融業態均成為銀行高管離職後的熱門去處。

  銀行業正經歷一場歷史性的高管離職潮,這也是中國銀行業20年來首次出現的主動離職潮。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末,今年至少已有50位銀行高管離職。其中,4月和10月堪稱“離職月”,4月有10位高管離職,10月份5位高管離職。

  與此前換屆期間銀行高管變動相比,今年的銀行高管離職打破了銀行“圈內”迴圈的慣例,越來越多的人跳往“圈外”。其中,網際網路金融、地方交易所、民營銀行等新興金融業態均成為銀行高管離職後的熱門去處。

  一方面,受宏觀經濟下行、金融自由化推進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放緩、不良貸款上升壓力持續增大,銀行業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轉型在即、風險加大、薪酬縮減帶來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心生離意。

  而另一方面,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新一輪資訊技術創新浪潮正推動著網際網路金融新勢力的快速崛起。在監管政策和各路資本的推動下,這個新興行業所展現出的巨大前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黃金時代漸行漸遠

  與以往銀行高管換屆離職潮不同的是,這輪高管離職更多的是主動選擇,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市場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銀行“躺著賺錢”的黃金時代已然漸行漸遠。

  2004年國有銀行業開啟股改,讓銀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十年”,規模的快速擴張,行業凈利潤普遍增速30%、40%,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2010年、2011年,銀行凈利潤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

  然而,從2012年開始,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不良”反彈的趨勢逐漸顯現。進入2014年以後,銀行凈利潤增速下降到個位數,2015年四大行利潤增長更是開啟了“零時代”。以16家上市銀行今年三季度業績來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五大行中,工農中建凈利潤增速已經進入“零時代”,中行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甚至出現了下降的情況。股份制銀行方面,除平安銀行保持13%的增長外,其他股份行增速均下降至個位數,在2%~8%之間。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2925億元,同比增長2.21%,商業銀行總資産在今年9月份還首次出現環比下降。銀行向規模拿效益的黃金時代已經遠去。

  凈利潤下降的同時,經濟下行也加大了不良貸款的風險。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銀行現在不敢太大規模的放貸,主要考慮風險因素,而貸款規模上不去,盈利壓力也隨之增加。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186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銀行不良率已經連續27個月上升。

  在銀行經營壓力漸大的同時,央企的高管限薪令壓頂也成為推動高管出走的另一原因。

  從今年初開始,股份制銀行薪酬下降的消息不斷出現,儘管沒有一家股份制銀行出來正面回應,不過薪水下降已經在基層有所印證。薪酬下降與正在風險上升的責任越來越不匹配的情況下,銀行高管離職另謀出路也是情理之中。

  大佬們都去哪兒了?

  那麼,離開銀行業的大佬們都去了哪?

  根據各家銀行披露的資訊,在離職高管中,民生銀行行長毛曉峰和華夏銀行副行長王耀庭分別被中紀委帶走和立案調查,此外,有15名高管因年齡、個人、政策等因素離職,其餘皆因工作變動。

  也有部分銀行高管在“圈內”變動,例如,11月19日,浦發銀行副行長冀光恒離職,調任至上海農商行擔任董事長。10月25日,工行副行長鄭萬春離職出任民生銀行行長,接替毛曉峰。

  但與以往銀行高層變動不同,今年這一輪高管離職潮中,更多的人投向了“圈外”。34位因工作變動的銀行高管中,轉向與網際網路金融相關的有7位,佔比達到了20.6%。

  正在日益崛起的新興金融業態自然成為離職高管的熱門去處:一類是實力雄厚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如螞蟻金服、陸金所;二類是知名企業涉足金融板塊的新公司,如樂視金融、萬達金融;三類是民營銀行、地方交易所等新興機構。

  以陸金所為例,今年1月,平安銀行原副行長陳偉宣佈出任陸金所常務副總經理。此後,浦發銀行總行上海審批中心原副總經理楊峻出任陸金所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執行官,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原副行長也加盟陸金所出任副總經理。

  另外,民營銀行的落地也一度成為吸引銀行高管的主要領地。網商銀行行長為杭州銀行原行長俞勝法、微眾銀行兩任行長曹彤和李南青,一位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原副行長、一位曾任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總監。

  而2015年的一個新趨勢則是那些宣佈“跨界”涉足金融業務的知名企業,財力、品牌皆雄厚的他們挖角了不少銀行大佬。

  例如,今年年初,萬達集團成立了萬達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其高管團隊就包括建設銀行原投資理財總監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王貴亞、渤海銀行原行長趙世剛等人。

  8月份,華夏銀行原副行長黃金老宣佈出任任蘇寧副總裁、蘇寧金融常務副總裁。隨後不久,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後擔任研究工作的王永利被樂視挖走,出任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金融CEO。

  網際網路金融挖角銀行高管,“高薪”誘惑是其“必殺技”,甚至有千萬年薪的傳言,不過並未被當事人證實。

  跳往網際網路金融的銀行高管此前的薪酬也並不低,例如,陳偉在平安銀行2014年稅前薪酬為377.25萬元,黃金老在華夏銀行2014年稅前薪酬為212萬元。由於銀行薪酬結構的特殊性,真實薪酬或更高。

  “實際上吸引這些銀行高管到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相比高薪,‘創業’的吸引力更大。”一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比起銀行工作的“按部就班”,這些銀行高管也有意願走出體制,挑戰更市場化的領域,並在這個領域有所成就。

  不過,銀行大佬們試水新領域難免出現“水土不服”。

  今年9月份,在微眾銀行業務陸續推出之際,行長曹彤宣佈離職,轉而出任廈門國際金融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主攻資産證券化平臺。隨後,微眾銀行副行長鄭新林也相繼離職,擬籌備新的民營銀行。

  一位剛剛轉型的銀行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銀行體制內做到總監、副行長或以上級別要下決心換領域從頭開始並不容易。一方面專業能力要適應網際網路金融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戰是要適應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和思維方式。

  【銀行大佬“創業記”】

  2015年12月,距離柳博卸下銀行高管的身份已經14個月。

  曾任平安銀行總行零售總監,深圳發展銀行零售銀行負責人等職的柳博是國內知名個人信貸專家。就在一年多前,他正式告別從業二十年的銀行業,投身到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業大潮中。

  短短一年多時間,柳博所創辦的“數據化信貸工廠”——大數金融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剛剛完成的B輪融資近5億元由PAG(太盟投資集團)領投,第一輪投資方紅杉資本跟投,大數金融的最新估值已達20億元。

  因為最近尋求與大數金融合作的銀行越來越多,柳博已經連續三個週末往返于深圳、北京。12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中餐廳裏,久未露面的他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首次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與過去銀行高管普遍在傳統金融體系內流轉不同,近兩年,在中國銀行業轉型和網際網路金融崛起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與柳博一樣的“老銀行”們開始走到體系之外。

  這批人深度參與了中國銀行業起步、發展的黃金時代,見證了中國商業銀行股改、上市、壯大的全過程。他們的轉型不僅是個人的職業選擇,更代表了“傳統金融網際網路化”這個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除了柳博之外,包括前中信銀行副行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曹彤,前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前杭州銀行行長俞勝法,前渤海銀行行長趙世剛等一批銀行高管都在近一年多裏告別了銀行業,轉投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開始“創業”。

  從職業銀行家到CEO

  在轉型的銀行人中,像柳博一樣自己創辦公司的人並不多。

  他所創立的大數金融是一家專注于小微客戶的無擔保貸款,為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包括獲客、風險管理、催收等服務,保證銀行在基本沒有銷售和運營成本的情況下,獲得較高的資金收益。

  在該模式下,一方面可以讓眾多通過傳統銀行貸款業務無法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和消費者獲得正規金融機構價格合理的資金,另一方面則為銀行、信託、P2P平臺等各類機構獲得高收益、高品質的信貸資産。

  事實上,單從大數金融的業務模式來看並不新奇,與目前市面上那些標新立異、概念炫目的網際網路金融項目相比,它甚至簡單到有些乏味。但試圖用數據化的風控模式生産中大額度無擔保貸款的定位,在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也並不多見。

  截止今年10月末,大數金融放款近20億元,平均貸款額度20萬元。這是什麼概念呢?目前市面上無擔保信用貸款做的最好的平安信保、宜信等機構,他們的平均貸款額度大約在5、6萬的水準。

  無擔保信用貸款主要依賴數據化風控的方式,但該模式對於對小金額比較奏效,貸款金額越高對於風控的挑戰就越大,這也是商業銀行難以大規模鋪設這塊高收益業務的重要原因。

  提高數據化風控的水準、解決商業銀行的業務痛點,這正是柳博瞄準的市場機會。不過,真正讓他下定決心創業的原因是,他看到了中國銀行業轉型的大趨勢,以及變革的方向。

  他把自己的公司定義為生産信貸産品的“工廠”:金融機構下單、大數金融生産,信貸資産在金融機構的表內、大數金融的表外,在國外成熟的信貸商業模式中,前者稱之為批發、後者稱之為零售。

  在他看來,這個商業模式在中國的可行性在於行業演化,中國與美國銀行業的演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競爭加劇導致專業化分工;巴塞爾協議的實施,在資本充足率要求下對資本回報的追求,帶動零售銀行標準化信貸産品的需求。

  “對比中國,未來銀行不再需要大而全,而是專注于自己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其餘則需要與其他專業公司合作。例如,在信貸業務上,銀行不僅要考慮信貸風險,更要考慮高層面的戰略風險,要能做到根據市場變化,快速上量或收縮,靈活的調整業務規模。”柳博稱。

  這種專業化分工的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銀行所接受。目前與大數金融合作的機構包括北京銀行、華興銀行等八家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

  目前來看,大數金融這套運用實證的評分技術,標準化信貸工廠作業流程的效果不錯。截至10月底,20億的貸款中,逾期15天以上業務筆數佔總體業務的0.8%,遠低於同類型銀行無擔保信用貸款的不良率。

  以柳博為代表的一批中國銀行家們,他們看到中國金融體系的痛點,也明白應該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過去只是受限于體制內,一些想法難以落地。而當下,這個正在崛起的新金融時代正好給及了他們發揮的空間。

  前中信銀行副行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曹彤應該是目前為止出走體制內級別最高的銀行高管之一,在微眾銀行短暫停留後,他牽頭組建了廈門國際金融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廈門國金公司)、廈門國際金融資産交易中心。

  在上述公司的揭牌活動當天的晚宴上,曹彤談及創業初衷,“眼下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與微眾銀行一樣,都是産品銷售平臺,是典型的B2C。那麼這就涉及到那麼多的産品從哪來?如何産生?我看到的是這個市場機會。”

  他短期內的目標是為資産證券化項目提供技術支援,長遠來看,曹彤希望能夠完善中國資産證券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一套適用於網際網路時代的産品評級標準、資訊披露標準、交易流程標準、增信標準。

  新金融時代的機遇

  柳博和曹彤的選擇並非孤例。進入2015年以來,越來越多銀行高管選擇走到體制之外,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在銀行業轉型、新金融崛起的背後,更大的時代背景在於中國經濟的轉型。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提到,這個時代的中國經濟是一個消費驅動和技術驅動的新經濟,新經濟需要新金融,就是以新技術來做的大眾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費者金融。

  “新的經濟、新的金融也會産生新的生態。在新金融時代,我們把它叫新金融2.0的時代,我們認為網際網路和金融將會深度融合,這是一個跨界融合和開放共贏的生態。”陳龍表示。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央行研究局出版的《新金融時代》一書的序言中也提到了同樣的趨勢預判。

  他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在我國的興起,最初的動力主要來自網際網路公司開展金融業務,産生了所謂的鯰魚效應。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網際網路公司和金融機構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理解逐步深入,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的融合明顯加快。

  “金融機構可以加大運用網際網路模式和平臺進行金融業務創新的力度,網際網路公司也可以嘗試通過設立、並購重組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實體金融機構,加快進入金融領域的步伐。”潘功勝稱。

  作為中國銀行業最為資深的一批從業人員,這些職業銀行家們熟知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勢和短板,也了解機會所在。而多年積累的專業素養、資源人脈、眼界格局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創業”的資本。

  2014年10月,還處於籌建期的大數金融便獲得了紅杉資本1億元的投資,這也是紅杉資本迄今為止在國內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最大的一筆天使輪投資。穩固的高管團隊、成熟的業務模式成為了吸引風投的關鍵。

  一位看過大數金融項目的投資經理告訴筆者,創業公司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創始團隊的穩定性,十個失敗的項目裏至少有一半都是因為合夥人內訌而散夥。

  相比之下,大數金融的團隊要穩固許多。其中聯合創始人&資深副總裁陳志堅、王海龍、徐約可,以及副總裁佟晶、王亞鋒、朱建華都是從業十多年的銀行老將,並且跟隨柳博從深發展、平安銀行、南粵銀行一路打拼至今。

  而在今年9月末,廈門國金公司的揭牌儀式上,包括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華夏銀行行長樊大志、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大公國際董事長關鍵中等一批金融業高管,以及數十家銀行的分支行代表齊齊到場為其創業“站臺”。

  不過,對於那些在體制內工作數十年的“老銀行”們而言,要在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兩種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業務類別、和辦事風格中切換並不容易,這其間的壓力和難度也著實不小。

  一位轉型網際網路金融的銀行大佬告訴記者,在體制內工作了二十幾年,最難轉變的思維方式。從嚴格遵循流程、規矩和等級的銀行業到強調自由、平等、個性的網際網路行業,真正能夠快速適應的人並不多。

  該人士告訴記者,重新選擇新的職業軌道,主要還是希望可以打出一片新天地,做一些更創新、更有意義的事。大家都期待離開體制內會有一個更寬鬆、更自由的環境,但事實上同樣會有各種制約與挑戰。

  所以,儘管這波離職轉型潮才剛剛涌現,但因為轉投到新領域難以適應,或者理念不合而黯然離場的銀行家也不在少數。

  每人平均放貸500萬的秘訣

  相比直接跳轉到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銀行家們,柳博的跨度相對小一些,他並沒有離開銀行業太遠。

  因為諳熟銀行業務和運營流程,他抓住了別人不易看到的機會,切入了一個極窄的細分市場。簡單化産品設計、多渠道批量銷售管理、流程化作業和標準化運營管理,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規則卻經柳博的手變成了大數金融的“護城河”。

  一個頗為有意思的數據是,大數金融的客戶經理平均每人每月發放出去的貸款有500萬,如果按照平均單筆貸款20萬來算,每個客戶經理每月至少可以發放25筆貸款。

  但凡從事信貸業務的人應該都知道,只要非純線上的貸款模式,從前期獲客、申請,到審核、風控,再到放貸是一個頗為漫長的過程,即便是現在大大提高了效率,但1-3天也是一個最起碼的標準。

  其實,秘訣就藏于執行的細節之中。而善於運用細節、提升效率恰恰是柳博所擅長的。

  學習半導體的他在30歲時轉行學起了金融,在美國University of Nebraska – Lincoln讀完金融MBA後,他進入了美國最大的按揭貸款公司之一AMERIQUEST,負責總部運營中心的業務流程設計與優化。

  當時流行于美國製造業的Six Sigma模式(六西格瑪:一種改善企業品質流程管理的技術)卻幫他在金融業務的流程優化中找到了靈感。該模式以近乎“零缺陷”的要求帶動品質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最終實現財務成效的提升與企業競爭力的突破。

  這套具有高度關注顧客需求、強調依賴統計數據、重視改善業務流程、倡導無界限合作、追求品質持續改進等特點的管理哲學對柳博影響至深。回國後,他也將這套理念帶進了中國銀行業。

  作為新橋入駐深發展銀行後以“年薪制”引進的首位中層幹部,柳博獲得了極大的創新空間。在他看來,創新並非都是“從0到1”,如果能對已有的産品加以優化,並實現本土化落地,那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創新。

  在此理念之下,他在深發展時期做出了中國個人貸款行業的多項創新業務和産品,其中包括著名的零售貸款産品雙週供、氣球貸、點按揭、信用速貸、靈活定存等。事實上這些産品追根溯源都可以在國外找到雛形。

  通過優化流程和改造細節建立自己獨特的業務形態和核心競爭力,這種思路一直伴隨柳博,從深發展創新個貸業務、到開發平安銀行“新一貸”,再到創辦大數金融。

  作為一家定位B2B( Broker-2-Bank )資産生産的平臺,大數金融前期通過貸款仲介獲客,根據申請者提交的資訊進行數據化風控,最後合作銀行進行面簽、放款。其本質就是對於銀行既有模式的改進和效率的升級。

  不過身處正在快速變化的新金融時代,柳博也深知僅僅依靠優化傳統的金融模式並不足以支撐這家公司的成長,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技術更深刻地改造業務模式、拓寬産品線才是他真正的命題。

  【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中的“招行幫”】

  近年來,轉型網際網路金融的銀行大佬日漸增多,在公開場合發表網際網路金融觀點的銀行人士更是不計其數。但如果要説哪家銀行對網際網路金融輸送的人才最多、貢獻最大,一時恐怕還難分高下。

  如果要從絕對數量來看,人數多、網點廣的幾大行自然佔得上風。工、農、中、建、交行從一線的信貸部門,到中後臺的風控、IT、財務部門都成為了各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挖角的重點。

  另外,一些創新意識活躍、體制較為靈活的股份行也培養了不少網際網路金融中堅力量。例如,招行、中信、平安、興業、民生等近兩年也出走了大批中高層加盟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盤點名單時發現,網際網路金融領域潛藏著一隻尤為突出的“隊伍”,他們都曾經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招行工作,歷經招行“一卡通”、網路銀行、手機銀行等重要産品的問世,是招行最早憑藉技術打下天下的那批元老。

  意想不到的名單

  前段時間,因為人事變動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的微眾銀行裏就有不少招行人。

  微眾銀行首任行長曹彤1994年從人民銀行北京分行到了招行,直到2004年底離開,他歷任招行北分計劃資金部副經理、營業部經理,北分行長助理、副行長,總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招行深圳管理部副主任。

  無獨有偶,他的繼任者——微眾銀行新行長李南青也出自招行。1994年進入招行工作的李南青,歷任發展研究部總經理助理、黨委辦公室主任、紀委委員,杭州分行副行長、紀委書記等職,直到2005年離開招行。

  除了上述兩位,微眾銀行副行長梁瑤蘭于1998年進入招行,並擔任個人銀行部總經理,參與招行一卡通的創立和運營。2002年,招行開闢零售業務之初,梁瑤蘭被委以重任出任信用卡中心總經理。

  在網際網路金融興起之前,招行也可以説是為中國零售銀行業務,尤其是信用卡業務培養最多高管的銀行之一。

  除了後來加入原平安銀行(深商行)信用卡事業部擔任副總經理的梁瑤蘭之外,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原總經理陳勁、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原總經理戴兵,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原總經理、現任興業零售銀行總部副總裁嚴學旺都出自招行。

  上述幾位均是招行信用卡的開創元老,也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信用卡業務的高管。後來,這一批招行零售銀行業務的骨幹中有不少率先轉型,投身進了網際網路金融行業。

  例如,2014年6月,加盟眾安線上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的陳勁。他于1994年5月至2001年3月間在招行工作,離開前任招行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參與了招行上市及網路銀行分拆上市工作。

  另一位於今年1月加盟陸金所任常務副總經理的陳偉,從1993年2月起便在招行工作,歷任招行執行董事、總行副行長兼財務負責人等職。離開招行後,她曾任深發展副行長、整合後的平安銀行副行長。

  最近一位離開招行的老將是招行零售網路銀行部原總經理胡滔,她也是于上世紀90年代初加入招行,一直到2014年12月才離開老東家加盟螞蟻金服任副總裁,並出任芝麻信用總經理一職。

  除了上述幾位銀行大佬之外,還有一些鮮為外人所知的“招行係”大佬活躍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中。

  例如,在證券業中最早、也是最系統談及網際網路金融思想的國泰君安原董事長萬建華。他曾于1993年至2001年任招商銀行總行副行長、常務副行長等職。其間,他還兼任長城證券董事長、招商證券董事長、香港江南財務公司總經理等職。

  在網際網路金融興起之初,萬建華就出版了專著《金融e時代》一書,提出得賬戶者得天下。這本書深刻洞見了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多個金融業態的發展趨勢和演進方向,並且對平臺經濟、賬戶體系、虛擬貨幣、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的金融驅動力做了生動的介紹。2015年8月6日,上海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正式成立,萬建華成為協會首任會長。

  此外,在基金業中,目前看來轉型網際網路金融最徹底、最成功的匯添富基金,其副總經理、匯添富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創始人陳燦輝同樣出自招行。這段最早的銀行從業經歷鮮為人知,他曾與胡滔同為招行IT部門的同事。

  最後,招行大本營就自不必多説了,從早期的一卡通,到電子銀行,再到後來的手機銀行、網路銀行,招行一直都是銀行業中銳意創新的代表。早在2010年招行就曾推出過一個品牌“i理財”,這是國內最早的網路直銷銀行。

  招行式創新基因

  不管是在基金業、證券業、銀行業,還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民營銀行、個人徵信、網際網路保險等新興金融業態,在最早擁抱新事物、最深領會新模式的那一批人中都可以看到“招行幫”的身影。

  從時間上來看,上述幾位大佬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招行,尤其集中在1992~1994年間,那正是招行舉全行之力籌備一賬通、一卡通的三年。

  1995年初,招行獨創儲蓄“存款憑證卡”(俗稱“一賬通”),一舉取代傳統存摺,存款憑證卡的卡號視同賬號,必須與個人密碼同時使用,較好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儲戶攜帶多本存摺不方便且缺乏安全保密性的難題。

  隨後,在“一賬通”基礎上,招行又推出“一卡通”,率先實現“一卡通”ATM全國聯網、實現全國POS消費聯網。這一戰對後來確立招商銀行在個人儲蓄業務領域的領先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偏安深圳一隅的招行憑藉技術創新成功“逆襲”,這家當時網點寥寥的小銀行依靠網路走向了全國,在中國金融市場上盡領風騷。以網際網路打天下的招行,其網際網路基因也植入了這一批開創者身上。

  談及目前活躍網際網路金融圈的這些大佬們,首先不得不提及招行首任行長王世楨,“一卡通”的問世正是招行這位首任行長的手筆,為招行從地方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

  從造船師到銀行家,王世楨認為成功轉型的秘訣就是善於學習。2008年他接受《晶報》採訪時稱,招行創辦之初,銀行小,從資本上,從實力上不可能與四大國有銀行競爭,因此只能打破各種框框,向西方和香港金融界及國內先進學習。

  某招行係出身的網際網路金融大佬向本報記者回憶這位老行長時説,當時王行長在向招商局求資源時一直強調兩件事:唯有培訓和技術兩樣投入不能省錢。所以後來招行有自己的培訓學校,在IT方面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説“一卡通”通過科技改變了招行,那麼到1999年前後中國網際網路第一次浪潮掀起之時,網際網路也打響了招行的另外一張名片,網路銀行再將招行推向一個高度。

  所幸的是,王世楨的繼任者、招行原行長馬蔚華同樣也是一位力主創新、大力擁抱網際網路的銀行家。在他執掌招商的14年間,招行在網路銀行、手機銀行方面的業務一直處於同業領先。

  上述活躍在網際網路金融圈的“招行幫”大佬們,大多數都是在招行“一卡通”推出前夕進入,歷經招行的網際網路革命、網路銀行之戰,這些經歷對這些大佬們影響不言而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