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實體經濟成本高企背後:銀行資金繞道賺高利潤

  • 發佈時間:2015-04-21 07:25:59  來源:東方網  作者:李宇嘉  責任編輯:張明江

  央行日前超預期力度的降準,有兩個驅動因素,一是經濟一季報很不理想;二是老生常談的“融資難、融資貴”並無明顯緩解,4月1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透露出的資訊顯示,即便2013年以來上下齊動、多措並舉,但融資成本也僅下降20-30個基點,目前利率水準相比去年四季度甚至還有所上升。

  2013年和2014年,在資金支援實體經濟上,我們創下了三個“歷史新高”。一是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7.3萬億元,創年度歷史最高水準;二是2014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創下歷史最高水準;三是我們還展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定向寬鬆”和“工具創新”,支援最需要低成本資金的“三農”、小微、新興産業等。那麼,為什麼資金投放如此大力度,而實體經濟疲軟下融資需求並不旺盛,融資成本仍舊逆市走高呢?

  對比一下,問題一目了然。上周剛開業的民營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因貸款利率最高不超過8%而獲得李克強總理點讚。相比之下,我國國有銀行的貸款利率在兩倍法定利率之上。2014年,國內民間借貸平均利率更是高達27.14%。此次降準,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銀行資金成本在上升,必須要通過降準來釋放低成本資金,這是解決近期“宣佈降息,利率卻上升”這一怪象的根本出路。

  但是,銀行的資金來源成本到底是多少?從來沒有權威披露。近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研究指出,目前銀行新增存款的資金成本均在5.2%左右,繳納高額存準率後,成本已接近6%。

  目前,存款佔銀行負債總規模的76%,也僅僅比2003年84%的水準下降了8個百分點。在我國110萬億一般存款中,活期、一年期存款佔比在60%左右,而相應利率分別僅為0.35%和2.75%。即便上浮20%,我國銀行50%左右的資金成本應該在3%左右。顯然,在貸款定價上,目前普遍超過10%的貸款利率偏高了。而且,目前銀行貸款利率更多地是以綜合利率的形式出現的。所謂的綜合利率,包括貸款利率以及貸款的費用。

  事實上,融資高成本過去一直存在,不是現在才有,特別是對於民營、中小企業、個人創業。只不過,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高盈利掩蓋了高成本。

  過去10多年來,銀行凈利潤平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長。即便2014年財報還未全面披露,幾個國有大行凈利潤個位數增長,但在企業效益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銀行繼續佔據上市公司凈利過半的局面不會變化。在經濟持續下滑時期,融資成本理應下降,但銀行卻佔據全部企業過半的利潤,這很不正常。

  經濟下行、銀行資金來源成本上升,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低成本存款資金,但這一表面邏輯掩蓋了中間傳導過程複雜的“黑匣子”。2013年-2014年,影子銀行大行其道,通過與信託、保險、券商、私募合作,銀行資金繞道賺取高利潤。如今,股市造富風潮愈演愈烈,銀行資金正在以傘型信託、資産管理等形式進入二級市場。實體經濟成本高企的局面何時能改觀呢?看來,還要在金融體系改革上下功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