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4年“利率市場化”等八大關鍵詞解讀銀行業

  • 發佈時間:2014-12-29 14:20: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柏可林 攝

  銀行“躺著掙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銀行的日子並不好過。一方面有網際網路金融的星星之火,給銀行存款造成燎原之勢的衝擊;另一方面又有民營銀行破冰,民營資本蓄勢待發。如果説2013年是網際網路金融元年,那麼2014年這些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顯然已登堂入室,對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了業務、思維、人才上的巨大衝擊。

  2014年,中國商業銀行的盈利增速進一步放緩、流動性趨緊狀態難以根本改觀、不良貸款微幅增長、利率市場化向縱深推進、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創新進一步加速。

  年末之際,本報梳理了2014年中國銀行業的八大關鍵詞,試圖全面展現銀行業這一年來歷經的大環境,以及正在尋求出路的種種努力。

  關鍵詞一:利率市場化

  2014年,中國金融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利率市場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臨近年底,利率市場化有加速跡象。11月21日,央行宣佈自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同時,將存款利率上浮的區間擴大到1.2倍。

  緊接著,11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其網站上公佈了由中國人民銀行起草的《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學界與業界普遍認為,存款保險條例制定加速,將為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夯實基礎,掃清障礙。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10月,同業存單發行總規模超過了5800億元,而2013年全年僅340億元,這對於進一步健全市場利率形成機制,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利率市場化具體推進的路徑較為明確,先長期後短期,先大額後小額,分階段逐次加以推進,現在到了最後的階段,即存款利率市場化展開以及必需的配套設施建設階段。利率市場化真正實現,恐怕還涉及一系列問題的解決。”

  不僅利好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於完善金融安全網、推動金融領域市場化改革亦有重要意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現雛形的存款保險制度與央行行長周小川一年前發表的文章頗為契合。而周小川此前亦多次提及存款保險制度和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將導致國家經濟運作機制發生重大變化,經營環境的改變在給商業銀行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蘊藏機遇。具體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於整個社會由生産性産業結構向消費為主的産業結構轉型,促進國家宏觀經濟的轉型。同時,利率市場化會使金融格局發生轉變,推進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變革。

  但是,利率市場化也給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一是使利率波動性變大,商業銀行易面臨利率風險。二是減少銀行的利差收入,造成主營業務縮水。三是提高了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不利於金融穩定。

  關鍵詞二:優先股

  所謂優先股,是指在股利分配和剩餘財産分配請求上有比普通股優先的權利。同時,優先股要放棄一些其他的權利,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公司治理不享有表決權。一般在公司發行優先股時,會在每股優先股上約定固定的股利,每年不論公司經營業績如何,公司都需要按照此約定的股利向持有優先股的股東派發紅利。

  浦發銀行優先股日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轉讓,成為首家成功發行優先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無獨有偶,恒豐銀行日前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8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將全部用於補充二級資本。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家上市銀行推出優先股發行計劃,合計規模高達4200億元。在次級債發行方面,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今年已完成發行的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達到33隻,發行總額合計3167.5億元。商業銀行進入資本補充密集期。

  發行優先股的多為大中型企業,且以銀行為主,這主要源於優先股的本性。優先股類似于永續債,但在公司利潤不佳的情況下,可不支付股息。因此,市場要求發行優先股的企業必須有穩定現金流,所以,大型上市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與穩定盈利水準,均是發行優先股所必備的。而在發行普通股股票的融資方案較難兼顧原股東和市場投資者雙方利益的背景下,優先股無疑為金融企業補充資本提供了新的融資工具。

  關鍵詞三:城投債

  12月初,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債務融資工具註冊發行工作的通知》等新規,對城投債等債務融資工具在銀行間市場的註冊發行進行規範。

  今年前11個月,城投債一路高歌猛進,當仁不讓地成為債券市場最大贏家,但12月以來接連遭遇三隻“黑天鵝”(中證登新規、14天寧債、14烏國投債)襲擾,城投債收益率短期內迅速反彈100個基點左右。近期不僅公開的城投債市場十分火爆,不少股份制銀行都對地方融資平臺公司進行了突擊放貸。債務風險儼然成為明年城投債投資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

  城投債,又稱“準市政債”,是地方投融資平臺作為發行主體,公開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其主業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項目。

  第一創業證券相關負責人認為:“長期來看,城投債違約風險較低。不過,短期來看,因為地方債務甄別結果的不確定性較大,板塊機會較少,建議投資者多看少動。”

  光大證券有關專家表示,市場對城投債或過度悲觀,“即使部分存量城投不被納入地方政府性債務,該類債券仍屬於國企背景債務,且該類主體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債務估值水準理應高於資質一般的國企類産業債估值。在收益率補償到位的前提下,資質一般的城投債仍具有配置價值。”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城投債風險可控,“長期來看,在規範和控制住增量風險、著手解決存量問題的大環境下,地方政府債務的系統性風險在下降,短期規範增量和化解存量的矛盾衝突會給市場帶來階段性的估值波動,但系統性風險仍在可控範圍之內。”

  關鍵詞四:清理非標

  自銀監會2013年3月25日下發《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8號文”)以來,多家股份制銀行均在嘗試清理理財資金池中的非標資産,試圖使其滿足監管標準。按照8號文的定義,“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産。包括但不限于信貸資産、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通知規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的資産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産品餘額的35%以及銀行總資産的4%。

  為了滿足這一指標,不少銀行選擇以自營資金接盤理財資金中的非標資産。但是,2013年6月半路殺出的流動性危機讓此法難以施行,而短期資金匱乏的教訓,更給銀行同業的高杠桿運作模式敲響了警鐘。

  與此同時,央行拒施援手之下,銀行間市場的資金面並未得以扭轉,而原本用於清理非標資産的同業業務亦將遭到進一步收窄。

  自去年末開始,監管層對銀行同業業務的整改消息一度甚囂塵上,更在今年多次發文規範業務。今年上半年,監管機構連續發佈140號文和127號文整改同業業務,127號文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同業業務監管舉措。

  “從年初到現在,針對同業業務規範化改革的落實情況,監管機構已經陸續有好幾輪的檢查。”一位地方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按照慣例,一般監管機構在發文之後的三五個月後就會要求銀行自查,包括落實業務的人事、制度、操作流程以及風控等方面。

  該人士介紹,從該行的情況來看,由於小銀行風險保守,很少做非標業務,目前同業這塊已經上收總行,有專營部門經營。

  不過,有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這塊業務還是有隱藏的,除了買入返售,很多受益權銀行還是在操作,例如券商融資融券、股票質押這些投資面上的收益率還是很可觀。

  隨著市場資金的收緊和監管層對同業業務的進一步規範,銀行清理理財資金中非標資産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多家券商研報顯示,由於同業業務監管升級,今年前三季度,同業佔比較重的一些銀行開始了陸續的調整,同業資産也出現了一定比重的收縮,但由於體量過大,部分銀行仍未達到監管要求的比例限制,因而調整期還將延續。

  關鍵詞五:利潤下調

  根據銀監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7669億元,較上季末增加725億元,連續12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達到1.16%,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創4年來新高。

  12月16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4)》。受訪銀行家預期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對未來的資産品質擔憂有所上升。

  調查顯示,銀行家對未來3年的收入及利潤增長預期明顯下調。八成左右的銀行家認為,收入及利潤增長率將低於20%。其中,三成左右的銀行家預期收入增速將低於10%,四成左右的銀行家預期利潤增速將低於10%。中間業務增長(26.9%)超過生息資産規模擴大(26.5%),成為未來利潤增長的最有力推動因素,銀行家對資産品質提高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21.8%)。

  銀行家普通預期中國銀行業資本充足情況良好。超八成銀行家認為,2014年末,其所在銀行資本充足率將達到10.5%以上,其中超七成認為將達到11.5%以上。中國銀行業撥備充足,幾乎全部(96.9%)的銀行家認為,2014年末,其所在銀行撥備覆蓋率將達到150%以上,認為撥備覆蓋率將超過250%的銀行家佔比達到75.2%。

  與此同時,銀行家對未來的資産品質擔憂有所上升,儘管有超過六成的銀行家認為,其所在銀行未來3年不良貸款率將維持在1%以下,但預期不良率在1%-3%的銀行家佔比也達到三成左右,與去年調查結果相比,上升了約5%。

  關鍵詞六:存款流失

  今年前三季度,銀行存款出現了15年以來的首降。數據表明,截至第三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存款總額為75.61萬億元,與第二季度末的77.13萬億元相比,流失1.5162萬億元,降幅達1.97%。央行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存款在今年第三季度環比減少了9500億元,人民幣存款出現罕見的下滑情況。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4月、7月等三個季度的第一個月,國內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分別減少了0.94萬億元、0.65萬億元、1.98萬億元。而在3月、6月等前兩個季度的最後一個月,國內金融機構當月的人民幣存款增量分別約為3.67萬億元和3.79萬億元。

  今年9月12日,銀監會下發了236號文件,要求商業銀行應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銀行月末存款衝時點,要求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同時,嚴禁商業銀行通過高息攬儲吸存、理財産品倒存、同業業務倒存等手段對存款衝時點。

  財報顯示,工商銀行第三季度存款餘額減少3884億元,是存款流失絕對額最大的銀行,交通銀行和中信銀行第三季度存款流失比例緊隨其後,分別為流失5.93%和5.81%。從存款結構上看,流失率最高的是“個人活期存款”,南京銀行個人活期存款流失比例居首位,達到25%。業內專家認為,銀行在社會融資中佔比高,銀行存款下降,使得銀行融資總額下降,這一種調整對社會整體融資是有利的,使社會融資結構更加平衡、合理。另一方面,為應對不能跟以往一樣季末“衝時點”帶來的存款下降,銀行應積極轉型,發展中間業務,發掘新的業務增長點。

  “存款偏離率的約束是銀行存款下降的一個影響因素。”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銀行存款下滑是一定時間的,不是季節性的,本身以季末的指標作為判斷存款升降的惟一標準也是有失偏頗的。宏觀經濟活躍性下降,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下降,銀行放貸減慢,派生存款減少,才是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七:民營銀行

  2014年可謂民營銀行的“破冰”之年。年初,中國銀監會公佈首批5家民營銀行的試點方案。7月25日,中國銀監會對外披露批准了3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12月12日,由騰訊作為主發起人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式獲准開業,將成為首家開張的民營銀行。

  客觀來看,大量被傳統銀行拒之門外的小微企業,其融資需求長期難以得到滿足,它們需要與之匹配的金融機構。與此同時,在實業中逐漸積累壯大起來的民間資本,正迫不及待地尋找出口。以開辦民營銀行的方式服務民營經濟,看起來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這也是政府和監管層的意圖。銀監會此前曾發文表示,允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目的是動員社會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激發金融機構市場活力。

  日前,銀監會召開2015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2015年要“全面深化銀行業改革開放,支援民間資本多渠道進入各類銀行機構”,其中包括“擴大民營銀行試點範圍,加快出臺民營銀行發展指導意見,完善民營銀行持續監管框架。”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正在考慮籌建民營銀行,有的已經將初步方案申報給了政府部門,而銀監會方面也將考慮在金融服務薄弱地區,加快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由東部向中西部、北部擴大試點範圍。

  關鍵詞八:網際網路金融

  如果説2013年是網際網路金融元年,星星之火剛燃,那麼2014年這些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顯然已登堂入室,對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存錢不去銀行了,改存“寶寶”裏了;支付不用刷卡了,改“掃一掃”了;創業不找風投了,改眾籌了。

  網際網路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的新興領域,是指以依託于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以及搜索引擎等網際網路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資訊仲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目前網際網路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眾籌融資、新型電子貨幣以及其他網路金融服務平臺。

  2014年,網際網路三巨頭BAT(百度、阿裏、騰訊)在“打劫銀行”的路上並肩同行。通過貨幣基金為主的網際網路“寶寶”讓銀行的存款及用戶都開始了大搬家。“一分錢即可投資”,享受4%-8%的理財高收益,同時可以隨時贖回,還可以直接用來購物、購票等,“寶寶”們開啟的“屌絲理財模式”讓普惠金融真正進入到了百姓生活,也喚醒了網際網路用戶的理財意識。為了“穩固”自己的用戶,不少銀行設計了類“寶寶”産品,也算是衝擊之後的普惠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