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降準遲來背後藏多重考量 引導萬億資金支農支小

  • 發佈時間:2015-04-21 07:19: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與上一次降息帶來的意外不同,這個週末的降準在市場看來是“如期而至”,但其力度卻超過預期。

  4月19日傍晚,央行在其官網宣佈,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是自2月5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以來,央行年內再度降準,也是2008年11月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降準。

  除“普降”之外,央行還宣佈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再降1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

  有分析認為,本次降準打破了央行以往“小步頻走”式策略。

  降準釋放萬億規模資金

  其實,去年以來,央行曾多次採取“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釋放流動性,但幅度均為0.5個百分點。

  4月14日,一季度數據公佈前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指出,保持定力,靈活施策,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用好多種政策工具,守住穩增長保就業增效益的基本盤。

  隨後亮相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0%,創出6年新低。與此同時,進出口總額、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工業生産增速等幾大指標亦有所回落。市場各方對於降準的預期逐漸升溫。

  “經濟目前處在新舊動力轉接的關鍵階段,存在下行壓力,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在預期之中。”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他同時指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的潛力和條件是存在的,增長動力的基本面並沒有根本改變。

  對於此次降準,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微網志)分析稱,按照一般性存款餘額110萬億計算,下調1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釋放的流動性至少在1萬億以上,考慮額外多降的部分,釋放流動性規模約1.5萬億。

  事實上,在貨幣乘數效應下,最終釋放的流動性規模將更為巨大。

  “遲來”政策背後藏多重考量

  與此前手法相似,央行本次降準採用普降加定向的方式,體現了政策的延續性。

  早在2月初第一次降準之後,市場上有關“下一次降準是何時”的猜測就頻見於各大媒體。有一種觀點認為,本次降準來的“有點兒遲”。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認為稱,降準雖然遲到,但不能缺席。從流動性的角度看,自2014年4月開始外匯佔款已負增長,並已持續近一年,MLF等工具期限與貸款錯配無助信貸鬆動;而從資金成本的角度,目前信貸成本接近6%,超過工業企業5%左右的利潤率。

  那麼,央行此時出手意圖何在呢?

  此前,研究局局長陸磊在解讀央行降準時表示,普降的目的是要使得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使整體經濟的貨幣量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比較平穩的水準;而定向的意圖則是為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時間和空間。

  在我國,大多數居民仍然是在“三農”領域、小型或微型企業中就業。因此,低“三農”、“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貸款的可獲得性,促進包括新興業態中的“小微”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才是本次降准考量的關鍵。

  總理“督促”資金“支農支小”

  就在政策出臺兩天前,李克強剛剛考察了中國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使得本次降準意味深長。

  在座談會上,李克強表示,金融和實體經濟相互依託、相輔相成,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光有血液沒有肌體,經濟活不了;光有肌體沒有血液,經濟也活不了。

  針對當前經濟運作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時,李克強説:“宏觀政策下一步會想辦法,銀行本身也要想辦法。你們處在關鍵崗位,任務艱巨,責無旁貸!”

  在市場看來,在總理的“督促”下,本次釋放的萬億資金將完成其“支農支小”的職能。

  陸磊此前在解讀政策調控目標時表示,無論是經濟學理論、政策實踐,還是各國的經驗教訓,都充分證明實體經濟層面有效率的增長才是根本,企業的競爭力才是根本,要素的品質和數量才是根本。因此,一定不能夠單純地把宏觀調控政策當作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主要手段。

  實際上,一個好的政策或好的制度安排必須有正向激勵。過度寄希望於短期的宏觀經濟政策來代替中長期的結構調整,甚至是體制性、機制性的一些重要變革,是不符合實際的。

  當前,央行正在通過靈活施策引導或鼓勵市場機構、企業部門,甚至居民按照比較理性的方式來運作,避免投機化,同時關注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到實體經濟領域。

  分析人士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存款準備金政策可能仍然更多地面向支農、支小,並向涉農、涉小類金融機構傾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