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路銀行破繭倒計時 物理網點未來將變“恐龍”

  • 發佈時間:2014-12-01 00:31: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陳瑩瑩  責任編輯:胡愛善

  “突破”面簽問題不大創新監管“先行一步”

  此前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旗下的網商銀行或成為我國第一家“純粹的”網路銀行。就在一個多月之前,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副總裁俞勝法明確表態,網商銀行會做一家純網路銀行,對於突破目前銀行面簽的問題,正加緊和監管層溝通。

  溝通的進度和效果如何,無疑將直接影響首家網路銀行的“誕生”。接近監管層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對於“突破”面簽問題,相關部門已經進行溝通和協商,目前看來不會有太大問題。

  實際上,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近日就公開表示,監管層已經留出一部分創新的空間給法律,看準了馬上就修改。比如《商業銀行法》,銀監會向國務院彙報,建議全國人大進行適度修訂,有一些條款是20年以前定的,已經不適應目前情況了。

  閻慶民認為,未來應加強創新監管,“對新事物還是要包容,適度的容忍,只要沒有釀成區域性風險或者破了銀監會此前的一些規定,我們應該是同意它的。”他透露,對此相關部門最近在積極研究,比如未來阿裏、騰訊等兩家科技公司涉入金融領域後,很多制度需要“刷新”,包括清算結算的規定、賬戶管理等。

  俞勝法告訴記者,“作為從業者歡迎監管,也願意接受監管,這對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有好處的。在有監管的條件下,大家才能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經營。”他希望監管要體現底線思維、法治思維,給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留有一定的空間,要體現網際網路“屬性”,不能用傳統金融的監管方式去監管網際網路金融。

  全網路化營運物理網點或成滅絕的“恐龍”

  俞勝法表示,網商銀行作為螞蟻金服生態的一部分,會採取全網路化營運,為電子商務平臺的小微企業和草根消費者提供有網路特色、適合網路操作、結構相對簡單的金融服務和産品。俞勝法還透露,網商銀行會堅持小存小貸的業務模式,主要滿足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投融資需求,具體來説是指主要提供20萬元以下的存款産品和500萬元以下的貸款産品。

  浙江網商銀行的這一定位與騰訊旗下的前海微眾銀行“異曲同工”。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此前表示,“大存”即對公存款難以通過線上實現,因而改為“個存”,更能體現騰訊優勢,也更能解決老百姓的金融需求。據了解,微眾銀行在申報過程中將具體方案由“大存小貸”改為“個存小貸”,以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為特色。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對於純網路銀行,輿論各界的爭議焦點之一就是應否設立物理網點。

  對此,一位監管層人士解釋,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設立商業銀行應具備一系列條件,其中一條是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安全防範措施和與業務有關的其他設施。換言之,無論是網商銀行還是微眾銀行,只要在其總部或者其他地方設立一個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就可以“開門迎客”了,並不需要設立很多物理網點。有專家認為,網路銀行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其虛擬的網點網路可很大程度上替代物理之網點網路。

  一向是“挺網派”的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更是認為,物理網點不應成為限制網路銀行發展的因素。“我們在各大城市的繁華地段,看到的那些大樓都是銀行的大樓。未來,不排除商業銀行為了降低成本,將辦公點開到非常偏僻的地方,甚至如果有條件,將後臺的技術中心、服務中心等,放到月球上去又有什麼不可以?”

  “以北京城區為例,開設一個上千平方米的營業網點,每年的成本至少兩千萬元”一位銀行業內人士稱,網點的運營成本包含多方面,房租佔將近一半;另外還有水電費、辦公費、人力成本,甚至還包括安保、消防等費用。

  徐諾金説,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未來客戶通過手機、電腦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金融服務,目前傳統銀行的物理形式、物理介質可能都會逐漸被取代甚至消失,但是不代表銀行這個行業會消失,“就好像恐龍消失了,但是恐龍的基因、DNA還會存在。”

  在徐諾金看來,對於網路銀行而言,物理網點的存在意義愈來愈小,“現在傳統商業銀行的線上業務佔比已經大於線下業務,而且幾個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大數據雲計算、風險分析等方面的技術也相當成熟,這和他們有沒有物理網點有什麼關係呢?”

  微眾銀行行長曹彤不僅是樂見其成,更是直言“網際網路創造了全新的融資模式”。曹彤表示,網際網路融資在解決資訊的歸集和傳導上,在數量和時效的緯度上可以呈幾何級數的擴展,效率遠遠高於以銀行為中心的間接融資模式,也遠遠快於以交易所為中心的直接融資模式。“傳統銀行體系裏的企業徵信系統的數量是450萬個,銀行為450萬個企業解決融資。但是中國有更多的企業。”據曹彤介紹,中國註冊企業為1800萬家,個體工商戶接近五千萬個,間接融資模式很難滿足融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專家對於即將“呱呱墜地”的純網路銀行表示擔憂。“純網路銀行在國內外迄今都沒有先例。純網路銀行是否符合我國現有的國情,我認為有待商榷。”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副教授朱蕾看來,金融的本質就決定了銀行不能沒有網點,因為在出現問題、需要服務的時候,人們都想要去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網點得到服務。

  存款保險制度“保駕護航” 網路銀行發展注入“強心針”

  朱蕾説,“中國人如今普遍缺乏誠信,親朋好友都不一定敢借錢。很難想像,人們會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投資給看不見摸不著的網路銀行。”金融領域教授尚且有如此考慮,那麼作為普通人的儲戶們將如何去相信沒有了物理網點的網路銀行呢?

  多數專家和業內人士相信,央行30日公佈的《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無疑為網路銀行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根據《徵求意見稿》,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也就是説,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産中受償。央行方面表示,對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人民銀行根據2013年底的存款情況進行了測算,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存款人的存款能夠得到全額保障,不會受到損失。

  分析人士認為,根據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的客戶定位,相信網路銀行的大部分存款客戶屬於央行提及的“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之中。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將穩定市場和存款人信心,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安全網的整體效能,促進銀行體系健康穩定運作,更好地保障存款人權益。未來網路銀行發展,包括要民營銀行試點進一步推開,都將因為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而變得更加平穩和有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