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訪國開行董事長胡懷邦:深改服務國家戰略再加力

  • 發佈時間:2015-04-14 09:14:5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許志峰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圖為開行支援的內蒙古包頭北梁棚戶區改造前後對比。 資料圖片

  深化改革 服務國家戰略再加力

  ——訪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開發銀行深化改革方案》。此次開行深化改革的目標,是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經濟重大中長期發展戰略,建立市場化運作、約束機制,努力把開行建設成為資本充足、治理規範、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資産優良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此次改革的相關問題,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胡懷邦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系統解決制約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記者:作為一家已成立20多年的金融機構,開行為什麼要在當前深化改革?改革要突出解決哪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胡懷邦:開行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發展道路,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化開行改革,是為了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功能和作用,解決開行發展中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總結開行多年來的成功實踐經驗,增強開行的活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開行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發展道路。1998年以來,開行主動推進市場化改革,以市場化方式、開發性方法服務國家戰略,創新發展方式,支援範圍從傳統“兩基一支”拓展到社會民生、國際合作等新領域,取得並保持了國際先進的市場業績,逐步發展成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主動發揮作用、充滿生機活力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要求,去年開行又成立住宅金融事業部,大力支援棚戶區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發揮了開發性金融“供血”功能和骨幹作用。目前,開行已發展成為我國中長期投融資和新型城鎮化的骨幹銀行、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以及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截至2014年末,開行資産總額10.1萬億元,貸款餘額7.8萬億元,不良貸款率0.63%,連續39個季度控制在1%以內,連續4年入選全球50家最安全銀行。

  第二,國家發展需要開行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當前,我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挑戰增多的新常態,推進新型城鎮化、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産業發展、推動經濟轉型、改善民生和社會保障、保護生態環境、推進國際合作等建設任務艱巨,這些領域戰略意義重大,但外部性較強、盈利能力較低,在財政資金困難、商業銀行資金介入意願低下的情況下,需要開行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和特點,以中長期投融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第三,開行改革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制約了開行服務國家戰略和政策任務的能力。一是未來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需要進一步明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關於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作用在國際上再次得到重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普遍重視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建設和作用的發揮。開行的作用、未來發展方向需要進一步明確。二是債信問題和資金來源。長期以來,開行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國家信用發債,但2008年後開行債信採取“一年一延”的權宜方式,國內外投資者對開行發展存有疑慮,發債難度不斷加大。三是資本補充問題。開行貸款具有長期、大額特點,需要保持較高的資本充足率,提高抗風險能力。但目前資本補充渠道有限,對開行進一步發揮作用形成了制約。四是監管標準問題。開行是中長期投融資銀行和債券銀行,資産以長期、大額、集中貸款為主,負債以依託國家信用發債為主,貸款集中度高,按照保本微利原則運作,難以簡單套用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

  因此,亟須通過全面深化開行改革,系統解決制約開行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開行可持續穩健發展能力,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優勢和作用,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記者:此次深化改革的重點在哪些方面?

  胡懷邦:深化開行改革的主要內容:一是明確開行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功能定位。二是明確開行主要從事開發性業務,如新型城鎮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兩基一支”、支援“走出去”等。三是完善組織架構和治理結構。增加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等部委負責同志作為部委董事,充分發揮部委董事在重大決策等方面的統籌協調作用。四是明確資金來源的政策支援。開行從事開發性業務所發行的債券,國家繼續給予信用支援,風險權重為零。五是提高資本充足率。國家為開行注資以補充資本金。六是建立資本約束機制。進一步強化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資本約束機制,按照10.5%的資本充足率標準進行監管。七是加強內部管控和外部監管。建立與開發性業務相適應的風險管理體系。監管部門研究制訂對開行的審慎性監管規定並實施監管。八是按照突出服務國家戰略、側重風險控制、兼顧利潤回報為導向對開行進行績效評價。九是修訂和完善章程。條件成熟時,考慮制定開行條例,以此作為內部運營和外部監管的法定依據。

  定位於開發性金融機構,是基於國家發展戰略、金融業結構和佈局的需要,以及開行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

  記者:我們知道,開行誕生之初是一家政策性銀行,此次的深化改革方案將開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如何理解這一定位?

  胡懷邦:開發性金融機構是國際上單獨一類金融機構,是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彌補市場失靈的重要工具,已有近200年曆史。這類機構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1979年成立的世界開發性金融機構協會成員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德國復興信貸銀行、開行等均是協會成員;二十國集團內也設有“二十國集團國家開發性及公共性金融機構”,由成員國主要開發性金融機構組成。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發揮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戰略的功能和作用。將開行定位於開發性金融機構,主要基於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金融業結構和佈局的需要,以及開行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中”的特點突出、“建設”的任務繁重,新型城鎮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走出去”等瓶頸領域和薄弱環節廣泛存在,仍需要開行繼續完善開發性金融的運作,為下一步推進實現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發揮作用。從開行成立20年以來的運作實踐與經驗看,開發性金融對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體現了中國特色的金融創新,是我國轉軌道路和制度自信的體現。

  二是金融業結構和佈局的需要。我國當前已有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和一批資産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數量上不缺少大中型商業銀行,但商業銀行受其特點所限,難以主動在開發性領域發揮作用。由開發性金融通過中長期投融資打通瓶頸制約,為商業銀行鋪路搭橋,形成支援發展的合力,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有效模式。從國際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普遍重視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建設和作用的發揮。

  三是開行自身發展的需要。開行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發展道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實踐證明,開發性金融比傳統的政策性金融作用更強、效率更高、風險管控更有效。應推動開行繼續從事現有業務並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發揮其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重要作用。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服務國家戰略重點

  記者:此次深化改革後,開行的重點支援領域是否會發生變化?

  胡懷邦:開行自成立以來,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主要從事開發性業務,目前已形成“兩基一支”、民生金融、國際合作、綜合經營四大特色板塊。

  按照改革要求,下一步開行仍將主要從事開發性業務。開行將落實“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功能和作用”的要求,重點支援棚改、鐵路、水利、新型城鎮化、集中連片扶貧、“一帶一路”、裝備製造“走出去”等。特別在新常態下,開行要圍繞穩增長持續發力、精準發力,聚焦國家戰略重點,按照“項目自身的戰略必要性、整體業務的財務可平衡性、機構發展的可持續性”原則,調整經營策略和業務結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延伸閱讀

  什麼是開發性金融

  開發性金融機構具有準政府性質,主要特徵是服務國家戰略、依託國家信用支援、市場運作、保本微利。

  與傳統政策性金融相比而言,開發性金融是傳統政策性金融的深化與發展。國家開發銀行在成立初期按照傳統政策性金融模式運營,1998年以後,開行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發展道路,以市場化運作和中長期投融資服務國家戰略。開發性金融與傳統政策性金融的區別主要有:一是在資金運作上,傳統政策性金融著眼于社會效益,不追求自身業績,依靠政府預算和補貼支援;開發性金融要求資金回流和安全,按建設市場原理和市場化原則運作,強調支援發展與防範風險並重,注重資産品質和整體財務可持續,提高了機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是在項目開發上,傳統政策性金融按行政指令配置資源,依靠補貼進行運作;開發性金融除少量國家指令項目外,絕大部分項目由開發性金融機構根據國家戰略政策導向面向市場自主開發,體現了國家戰略金融運作。三是在運作效果上,開發性金融比傳統政策性金融效率更高、規模更大、作用更強、影響力更大、風險防控更嚴、更可持續,從而增強了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動性和作用力。

  與商業銀行相比,開發性金融機構在使命宗旨、目標領域、市場角色、運作原則等方面,與商業銀行有明顯不同。第一,使命宗旨不同。商業銀行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開發性金融機構具有準政府性質,以市場化方式服務國家戰略為宗旨,不以盈利為優先目標,而是在支援發展中防範風險、在防範風險中取得市場業績。第二,目標領域不同。商業銀行受“短借長貸”期限錯配約束,開展中長期業務能力有限,主要開展零售和短期金融服務。開發性金融機構主要通過發債籌集建設資金,以中長期信貸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主體,資産具有長期大額集中特徵,主要投向“兩基一支”、社會民生及國際合作等開發性領域,貸款期限和條件優於商業貸款。第三,市場角色不同。商業銀行在成熟的市場中競爭市場份額,對於棚戶區改造、助學貸款等廣泛存在的大量瓶頸領域和薄弱環節,難以主動進入。開發性金融機構考慮國家發展與改革轉軌的需要,對市場盈利性不足但國家戰略上需要的項目給予金融支援,在市場空白、缺損的領域通過主動建設市場、信用和制度,為商業銀行貸款“鋪路搭橋”,形成支援發展的合力。從市場建設的角度看,開發性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是“先行”與“跟進”、“構造”與“選擇”的關係。第四,運作原則不同。商業銀行按照“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運作。開發性金融機構遵循“項目自身的戰略必要性、整體業務的財務可平衡性與機構發展的可持續性”原則,資金運作保本微利,讓利實體經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