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大行大擔當” 以轉型創新全面服務國家戰略
- 發佈時間:2015-04-14 01:56: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成為中國經濟運作的“主旋律”。2014年,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日趨激烈的業內和跨界競爭,中國建設銀行加快向綜合性銀行集團、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管理、創新銀行和智慧銀行五個方面轉型,並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
作為國有四大銀行之一,建設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一方面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大力推進支援城鎮化建設、節能環保、小微企業、民生領域、消費金融等領域創新;另一方面,把握“網際網路+”機遇,全面啟動網際網路金融戰略,舉全行之力,搶佔網際網路金融“制高點”。
“新常態”下業績超預期
根據建設銀行公佈的2014年年報,該行在報告期內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27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14%,穩健的盈利能力超出此前市場預測。截至2014年末,建設銀行資産規模達到16.7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8.99%。稅前利潤2,990.86億元,較上年增長6.89%;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94,745.23億元,增長10.30%;客戶存款總額128,986.75億元,增長5.53%。營業收入5,704.70億元,較上年增長12.16%;經營收入5,567.40億元,較上年增長8.92%;其中,利息凈收入增長12.28%,凈利息收益率(NIM)2.80%。平均資産回報率和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分別為1.42%和19.74%;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87%和12.12%。建設銀行方面稱,基於良好的業績,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現金股息每股0.301元。
隨著全面轉型的推進,建設銀行綜合化經營體系基本形成,多功能服務能力顯著提升。2014年,建設銀行綜合化經營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非銀行金融牌照保持業內領先。建信期貨正式開業,養老金業務領域和政策性住房領域經批准獲得重大進展。
數據顯示,于2014年末,綜合化經營子公司資産增長34.30%,凈利潤增長31.63%,子公司主要業務指標在銀行係同類公司中排名領先。多功能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通過資産管理、投行和子公司的綜合化服務,為客戶解決融資需求1.04萬億元;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突破6,500萬張,新增發卡、新增商戶、消費交易筆數等核心指標保持同業領先;債券承銷金額和收入連續四年保持市場居首;投資託管規模增長38.06%,新增證券投資基金託管只數、首發份額,以及企業年金養老金託管産品規模市場領先。
而穩健的業績增長背後,是建設銀行強化全面風險管理,以及對於風險底線的牢牢堅持。建設銀行2014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建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9%,撥備覆蓋率222.33%,減值準備對貸款總額比率2.66%。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14 年,在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建設銀行牢守風險底線,推動全面風險管理覆蓋至境內外分支機構和子公司,風控工作從"非常措施"向常態化管理轉型。開展內控評價,深化風險分析與預警,大力倡導合規文化,向注重事前防範的全流程管控轉變,完善全面風險防控責任制,並加大重大風險項目和不良貸款處置,實現了資産品質控制目標。
國家戰略帶來轉型機遇
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建設銀行始終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放在首位,與國家經濟發展“共進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自貿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建設銀行帶來十個方面的發展機遇:從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網路建設,到特色優勢産業、能源産業發展;從産業轉移、現代服務業發展,到農業現代化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從國際經貿合作,到跨境人民幣市場需求等,都為銀行綜合化經營、多功能服務、集約化保障,提供了嶄新的市場。
就在4月9日,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投資推介會在西安舉行。記者從建設銀行獲悉,該行將集全行之力,服務陜西重點城市群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油氣管網及基地建設、電網及通信網路建設以及重點水利工程等。加大對特色優勢産業的支援力度,助力現代農業發展,以及生態環保建設。同時,將重點支援優勢産業走出去,電力、高鐵、基礎設施等行業境外承包工程、投資和出口,積極支援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戰略,並通過境內外機構聯動,為貿易企業設計從進口、運輸、生産、銷售、出口等綜合金融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告訴筆者:“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為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為我國銀行業在新常態下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數據顯示,2014年,建設銀行充分發揮傳統優勢,基礎設施貸款新增2,714.82億元,佔公司類貸款新增的75.25%,重點投放在建續建項目、國家重點工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等領域。繼續保持住房金融領先優勢,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25萬億元,總額和新增居同業首位,房改金融市場佔比超過50%。積極拓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大力推廣助保貸等新的經營模式,以及善融貸、結算通等依託大數據技術研發的小微企業專屬産品,提升小微企業服務水準。探索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加強與供銷社等涉農企業機構的跨界合作,推廣手機銀行、自動櫃員機和銷售終端等服務方式,延伸服務渠道。對於市場所關注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産及産能過剩行業,建設銀行嚴格控制信貸投放,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和船舶等五大産能嚴重過剩行業貸款較年初壓縮49.86億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較上年減少286.38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建設銀行從未忘記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公益、慈善等領域也在不斷努力和創新。建設銀行根據"綠色銀行"的中長期規劃目標,把推進綠色信貸作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抓手。截至2014年末,建設銀行綠色信貸餘額4871億元,節能減排效益顯著;繼續實施援建“建行希望小學”、“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大學生成才計劃”和“貧困英模母親資助計劃”等長期公益項目,累計捐款7億多元;2014年再次捐贈“母親健康快車”45輛,為新疆、西藏、內蒙古等貧困鄉縣的婦女提供孕産婦衛生保健等醫療服務;繼續開展“積分圓夢·微公益”行動,創新探索通過信用卡積分捐助公益事業發展的新途徑。
搶佔網際網路金融“制高點”
2015年,註定是全民“網際網路+”的一年,作為“大行”的建設銀行加快戰略轉型和創新,按照“智慧、泛在、跨界”發展方向,在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新一輪“網際網路+”金融戰略,舉全行之力,搶佔網際網路金融“制高點”。
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的關鍵是“+”,而不是簡單的顛覆。它的內涵是網際網路與傳統實業相結合,形成新的産業形態,以此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進而升級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建設銀行的“網際網路+”戰略,既不是顛覆金融的本質,也不是打造一個孤立於集團主業、渠道與體系之外的網路銀行,而是牢牢把握以客戶為中心,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方法來重塑整個建設銀行。要圍繞“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經營戰略,構建與建設銀行全渠道産品和服務高度融合的全方位網際網路金融體系,最終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實際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推進,建設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一是網銀、手機銀行、微信銀行三大渠道建設業內領先。目前建設銀行電子渠道應用水準進一步提升,電子銀行和自助渠道賬務性交易量佔比達88.03%,較上年提高2.63個百分點;網銀客戶1.82億戶,增長19.10%;手機銀行客戶1.47億戶,增長25.98%;微信銀行客戶數達1,400萬戶。二是“善融商務”和“悅生活”兩大生活服務平臺迅猛發展。在業內率先推出“善融商務”平臺,積極地推進以商促融的平臺戰略;“悅生活”便民服務平臺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建設銀行民生服務品牌。三是繳費支付、投資理財和信貸融資三大網際網路産品線不斷完善。2014年建設銀行網際網路支付交易額達20271億元,在支付寶、鐵路客運(12306)等重點支付商戶市場份額同業領先。七成的理財産品、六成的基金、近百分之百的賬戶貴金屬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基於網路信用和交易記錄創新推出“善融e貸”、“快速貸款”等網路貸款産品。四是智慧技術應用卓有成效。建設銀行啟動實施大數據挖掘的頂層設計,構建企業級數據模型,實現數據集中管控和治理,為各項業務利用數據資産開展精準服務;率先在生産環境實現“金融雲”,提升業務處理敏捷性;在微信、短信及網路渠道推出機器人智慧客服,2014年智慧客服自動應答量達到7574萬人次。
-CIS-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