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新國家安全戰略未將中國列為美國未來主要威脅
- 發佈時間:2015-02-11 07:4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蘇珊·賴斯以雙手握拳、牙關緊咬的戰鬥姿態走上布魯金斯學會的發言席時,這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顯然準備竭力捍衛奧巴馬政府的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但危機四起之際,要扭轉這份主打“戰略克制”的報告所留下的被動、固執的形象,確實是一種挑戰,要把有爭議的原則塑造為政治遺産則更需要戰鬥精神。
一份姍姍來遲的報告
1986年出臺的《戈德華特-尼古拉斯國防部重組法》規定,美國總統必須每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闡述其對國際形勢的看法、本屆政府對外政策與優先安全考慮以及維護美國利益與價值的策略。該法還規定,報告應分為保密與公開兩個版本。此後,作為反映美國政府對外政策和戰略走向的重要文件,該報告一直備受外界關注。
奧巴馬政府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于2010年出臺。2013年,奧巴馬對美國國會表示,將在當年10月推出任內第二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但因為內部分歧及疲於應對接踵而至的種種危機,報告出臺日期一推再推。有分析稱,按法律要求每年出臺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奧巴馬政府兩份戰略報告間隔近5年推出也是本屆政府缺乏戰略的體現。此外,這份推遲了1年多出臺的戰略報告,其有效期可能也就是奧巴馬所餘下的1年多任期的時間。
賴斯6日下午介紹的2015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長29頁,包括引言、安全、繁榮、價值觀、國際秩序和結論等6個部分。突出強調美國已從國際金融危機中走出並在充滿挑戰的世界中發揮美國領導作用的重要性。安全方面,要確保美國軍事霸權,打擊恐怖主義,保障美國公民、盟友及夥伴的安全。繁榮部分,強調促進貿易、能源安全及減少貧困,維護開放的全球經濟體系,確保美國經濟強勁並不斷增長。在價值觀上,提倡民主和人權等價值觀,打擊腐敗,支援透明度和問責。在國際秩序上,要增進合作,建設和平、安全與繁榮的國際秩序。
報告對安全的描述寬泛且抽象。分析稱,這份以5頁篇幅談美國如何領導,卻只用三段來論述國防建設的文件,是一份不怎麼談安全問題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歷史意義可能在於是第一部將保護同性、雙性及變性戀群體利益列入國家安全範疇的政府文件。
主打“戰略克制”原則
了解其出臺背景有助於理解該報告。當前,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及戰略界人士在對國際形勢判斷的問題上可粗略地分為兩大陣營,一派認為地緣政治博弈回歸與中東地區大亂是國際秩序正在崩潰的主因,美國必須強力回擊這一挑戰。另一派認為,地緣政治博弈的回歸併未在全球安全環境中起決定作用,氣候變化和核擴散等問題可能更為重要,美國不能顧此失彼。
賴斯在會上強調,太多時候,華盛頓都缺乏一種長遠意識。當前,美國確實面臨種種國際危機,但這些並非二戰及冷戰期間的那種生存危機,美國不能陷入危言聳聽、幾無休止的地緣政治博弈的宿命迴圈之中。賴斯稱,奧巴馬政府的戰略不同於其他人的建議,美國需要的是戰略耐心與堅持。從新版戰略報告來看,奧巴馬政府顯然屬於第二陣營。
賴斯稱,不要被當下危機所干擾,不能讓歐洲和中東地區那些過去數十年來主導美國對外政策的衝突佔據全部精力,美國必須對氣候變化、貿易、貧窮、網路安全和全球衛生狀況等更長遠的挑戰保持戰略關注。美國將從亞太地區開始,更加聚焦于塑造21世紀國際格局的領域。會上,賴斯一口氣宣佈邀請4名亞太地區國家領導人訪問美國,強調將堅定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把亞太地區作為美國對外政策的長期重心。
而報告也強調,國際格局更加多變,印度的發展潛力、中國的崛起及俄羅斯的侵略將給大國關係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報告稱,將尋求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來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亞洲及世界的安全與穩定,並認為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經濟增長及半島無核化是美中4個優先合作的領域。報道還強調美中兩國雖然面臨競爭,但衝突並非不可避免。對於俄羅斯,報告則一反2010版中合作與夥伴關係的基調,對抗與反擊的火藥味瀰漫在新報告的涉俄羅斯段落中。報告強調要用制裁及其他手段使俄羅斯承受破壞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代價,並同盟友與夥伴一道遏制俄羅斯未來可能的脅迫行為。美國對與印度關係的重視程度在提高,報告首次將印度稱為地區安全的提供者。
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邁克爾·馬讚爾認為,新報告是2010版的“清醒、專注和簡約的續集”,與5年前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戰略類似,再次強調了“戰略克制”的重要性,這可能是奧巴馬政府最為重要的對外政策遺産。馬讚爾稱,該戰略拒絕指認中國為美國未來的主要威脅,反映了這種“戰略克制”,因為避免不必要的挑釁是“戰略克制”的關鍵要素。
馬讚爾稱,“戰略克制”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但也意味著奧巴馬政府正在推卸責任,把提出大膽、創新和可行的戰略概念,從而更加根本性解決國際體系中正在上升的危機的任務留給了下一屆美國政府。
固執于原有的立場
報告列出美國所面臨的8種威脅:美國本土或關鍵基礎設施的災難性打擊、海外美國公民與盟友的威脅或攻擊、全球經濟危機或大範圍經濟發展減速、大規模殺傷性武裝擴散與使用、嚴重全球性傳染病爆發、氣候變化、國際能源市場重大波動、脆弱或失敗國家帶來的重大安全後果(包括大屠殺、災難擴散及跨國犯罪)。強調美國必須以足夠資金確保核武器在國家安全中的基礎性作用,且必須加大對網路、太空及情報、偵察和監視等領域的投資。
但在奧巴馬政府向國會提交了2016財年預算規劃之後,該報告對預算的引導作用大打折扣。曾于布希政府時期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分別擔任總統特別助理和戰略規劃主任的新美國安全中心總裁理查德·方丹和執行副總裁肖恩·布林利表示,奧巴馬政府應做得更好。
《外交政策》雜誌文章稱,該報告在為奧巴馬的既定對外政策辯解,沒有設定新的戰略方向。在2010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奧巴馬政府在美國歷史上首次將全球共同危險置於地緣政治博弈之上,同時判定恐怖主義威脅正在下降。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斯圖爾特·帕特裏克認為,奧巴馬政府這一結論“下得太早”了。當前,大國博弈東山再起,新型聖戰恐怖主義滋生蔓延,批評者認為白宮軟弱的對外政策應對此負責。而奧巴馬政府則竭力捍衛原有立場,並強調政策的持續性。帕特裏克表示,新報告沒有闡明美國應對當前威脅的優先次序,拒絕全力投入以幫助解決全球危機。在缺乏白宮明確指引的情況下,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及其他外交與安全部門將無法制定各自的戰略。
奧巴馬政府的這種堅持還被視為“不誠懇”。《紐約時報》援引一位參與小布希政府時期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撰寫工作的分析人士的話稱,新報告提到了世界已發生巨變,卻未承認這些變化已顛覆了5年前同類報告的基本判斷,奧巴馬政府的態度“不誠懇”。布魯金斯學會負責國際秩序與戰略項目的主任托馬斯·懷特表示,白宮顯然不想被“地緣政治博弈回歸”這一論斷所左右,他拒絕國際秩序正處在轉折關頭的判斷,也不認為當下危機將定義未來10年的國際規則。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邁克·特納則批評説,新報告是奧巴馬過去失敗政策的重演。 本報華盛頓2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