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差異化破解普惠金融困局 借力數字化保持業務可持續發展

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佔據絕對份額,毫無疑問是主力軍,但普惠金融客群面廣量大,還有很多客群沒有被滿足,外資銀行還是有很多機會參與其中。

撰文|曾薔 王金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我國首部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


今年7月1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關於印發《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試行)》(下稱:辦法)的通知,辦法強調“通過小微金融監管評價,持續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總量穩定增長的同時,引導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深入開展差異化競爭,細分小微企業市場和融資需求,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對象、內容的結構,擴大服務覆蓋面。”


今年以來,隨著各項支援政策的落地,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在普惠金融的體系之中,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打造差異化競爭。


“外資銀行長期堅持穩健審慎的金融合規和風險偏好,且具有較強的資金運營和業務創新能力,豐富的國際化産品服務經驗,對落實和發展普惠金融具有積極意義。”近日,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建東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如是説道。在他看來,根據統計數據來看,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佔據絕對份額,毫無疑問是主力軍,但普惠金融客群面廣量大,還有很多客群沒有被滿足,外資銀行還是有很多機會參與其中。


以差異化破解普惠金融發展困局


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毛細血管”,其發展事關國計民生。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之一。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點,孫建東認為,“在普惠金融背景下,由於小微企業規模小,資産輕,不確定性大等因素,其融資呈現融資週期短,規模小,頻率高等特點,因此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客觀存在,尤其是越小越難。”


他表示,一般來講,企業規模越小底子越差、可抵質押物少、抗風險能力弱、信用數據積累少,資金週轉渠道少導致違約概率高,信用修復能力弱。因此金融機構相對比較謹慎,即使做,也是儘量挑選小微客戶中的的“頭部”、“前排”客戶,並且落實較好的抵質押風險緩釋手段,因此必然還有相當多的客戶的需求無法滿足。


在孫建東看來,有效地識別風險、評價風險和管控風險,以客戶普遍能承受的合理的市場價格給到客戶,使得業務可持續發展,進入良性迴圈,將“普”和“惠”有效結合起來,觸達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這才是普惠金融的春天。


作為一家中小型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同時擁有外資屬性與國企身份,並與生俱來“紅色基因”。1982年,南洋商業銀行在深圳設立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外國銀行分行;1988年服務海南經濟特區建設,設立海口分行;在改革開放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設立分行,之後跟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長三角一體化等等國家戰略在重點城市開設分行、支行,為國家戰略需求、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服務。“外資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既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態度體現,也是助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責任擔當。” 孫建東如是説到。


不可否認的是,外資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客觀上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他坦陳,“外資銀行沒有資金成本優勢,不能以價格為主導,因此必須專注于客戶的需求、客戶的感受,以綜合解決方案為切入點在某些領域展現外資銀行的比較競爭優勢,以差異化破解困局。”


“每家銀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在某些行業和領域的研究深度各有不同、風險偏好不同,這就是內在的差異化。在基礎産品新近的背景下,不同銀行會在産品和服務的客群上、方法上、切入點上有所側重,尋求差異化發展。”他表示,有些不利因素反過來是我們的優勢,比如説網際網路技術、AI等可以節約更多的人力成本。


孫建東認為,普惠金融是一塊廣闊的市場,有廣闊的客群,有效的管控風險、精耕細作,練好內功、控製成本收入比,普惠金融也是大有可為。根據統計數據來看,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佔據絕對份額,毫無疑問是主力軍,但普惠金融客群面廣量大,還有很多客群沒有被滿足,外資銀行還是有很多機會參與其中。


借力數字化保持業務可持續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強調的是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從銀行角度講,要著力解決風控的技術、工具、手段問題,同時要深化改革內部績效考核、激勵、評價、獎懲體系,給予更多正向激勵。”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在近期舉辦的“數普惠 新金融——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如是説道。


對於普惠金融如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這一問題,孫建東表示,可持續發展應當是銀行發展的內在動力和長遠目標,銀行需要客戶,更需要“回頭客”。


他進一步指出,“為實現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南洋商業銀行堅持落實以下措施。首先,我們重視客戶的感受,禁止違規搭售産品;其次,明碼標價,禁止與有劣跡的第三方合作,客戶成本合理清晰;另外,我們堅守風險合規底線,致力於有真實經營場景、真實資金用途、真實資金流向的實體經營客戶,嚴控資金脫實向虛、流向房地産等禁止性領域;我們還通過‘營運貸’、‘助農貸’、‘普惠寶’等産品陸續向一些專業市場商戶、種養殖農戶、個體工商戶等發放支農助小貸款近20億元,風險可控,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


事實上,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的競爭,其實也是産品和服務的競爭。只有使用更多數字化手段觸達客戶、連接客戶,才能提供更精準、更多元、更深入的金融服務。南洋商業銀行深諳於此,花鉅資重建資訊化系統,使業務數據處理流程、能力、效率、客戶感受煥然一新。同時,該行也積極引入市場上成熟技術、系統、業內專家、行業翹楚、專業第三方等強強合作拓展批量業務,聚焦細分領域、客群,專業互補、資源共用,管住關鍵風險點,提升系統能力強化反洗錢、反欺詐水準,利用app系統進件、集中化作業審批、自動化放款,使急需資金的大山深處的農戶也有機會獲得外資銀行的貸款,雨露均沾,有效提升了“普”的廣度。


另一方面,南洋商業銀行努力提升資訊化水準、集中化作業能力、大大提升單位人力資源産出,有效壓降人力成本;其次強化風險管控的關鍵節點、注重歷史、行為數據分析、強化場景、強化用途管控,努力確保資金用於經營週轉,降低客戶違約概率,進一步降低了風險成本支出,“惠”及客戶,保持業務可持續發展。


此外,相較于傳統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在小微信貸業務方面,本著支農助小的政策導向,重點拓展了部分“1+N”的批量授信業務,並推出了“普惠寶”業務平臺,線上處理小微企業授信申請、簽約等環節的業務,方便了客戶操作,並以核心企業的實質性風險掌控為抓手,以商業鏈條中的真實交易為業務邏輯,滿足小微企業在供應鏈環節的現實金融需求,有力防範了欺詐性風險和單一性風險。


“我們將不忘‘普惠’初心、堅定‘雙贏’信心,做出特色,做大規模,做出榜樣。” 孫建東最後説道。


孫建東

南洋商業銀行(中國)黨委書記、董事長

1972年6月出生,博士學位,2020年4月至今,擔任南商中國黨委書記,南商(中國)董事長,南商(香港)執行董事兼行務委員會副主席。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作為地方金融供給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供給側的發力尤為關鍵。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打造差異化的發展優勢,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與壯大?如何積極擁抱數字科技,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普惠金融如何實現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中小銀行面前的重要議題。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中小銀行普惠金融之道”系列高端訪談欄目。

統籌:孫朋浩   曾   薔

撰稿:曾   薔   王金瑞

設計:栗   寧

開發:楊   雪   孫   毅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一點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大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