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多個版本PMI不佳 央行“雙降”支援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8-26 07: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昨日(8月25日),央行宣佈“雙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央行“雙箭”齊發的當天,最新公佈的8月民生新供給製造業指數(PMI)進一步從7月的42.5%下降至41.9%,而上周公佈的8月財新PMI初值僅為47.1%,這是該指標公佈以來的歷史最低水準。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管清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外需受制于發達國家貿易逆差再平衡、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高企、勞動力成本攀升等壓力,內需受制于地産投資下行、製造業去産能等,貨幣寬鬆釋放長期流動性會積極助力穩增長。

  新出口訂單仍有下行壓力

  從民生新供給PMI的需求端看,新訂單8月比7月高出0.1個百分點,穩增長加碼是新訂單眼彈的主因,但後續新訂單狀況仍不樂觀,而新出口訂單則創歷史新低,考慮到近期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不確定性較大,未來新出口訂單還有下行壓力。

  財新PMI數據也同樣如此,需求不振是財新PMI創歷史新低的主要因素,其本月新訂單指數降至46.3%,新出口訂單降至46%,均較上月下滑0.9個百分點。需求低迷導致生産持續收縮,本月産出指數為46.6%,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並且需求不振還導致企業庫存形勢的惡化。本月成品庫存上升至50.4%,製造業庫存形勢持續惡化,過去3個月內,成品庫存指數上了2.2個百分點。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財新PMI的樣本公司偏重出口型、中小型製造業企業,而這些公司從政府的增長穩定措施中通常獲益不及大型公司,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個月財新的製造業PMI低於國家統計局的製造業PMI水準的原因。

  朱海斌説,疲軟的製造業PMI數據與經濟再平衡有關。但是,如果調整過於急劇,可能會造成不穩定。通過財新PMI初值報告可以看出,産能過剩和需求疲軟仍然是製造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雙降”旨在支援實體經濟

  央行昨日表示,此次降低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主要目的是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援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央行表示,2014年11月以來,央行先後四次下調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持續下降。2015年7月,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自2011年以來首次回落至6%以下的水準,社會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儘管最近幾個月豬肉價格明顯反彈,但受制于全球糧食價格低迷、國內養豬集中化程度加強、國內養豬大省疫情平穩影響,豬肉價格很難像2011年或2007年那樣一飛沖天。

  張明表示,考慮到目前進口價格指數持續下跌,PPI同比增速連續三年半負增長,預計未來一年內繼續CPI增速有所上行,但很難超過2.5%。換言之,通脹保持低位,使得央行在放鬆貨幣政策方面顧慮不大。

  與此同時,貨幣政策放鬆對當下實體經濟則大有裨益。管清友表示,未來經濟仍高度依賴基建托底,預計穩增長力度會進一步增強,貨幣寬鬆釋放長期流動性也會積極助力穩增長。

  國家發改委最近幾個月在部署重大投資上有多方面舉措,比如提高財政資金撥付速率以及推出新的重大工程包等,但實體經濟資金緊張情況還依然存在。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司長韓志峰表示,造成投資資金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速下行。今年財政收入下降,政府資金缺乏,企業效益又不理想,兩個投資主體資金難到位;二是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向外籌借資金,但銀行對項目不了解,或出於風險控制、項目收益率低等考慮,信貸資金到位情況也不理想。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提醒説,7月居民和企業短期貸款減少,反映居民消費信貸和企業經營性活動均出現收縮,實體經濟活力嚴重不足,流動性在金融市場空轉對實體經濟有“擠出效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