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市民政局:京外養老有望醫保異地報銷結算(2)

  • 發佈時間:2016-01-25 08:03: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黃穎 吳為  責任編輯:金瀟
“我們大概嘗試過五六種模式,就是解決老人下不了樓、買不了菜、做不了飯的問題,下一步將在全市推廣。”李萬鈞表示。

  報告中説,2015年北京投入資金4495萬元,培育養老助餐特色品牌。北京市有30多家大型國企參與養老服務。相關部門通過鼓勵大型社會餐飲企業建立“遠郊中央廚房+冷鏈輸送+社區配送站”的社區配餐網路,包片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和送餐服務,並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制定營養餐標準。

  ★問題

  《條例》實施缺乏整合統籌 年內出臺配套措施

  2015年1月29日,北京市十四屆人代會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並於2015年5月1日正式實施。

  《條例》實施同時,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也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執法檢查,涉及全市16個區。

  執法檢查報告顯示,《條例》的社會認知度很高,在461位隨機受訪的老年人中,有61.1%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了解到《條例》出臺,有69%的人認為《條例》對自己未來的養老將産生積極影響。

  但由於《條例》實施時間短,在執行上存在一定問題和困難,與老年人的需求有一定差距。首先是城六區1600個老舊小區養老服務場所嚴重不足,適老性無障礙設施尚未開展。

  這是由於目前社區資源利用不夠,已建成的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運營不善,服務功能不足,閒置的國有資産因沒有具體政策措施未能收回和利用,提供的居家養老項目有限,床位限制現象突出。

  在服務能力方面,也難以滿足《條例》提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目前全市雖有9000多家社會養老服務商,但真正形成品牌的很少,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優質、便利服務和産品有限。

  同時,目前全市近300萬居家老年人需要與之相應的養老服務人才總量嚴重不足,特別是為近6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務的專業護理人才基本還是空白。

  在政策銜接整合方面也存在問題,報告指出目前針對醫療報銷、資質審批和行業管理等實際問題,衛計、人力社保、民政等職能部門的政策銜接不夠。在服務設施建設、政府購買服務和經費補貼等方面存在資金分散問題,有些養老需求和項目缺乏資金支援,另一方面又存在有些錢找項目的情況。

  就此,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市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從規劃統籌、資金保障、設施配置、産業培育、標準制定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舉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條例》實施一年內出臺配套規章和政策措施。

  ★現場

  16代表問“短板” 副市長一一回應

  老年照料中心有望年內實現市區全覆蓋

  新京報訊 (記者王姝)政府提供的養老服務,為什麼老人覺得“我們需要的你們沒有,你們提供的可能老人不需要?”昨日下午,在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科學調控人口規模和應對人口老齡化”聯組討論會上,北京市副市長王寧提出這個問題,表示市委市政府為應對老齡化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環節。

  會上19名市政協委員發言,其中約16位都對養老公共服務提出疑問,涉及政府管理模式、床位少、護理人才不足等養老公共服務的各個方面。對此,王寧逐一回應,表示老年照料中心將實現“全覆蓋”。

  “把所有部門養老職能統籌到一個平臺”

  市政協委員、平谷區原區委書記秦剛表示,他當平谷區委書記時,全力推進老年社區,為避免有人借老年地産的牌子圈地搞房地産,準備採用國外成熟的酒店式養老公寓模式,即養老服務設施和住房一體建設和規劃,可歷經十幾年仍未破題,“我雖然退了,這個事也沒幹成,我挺不甘心,我幫他們協調,最後走到哪步也不知道”。

  “到底我們認可的社會養老模式是什麼?這種養老模式怎麼才能實現?”秦剛説,他的體會是“養老模式靠任何一家都辦不成”,建議在目前的體制框架內有所突破,採取特殊的、非常規的工作措施,“大家一塊兒來把試點做成”。

  王寧表示,養老公共服務出現的諸多問題,“問題到底在哪兒?説到底,我們應對老齡化社會和建立養老體系還不健全,政府應該做什麼,社會應該做什麼,市場應該做什麼,政府引導社會做什麼,引導市場做什麼?政策體系還不完善”。

  王寧稱,此前養老公共服務的有些職能在協會,沒有納入政府職能範疇;有些職能劃在政府一個部門裏,沒統籌起來。“我們現在要發揮政府的什麼作用?一個是統籌,把所有部門涉及養老的職能統籌到一個平臺上,統籌推進”。以市老齡委為例,組成部門有50多個,“各個單位都要往這個平臺上統籌政策,然後要協調”。

  “在每個地方建一個養老網路”

  昨日多名委員提出,養老設施欠缺,床位少。王寧坦承,“從全市看,確實我們缺口很大,不光是機構養老,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也都不足”。

  王寧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就是盤活資源,隨著首都功能的調整,把騰出的資源辦一些養老設施。“在每個地方建一個養老網路,調動政府、社會和市場的資源,提供全方位的養老服務”。

  王寧稱,目前正在全力推進老年照料中心建設,“我們預計未來照料中心將實現全覆蓋”。他解釋,老年照料中心相當於居家養老的總服務台,“提出的口號就是希望能在家裏也享受到養老院裏面所有的設施、所有的待遇”。

  昨日會後,市民政局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小娥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説,照料中心全覆蓋的時間表為2016年底,在全市範圍內根據人口比例,建設208家老年照料中心,照料中心的日常運作為企業運作模式。

  “將來有一個行業叫‘護理’”

  多名委員反映,專業護理人才是養老服務的短板,北京一市屬高校雖然設了護工係,可由於待遇問題,不少畢業生改行推銷保健品。

  王寧也表示,護理人才隊伍嚴重不足,“現在有一些養老設施,運營不了,為什麼?沒有護理人員”,有的家庭不敢把老人送到養老機構,擔心沒有專業護理人員。

  “我們將來有一個行業就叫護理”,王寧表示要突破政策建立體系,通過源頭培養、在職培養,培養護理專業人才,“我們現在研究,能不能將來建立一套體系,比如高級護理師、初級護理師、護理師等不同層次的就業體系,形成人才培養的基礎。只有人才有了,我們對老年人服務才真正逐步到位”。

  ★代表審議

  政府要為居家養老提供更多公共服務

  市人大代表、公益律師佟麗華:有些子女認為老人成了包袱,覺得現在政府應承擔養老責任。而事實上,居家養老條例的基礎還應該是子女贍養老人、家庭為基礎贍養老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在養老問題上沒有責任,政府要為居家養老提供更多公共服務。 新京報記者 朱柳笛 趙力

  要在社區醫院將老人基本用藥配齊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袁芳:北京8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50萬,基本與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相當,真正需要提供養老服務的,正是這個群體。老與病其實是同一個問題。比如老年人面臨慢性病、常見病的吃藥問題,但社區醫院解決不了。政府需要在社區醫院將這些基本用藥配齊,並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居家養老服務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強新:下一步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應對相關部門進行明確的職責分工,同時加快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同時要支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政府為其提供房屋使用權,或給予補貼等。政府也要公佈和更新這些服務企業的名錄,加強監督、考評,不達要求者及時從名錄中去除。

  本組稿件采寫/新京報記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