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需圍繞專業化服務展開
- 發佈時間:2015-11-17 01:31:55 來源:西寧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專電(記者陳誼娜)當前,經濟發展的城鄉差異、老齡人口的高齡化以及家庭規模的小型化使得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日漸突出。新近發佈的“十三五”規劃也提出,要“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養老,居家養老實際上是一種“社會養老、居家照護”的混合模式,既以家庭支援作為基礎,符合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再有社區服務作為依託,解決了子女的後顧之憂。
目前,在國家政策的支援與鼓勵下,不少城市社區都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但大多數都只有“棋牌室”火爆,其他服務幾乎無人問津。好好的民生項目緣何“遇冷”?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像日間照料、到府服務這些專業性較強的服務門類,很多養老服務中心都無法提供。
在第四屆中國(海南)健康養老暨投融資高峰論壇上,國家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閆青春指出,居家養老首先要解決的是照料服務的專業性和標準化問題。民政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專門從事養老服務的約有60多萬人,其中獲得從業資格、持證上崗的只有10余萬人,大部分都是缺乏職業技能、“找不到像樣工作”的人才會選擇養老服務業。
因此,除加大培訓、技能考核以及行業監管力度外,專家提出,必須按照“十三五”規劃的要求,打通養老機構醫療護理使用通道,打破民政、衛生、社保部門間的利益壁壘,支援創建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並輔以大數據時代的醫療資訊化管理,以滿足需要醫療護理的居家老人的需求。
從更深層次來看,居家養老不僅僅是一個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問題,更是一項家庭發展政策,在強調照護責任的同時,也關注對家庭照護者的支援與保護。
據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介紹,地方政府已在嘗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來實現對老年人及其照料者的支援。如在浙江,家庭照料者每年可獲得80小時政府購買的培訓。
此外,儘快建立評估體系,也有助於推動養老服務的標準化,從而提升服務品質。國際經驗顯示,美國通過I-ADL/P-ADL指標來評估老年人的生活能力,並頒布日間照料服務標準;日本則將老年人從自理、要支援、要護理等不同程度分為八個級別,並由介護認定審查委員會審核判定;而德國也是由專門的第三方評估公司進行評估後再提供服務,能同時保證服務的專業性、針對性和適用性。
總之,如與會專家所言,居家養老不同於機構養老,首先考慮的不是養老設施是否完善,而是服務需求是否滿足。只有這樣,居家養老才能成為社會主導的養老模式以及老百姓現實的養老選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