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藥企看重專家資源 醫學會“灰色生意經”待澄清

  • 發佈時間:2014-10-13 10:38:22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6月24日,審計署公佈了《國務院關於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其中,由衛生計生委主管的中華醫學會被直接點名。

  報告指出,中華醫學會在2012-2013年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中,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註冊資訊等作為回報,以20萬-100萬元的價格公開標注不同等級的贊助商資格,收取藥企贊助8.2億元,且未經批准違規收取資格考試復訓費1965.04萬元,並將618個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收入1.14億元存放在賬外。

  3個多月過去,卻一直沒有中華醫學會的任何整改資訊。留下一連串疑問待解:鉅額贊助費到底去哪兒了?藥企贊助對學術會及參會者有何影響?醫學會有無在藥企與醫院醫生間充當“掮客”?

  160個學術會議收取8.2億贊助

  在還可正常查看到的《中華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企業參會章程》中,不僅明確提示參會企業有舉辦午、晚餐研討會和衛星會的機會,衛星會價格為30萬元/60分鐘、20萬元/40分鐘,還逐一列出各種“廣告機會”和“其他宣傳機會”,具體到會議胸卡5萬元、會議筆電及用筆4萬元、會議用包10萬元等。

  或者,參會企業也可直接贊助數十萬元不等,成為銅贊助到白金贊助等不同等級的贊助商,獲得相應的“待遇”。

  這與審計報告中的內容基本吻合,而這還僅是2010年的贊助標準。目前很多涉及價目的參會資料已被刪除。而中華醫學會在2012-2013年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中,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註冊資訊等作為回報,收取藥企贊助8.2億元。

  “藥品企業贊助學術活動並不是中國的‘發明’,而是國際通行慣例。”廣東省醫學界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美國的心血管年會、糖尿病年會每年上萬人參加,資金都是醫療相關企業贊助。“這些贊助的費用主要用於會議的正常學術交流和開支上。”

  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外行業協會的財務比較透明,會議贊助也是公佈收支、專款專用。而此次中華醫學會之所以引發質疑,正是由於這些天價“贊助費”究竟用向何方,賬本並未對外曬出。

  贊助費究竟如何花?幹何用?記者為此最先聯繫中華醫學會黨委某負責人,被告知採訪需要聯繫醫學會辦公室;記者聯繫醫學會辦公室,被告知已把整改措施給了國家衛計委,接受採訪由國家衛計委負責接待;按照國家衛計委宣傳司要求,記者7月15日發了採訪提綱,並多次打電話詢問,直到9月23日宣傳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情況暫時還不是很清楚,還正在了解,而截至目前記者尚未拿到採訪時間表。

  為醫生職業發展提供捷徑

  中華醫學會官網顯示,其成立於1915年,是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的法人社團,設有專科分會83個,擁有會員50萬人。

  “中華醫學會是官方承認的,在醫學學術領域算是層次最高的協會了,可以説它代表著權威。”一藥企市場總監表示,中華醫學會下轄各分會的主任委員,“基本上也是各個學科最牛的人,國內是認同的。能在這裡面挂個職,説明你的學術地位在中國是比較高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網志中,凡在中華醫學會任職的醫生,幾乎都會標注出其在中華醫學會的頭銜,其中不乏醫院在職主任醫師、高校博士生導師等。

  其實不止在中國,“中華醫學會在國際上也很有名氣,它和國外的交流比較多。”一位銷售經理舉例,比如國內的醫生想在國外的雜誌上發表文章,如果能由中華醫學會推薦,會比較容易發表,同時在國外得到的認可也會比較高。

  而對於醫生來説,像中華醫學會這樣的平臺,是其職業生涯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公立醫院骨科醫生告訴記者,“醫生想要向上發展,涉及評職稱和晉陞,就要拿到一定的學分和發表相應等級的文章,而只有參加會議才能拿到學分,現在很多協會都這麼做,開會或者提供發文章的渠道。醫生需要這些。”

  “藥企有需要才會去贊助,比如新藥上市、二次開發等都需要專家的支援,請他們站在學術的角度幫藥企講一講這個藥品,會有‘錦上添花’的作用。”一市場總監坦言。

  該市場總監所在的藥企曾與中華醫學會某分會進行合作,他認為,“有比較好的效果。”畢竟,“新藥的推出或二次開發,都涉及適應症等,這不能由藥企來説,得由專家來講才有可信度,主要是給一個學術支撐。”該市場總監説。

  實際上,藥企看中的除了中華醫學會這個平臺本身,更重要的是它的專家資源。

  “參會的人數多不多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中華醫學會有這個學科裏頂尖的專家。大一點的分會,主任委員加上其他委員差不多能有十個人,這些人的觀點,全國這個學科的醫生都在看,這些人説這個藥可以用,那就相當於一個指南了。”該市場總監説。

  據10年前便與中華醫學會合作過的一位銷售經理介紹,當時在上海市場推廣藥品,由中華醫學會組織個學術會議或者由中華醫學會的老專家認證一下,在醫生的範疇裏還是很能夠得到認可的。可以看出,中華醫學會很早便已成為藥企和專家醫師“溝通”的平臺。

  嚴肅的學術研討會,場外卻是熱鬧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促銷臺——這是一些醫療行業學術會議的共有場面。

  贊助醫院、醫學會開學術會議,一度成為醫藥企業最流行的公關做法。“能夠贊助這些學術會議,對藥企是求之不得的事,有些廠家還輪不上。”湖北一家藥企負責人説,通過贊助學會舉辦的學術會議,是藥企結識各大醫院科室主任的捷徑,節約人力財力和時間不説,混個臉熟也更好辦事。

  中華醫學會辦的基本都是學術性會議,都有許多醫生參會。正如審計報告所指,提供“醫生通訊錄”也成為吸引贊助的砝碼。

  在6月被審計署點名後不久,記者曾匿名向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的工作人員詢問:贊助是否能拿到參會醫生通訊錄?對方表示:“學術會議的通訊資訊是基本的贊助回報,怎麼會沒有呢?”

  快評

  “灰色生意經”待澄清

  國際通行的是財政不支援學術活動,因此從現階段來看,想要進行學術交流,離不開企業贊助。然而如果學術會議異化為藥企“展臺”、公司“廣告”的載體,個中哪些環節違規、哪些合理,就很難厘清。

  而且,作為一個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法人社團,中華醫學會利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註冊資訊等作為回報”獲取醫藥企業贊助的做法,也被稱為“灰色生意經”,受到廣泛質疑。

  “一些醫藥企業通過送錢的方式影響醫學會,醫學會利用準公共機構的權力影響醫院和醫生,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鏈條。”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説,鉅額費用不僅加重了公司負擔,也可能直接間接拉高藥價。

  即使目前尚無法律限制能不能接受贊助,但學會應該把贊助費公之於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認為,在拿到贊助費的時候,不能損害公眾的利益,透明是最好的選擇。“焦點並非是否可以收企業贊助費,而是如何收、如何用,能否經得起審計。”

  專家認為,一方面明確標準,什麼錢該收、能收多少;另一方面曬出賬本,總共收了多少錢,用在了哪。只有這樣,方能消除“借會聚財”的嫌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