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電子監管碼被叫停 中信國檢董事長:有點冤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31: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暫停執行藥品電子監管有關規定”的公告,引發輿論關注。在6日下午的經濟界小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原中信21世紀副主席、中信國檢董事長陳曉穎首度回應藥品電子監管碼被叫停一事稱,“我知道現在網上熱議這個事,可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作為藥品電子監管系統的建設與運營方,陳曉穎認為事件的緣起是流通環節企業不理解該系統設置的社會意義,所以狀告食藥監總局。後者迫於壓力,沒調研就宣佈暫停,也未徵求過建設方的意見。在2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畢井泉就藥品電子監管碼爭議一事回應稱,任何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充分考慮其經濟性、有效性、公平性、合法性,要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取得監管對象的理解、配合和支援。監管部門將照此原則妥善處理電子監管碼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據了解,藥品電子監管碼是一品一碼,每盒出廠藥都會打上一個條碼,相當於“身份證”,可以監管藥品的流向。陳曉穎在會上介紹,該系統完全由私人出資建設,從2005年至今投入20多億元,沒花國家財政一分錢。該系統的網站每天瀏覽數7億次,日均免費藥品查詢13000次左右。
“會前楊行長(前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同組政協委員)問過我,這裡面有沒有利益輸送?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分錢也沒有,確實沒有。歡迎紀檢、審計部門去食藥監總局調查。”陳曉穎稱,該系統最早是中信集團王軍董事長委託她去做的,當初為了中國藥品安全監管而設,打算建起來後捐給國家。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數年前就有媒體報道,業內人士質疑電子監管碼運營方的目的是盈利而非慈善。
會上,不少委員對陳曉穎介紹的電子監管碼“身世”及命運表示關注,“你的這個系統資訊安全怎麼保證?”“現在確定關停了,以後誰來監管?”向其他委員解釋時,陳曉穎強調,“這個系統不是我的,是國家的。”她認為,系統不存在資訊安全風險問題,因為數據上網就不安全,不管誰運營都一樣,關鍵是要有嚴格的運營管理和數據使用方面的監管,應該納入法律程式,“但現在,我個人是無能為力了。”“這個話題大家討論很熱烈,都很關注,陳委員反映的這個情況要重視。藥品是要有身份證。”小組組長、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建議通過快報形式,將這個問題上報。文/本報記者 孫靜
熱點回應
新聞背景
藥品電子監管碼“暫停”
2008年4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宣佈建立全國藥品監督管理網路,今年1月1日起,電子監管藥品種類從特殊藥品、基礎藥品擴展至所有藥品,監管範圍從生産企業擴展至藥品零售企業,且凡是未達到新修訂的藥品GSP標準的藥品經營企業,一律停止藥品經營活動,由此引發藥品零售行業的不滿。
今年1月25日,湖南一家零售藥企提起訴訟,認為食藥監總局強制推廣藥品電子監管碼屬於行政違法,而食藥監總局委託擁有第三方網際網路售藥平台資質的阿裏健康(原中信21世紀)運營藥品電子監管網的合法性也存在問題,應立即停止。
據公開報道,此前,阿里巴巴聯手雲鋒基金收購中信21世紀54.3%的股份,自從接手電子監管碼業務後,作為運營者的阿裏健康就一直被外界質疑利用運營之名行數據壟斷之實。
今年2月20日,食藥監總局宣佈暫停執行藥品電子監管的有關規定,同時就《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修訂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擬將藥品電子監管系統調整為藥品追溯體系,取消強制執行電子監管碼掃碼和數據上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