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中醫藥項目借諾獎海外推廣 全世界能掀"中醫熱"?

  • 發佈時間:2015-12-23 08:53:27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張丹  責任編輯:吳起龍

屠呦呦

一場屠呦呦可能出席的研討會,吸引了大量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最終屠呦呦因身體抱恙遺憾未能參加。

本報記者與陳啟軍。

  諾獎現場中醫藥項目借勢海外推廣 全世界真能掀“中醫熱” ?

  12月7日,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用中文發表了《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儘管諾獎委員會稱,此獎並不是頒給中醫,但依然在海外因屠呦呦效應颳起“中醫藥風”,眾多的外國民眾開始“跟風”而行。

  國外的專家認為,屠呦呦獲獎實至名歸,而瑞典當地的官員則認為,隨著中國實力日益強大,醫療方面的影響也將隨之變大,相信中醫藥會在全世界得到更多認同。

  “屠呦呦是一位非常執著和有責任心的團隊負責人。在研究屢次失敗出路渺茫的情況下,她毫不氣餒堅韌不拔,能以融匯中西醫藥的慧眼,從古代文獻中發掘峰迴路轉的資訊。”屠呦呦多年中藥所的同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生物力藥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福龍説。

  為了慶祝 中餐降價

  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講座即將開始。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禮堂已經坐滿,而禮堂門外,仍有大量群眾排隊。“這就是中國人的效應。”一位中國留學生説。

  “幾乎從上午8時開始,進入會場的通道,就已經聚集了排隊的學生,但實際上,真正開始進入會場的時間在11時左右。”學院內一位中餐館的老闆説,為了慶祝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他甚至連平時80瑞典克朗的中餐自助餐都降了價,“中國人是75瑞典克朗。”

  一位來自斯里蘭卡的老人正好在隊伍的中間位置,他告訴記者,往屆的諾貝爾獎也曾偶有參加,但是還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大的場面。老人拿出相機説,他想跟屠呦呦合張影。他繼續解釋道,在斯里蘭卡,原來種植著生産奎寧的植物,但是,在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之後,原來種植這些植物的農戶就賣不出去了。他只想看看“影響了他們生活的人”。

  主角缺席的交流會

  一場有關屠呦呦的中西醫交流會在瑞典早已籌備。籌備人、瑞典某華文媒體負責人何儒介紹説,這是中國人的榮耀,也是中醫的榮耀,應該值得慶祝。

  他準備了一場有關中西醫的交流會,由瑞典當地的知名西醫,來對話來自中國的中醫,“屠呦呦將會出席。”交流會還沒開始,“200人的名額已經滿了。”如果想要參加交流會的午宴,則必須交納1400瑞典克朗的餐費。

  12月8日中午,所有人員都到場後,主持人宣佈,由於屠呦呦身體抱恙,無法參加交流會,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代表出席。

  交流會依舊順利進行,但沒有了屠呦呦,似乎與會人員還是略顯失落。一位與會的瑞典老人説,她認為中醫是種“魔術”一樣的醫學,她現在幾乎天天都在研究中醫,打太極、練氣功。“沒有見到屠呦呦非常遺憾。”

  屠呦呦效應:中醫落地海外

  在當日的交流會上,贊助方是一家來自中國的中藥企業,此次除了對活動進行贊助,同時帶來了一個大約3000萬人民幣的項目。“就是在瑞典種紅豆杉。”該企業董事長告訴記者,他們之前就一直在海外設立銷售點,但屠呦呦得獎提升了中藥的影響力,他們也把項目帶到了海外。

  12月11日,北京同仁堂瑞典分公司開業儀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在致辭中指出,同仁堂希望借著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東風”,推動中國的傳統醫學在北歐地區發揚光大。

  張伯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屠呦呦獲得諾獎,將會興起對中藥、對植物藥研究的一個高潮,從這方面來講,意義是非常大的,“也代表著中藥的價值被世界所接受。”

  諾獎給的是西方研究

  屠呦呦諾獎現場演講題目是《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其中提到了中醫對她的重要啟發作用。

  “剛剛還在和評委討論,這個獎不是給中醫或中藥的,而是給從中草藥中提取的青蒿素的藥,其實還是西方的研究。”潘嬙告訴記者。潘嬙是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終身教授、著名腫瘤學與分子免疫學專家。

  她告訴記者,西方對於中醫還是不太了解,而諾獎的評委們也希望,中醫藥研究更現代化一點。她説,每個藥都必須提取一個物質,確定這個物質的化學結構、作用。而在中醫藥的研究上,只是説藥好像是有用的,但沒有證明。

  “中西醫應該相互加強了解,並不是説誰好誰不好的問題,而是説在現在這個年代,必須要用現代化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才行。”潘嬙説,她希望通過用現代醫學的方法,比如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用新技術、科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中醫。

  針對這種觀點,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呂玉波則認為,用中西醫大家都認可的方式來檢測中醫藥的有效性,這只是一個側面。但在臨床上該怎樣去運用,則需包含很多東方智慧,而這種東方智慧,使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是很難體現得出來。“用西醫的研究方法和統計,很難完全將中醫的內容全部涵蓋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對於這個話題,現場的瑞典烏普薩拉副市長漢娜·斯特凡表示,針灸是被公共醫療體系所支援的,目前西醫和西方的醫生所爭論的是,中醫藥沒有確證其有效性。但是現在我看到越來越多中醫藥有效的例子,他們就像我們檢測西醫有效性一樣,檢測中醫藥的有效性。如果中醫能夠證明其對疾病的治療有正面的效果,我看不出西醫有什麼方法阻止中醫藥成為公共醫療體系的一部分。

  陳啟軍:對青蒿素敏感性降低不等於産生抗藥性

  瀋陽農業大學校長助理、畜牧獸醫學院院長陳啟軍教授應邀出席了頒獎活動並作了題為“惡性瘧原蟲的免疫逃避機理”的學術報告。記者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專訪了陳啟軍。

  敏感性降低或因體質差異

  廣州日報:有觀點提出,現在瘧原蟲已經對青蒿素産生了抗藥性。

  陳啟軍:現在還不能説瘧原蟲已經廣泛出現了對青蒿素的抗藥性,只能説瘧原蟲對青蒿素敏感性下降了。在非洲,這種敏感性下降現在還不是特別明顯,而在柬埔寨、寮國,由於他們用青蒿素的次數比較多,現在需要的劑量已經需要加大。

  青蒿素的抗藥性問題,現在還沒有得出真正的結論。敏感性降低和抗藥還是不同的。

  廣州日報:抗藥性與敏感性降低兩者的區分是什麼?

  陳啟軍:抗藥性是蟲體的遺傳性出現了變化。敏感性降低,則有可能是蟲體代謝的變化及病人個體體質差異造成的。比如容易感冒的一個人和不容易感冒的一個人相比,兩人還存在體質方面的差異。

  廣州日報:目前,國內研究瘧疾方面的專家,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或醫院?

  陳啟軍:我國瘧疾的基礎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第二、第四軍醫大學等單位,而國家和各省的疾病控制中心(所)主要進行現場防控和疾病消除工作。還有就是我也一直在做瘧疾方面的研究。

  青蒿素不能作為預防藥

  廣州日報:將青蒿素作為預防藥來使用是否合適?

  陳啟軍:有專家在非洲做實驗,主張大面積推廣使用青蒿素,不管有沒有病,都要吃青蒿素,作為預防藥來使用。這點,屠老師是非常不贊成的。如果長期使用,再加之藥的劑量不夠的話,真的可能讓蟲體産生一定的耐藥性。

  現在迫切需要的是把疫苗做出來。我就在做瘧疾方面的疫苗。目前,在非洲有一個疫苗已經做完了三期實驗,保護率在50%左右,效果並不理想。而且需要打好幾針,這就不大現實了。因為非洲人特別窮,如果打四針才有效果的話,他就要花四次的錢。其實青蒿素也是如此,青蒿素在很多國家,都是世界金融組織在買單,在免費治療。如果不是免費治療的話,當地的老百姓用不起。

  廣州日報:國內一些生産青蒿素的企業,對屠呦呦獲得諾獎推動國內青蒿素企業的發展抱有了很大的期望。

  陳啟軍:這個月的22日,我去無錫開一個會,商務部召集了專家和幾個制藥的企業,在無錫討論瘧疾治療,如何在非洲擴大規模。世界上最大的青蒿素生産廠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國外,我們得到的經濟利益並不大。

  廣州日報:你認為屠呦呦為什麼會獲得諾獎?

  陳啟軍:就是用了青蒿素復方之後,瘧疾死亡人數每年減少了將近40萬人。

  廣州日報:青蒿素在國際領域使用比較早,才獲得如此大的社會效益?

  陳啟軍:青蒿素最早只是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使用,在國內使用的也比較少。在2005年左右,世衛組織召開一次會議,宣佈採用青蒿素綜合療法的策略,那時才開始全面推開使用青蒿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