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保險+醫院模式可幫助分攤醫療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5-13 08: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潘雯

  日前,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原行政主任陳仲偉,被一名25年前的患者尾隨進入家中襲擊,最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過世。瞬間,醫患糾紛的問題再被推至大眾眼下。有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引進,不失為保證醫生安全的有效防線,其核心就是把保險機制引入其中,由醫責險為醫療責任造成的損失“埋單”。但也有業內專家認為,醫責險在廣東全面鋪開並不容易,可能仍需一段時間的努力。

  該案件不屬醫責險承保範圍

  如何才能有效解決醫患之間的矛盾和保證醫生執業的安全?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很多醫患糾紛的衝突點主要在於經濟賠償的未決,若建立相對應的醫療責任險機制,使患者從經濟層面得到補償,則有望使這一矛盾得到緩解。而建立相對應的醫責險機制,核心還是將保險公司引入到醫患之間,讓保險公司負責向醫療責任中的患者進行賠償,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事實上,今年廣東省已開始積極推進醫責險的全面落地。3月上旬,陽光産險與廣東省衛計委、醫療調解委員會簽署醫責險統保項目,19個地市、960家醫院以及4400多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被納入承保範圍。廣東和諧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王輝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廣州醫責險項目已覆蓋了50%左右的二級以上醫院,預計今年將可實現二級以上醫院全覆蓋。

  然而,儘管陳仲偉所在的醫院也在醫責險的覆蓋範圍以內,但是本次醫患之間的糾紛並不屬於醫責險的賠償範圍。王輝對資訊時報記者表示:“這個案件中患者由於個人問題,而將情緒宣泄在醫者身上,是因個人問題引起的刑事案件,並不屬於醫責險承保的範圍。”

  醫責險進行賠償的先決條件是醫療責任的構成,但大多數醫患糾紛是不構成醫療責任的。王輝表示,對於醫療糾紛是否構成醫療責任,目前可以通過醫學會、司法機構,或醫調委第三方專家等渠道進行認定。

  但是,前兩種方式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難題,鑒定結果可能涉及一系列複雜的程式,導致患者對鑒定結果的信任度並不高。王輝指出,相對於前兩種方式,選擇醫調委第三方專家進行認定更具備專業性和客觀性。首先,認定費用是免費的;其次,等待的時間更短,醫調委認定只需半個月至1個月的時間。

  醫責險全面鋪開仍需時間

  所謂醫療責任險,即醫療機構的醫療護理人員在診療護理活動中,因執業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依法由醫療機構承擔民事的賠償責任,保險人根據保險合同約定負責賠償。通過醫責險,醫院在診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可預測風險實現轉嫁處理。那麼醫責險是怎樣運作的呢?王輝表示,當醫院出現醫患糾紛時,醫院或者患者向廣東醫調委申請調解。醫調委根據第三方專家認定意見,調解醫患雙方簽訂調解協議,保險公司再根據調解協議和專家意見書對患者進行賠償。

  然而,醫責險在廣東推行的前5年並不順遂。“2015年是廣東醫調委成立並推進醫責險項目的第5個年頭,由於醫責險的社會公益職能大於公司盈利目的,儘管2011~2015年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達到3.3億元,但承保的保險公司一共虧損了8000萬元。”王輝在陽光産險承保廣東醫責險項目簽約儀式上表示。

  目前,醫責險在廣東的覆蓋度仍不是很高。“這主要是由於部分醫療機構的負責人不願意承擔醫療糾紛中的主體責任,並且不願意接受第三方的監督,包括醫調委和保險公司的專家。”王輝透露。此外,廣東醫責險對於醫療責任的免賠額為零,這意味著購買了醫責險的醫院均能獲得全額賠付,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加大。

  儘管全面鋪開有一定難度,但醫責險項目仍被寄予厚望。據醫調委介紹,廣東醫責險自2011年推行以來已取得不錯的成績,保費收入從2011年的1161.77萬元增長到2014年的9859.17萬元,到2015年更達到1.2億元。“參保醫院正在以每年30%~50%的速度遞增,續保率達到99.2%。醫責險已覆蓋廣東地區二分之一的醫療機構,未來有望在廣東地區實現全覆蓋。”醫調委相關負責人在簽約儀式上表示。看來,醫責險在廣東省實現全覆蓋仍需一段時間的努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