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迎“調兵遣將”密集期 或將牽動資本市場神經
- 發佈時間:2016-05-13 07:39: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在國資整合的大棋局裏,央企將帥的調度,暗藏深謀遠慮的佈局,也牽動資本市場的神經。
5月9日,“油糧機礦”四大央企同一天接連換帥換將。《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除集團層面“一第二號人物”的人事調整外,央企高層近來頻現變動。微妙的是,這一切人事變動背後,恰好暗含了當下央企高層挪移的四大主線:人事交流、重組整合、到齡退休和避不開的反腐風暴。
“掌門空降”引重組等諸多猜測
劉明忠最近很忙。掌舵新興際華的他,自5月9日起又多了共和國工業長子——中國一重董事長的頭銜。而在過去的9個月左右的時間裏,該職位一直空缺。2015年8月,中國一重原公司董事長、51歲的吳生富“突然去世”。有媒體報道稱,其被發現在辦公室自殺身亡,或與反腐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人兼任兩家央企負責人,這在國資委成立以來實屬罕見。且兩家企業的總部分屬兩地,中國一重總部位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新興際華總部則在北京。有業內人士猜測,這一人事變動背後不排除兩家央企合併的可能性。據了解,中國一重與新興際華的主營業務交叉主要在裝備製造方面。而中國一重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0.12億元,同比下降31.60%,凈利潤虧損17.95億元,亟待解困。
不過,也有人認為可能是為了推動中國一重的內部改革。1959年出生於甘肅榆中的劉明忠,職業生涯一直未繞開軍工冶煉。從其個人經歷來看,的確是一位善於從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入手,推動企業體制機制改革、重視創新的管理者。
2005年接任新興際華董事長時,擺在劉明忠面前的局面是:成員單位眾多,産業結構複雜,普遍缺乏盈利能力。上任後,劉明忠開始對內部産業結構大動手術,並構建了冶金、服裝、重工、發展等四個專業化板塊公司,對所屬企業進行專業化管理。金融危機期間,為了抵禦行業週期帶來的衝擊,劉明忠創造性地提出了“兩制”(模擬法人運作、産供銷運用快速聯動機制),並在內部進行試點後,進行全面推廣。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2年,新興際華集團公司營業收入從150億元增長至1803億元、平均年遞增36%,利潤從8.5億元增長到39.65億元、平均年遞增18%,在央企中的排名從100多位上升至前50位,並於2011年進入世界500強。
同樣因“空降”而引發諸多猜測的還有呂軍。和劉明忠一樣,呂軍同樣行事比較低調,很少有見諸媒體的報道,其任職的中糧期貨這些年在國內期貨市場可謂風生水起,其本人職務也是步步高升,直至中糧集團副總裁。2013年,呂軍被調任中儲糧總經理。對此,有內部人士稱,組織對其上任的評價是“年富力強,在市場化業務方面比較有經驗”。而今年1月,中儲糧原董事長趙雙連受命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該職位在空缺四個月後由呂軍補位掌舵。
中糧和中儲糧都是為國家承擔糧食收儲業務的大型糧企,業務上的重疊,伴隨著雙方高層的人事交流,二者整合重組的消息一直不絕於市場。也有分析師認為,空降呂軍是中儲糧變革前奏的一個信號,現在的中儲糧是政策性為主,市場化為輔,未來的中儲糧可能會更加注重市場化業務方面的發展,中儲糧有望成為“中糧第二”。
“第二號人物補缺”臨危組隊闖關
在原總經理王天普于2015年4月27日被查滿一年後,中石化這家年營收超兩萬億的石油巨頭“一第二號人物”的職位終於配齊。
與去年5月董事長王玉普的“空降”有所不同,52歲的戴厚良可以説是“土著”。1985年從江蘇石油化工學院畢業後,他就加入了揚子石化公司,從芳烴廠副廠長到公司董事長,一幹就是20年。2005年,戴厚良進入中石化總部工作,歷任中石化股份公司財務副總監、副總裁和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等職。直到2008年6月,進入中石化集團公司領導序列,擔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至今。
作為國內芳烴成套技術領域的知名專家,戴厚良曾主持完成揚子石化芳烴聯合裝置擴能改造等項目,親自參與自主PX吸附分離技術研發項目的研討、攻關,是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在今年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其領銜的團隊以“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斬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此次王玉普、戴厚良兩位技術“大家”組隊闖關,面臨的難題並不簡單。在“打虎拍蠅”的反腐中,中石化的前三任總經理陳同海、蘇樹林、王天普均因腐敗問題受到中紀委調查。與此同時,在低油價衝擊下,2015年中石化實現凈利潤324.38億元,同比下降30.2%,利潤創7年新低。直到今年一季度,中石化業績方才好轉,一季度凈利潤66.63億元,同比增長206.8%。
履新一週以來,從公開資訊看,戴厚良尚未有所動作。事實上,此前,為人低調的他就鮮少出席公開活動。有分析認為,考慮到芳烴是化學工業的根基,隨著這位熟悉芳烴技術的總經理的上任,中石化在化工領域的優勢將進一步得以發揮。
同日走馬上任的五礦集團董事、總經理國文清面臨著相似的境遇,肩上的擔子並不比三年前掌舵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時輕。彼時,中冶正面臨重重困境。中冶2012年的年報顯示,公司2012年凈虧損69.5億元,在央企中成為繼中遠、中鋁之後的第三大“虧損大戶”。
2015年底,國資委批准中冶集團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成為中國五礦的下屬上市公司。根據方案,重組的第一步即在2016年完成戰略和管理體系上的融合,之後才會進行第二階段的企業業務融合、雙方業務分類和細緻的管控等內容的深度融合。
國文清從“一把手”調整為“第二號人物”,恰好契合了兩家央企重組融合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五礦總經理這一位置已經空缺一年。去年5月4日,中國五礦原總經理何文波接替63歲的周中樞,出任中國五礦董事長、黨組書記。彼時,由何文波職位變動造成的總經理職位空缺,並未一併公佈人選。
頻繁的人事變動
除了集團層面“一第二號人物”的人事調整外,央企高層也頻現變動。中國鋁業5月10日發佈公告稱,公司于9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會議批准解聘劉祥民的公司高級副總裁職務,並聘任盧東亮接替該職。
《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發現,除上述企業外,國資委網站“央企任免”欄裏,5月中,還有包括中國化工、保利集團、華僑城、中國化學工程、中煤地質總局等在內合計10家央企發生人事變動。如果從2016年1月計算,國資委官方微網志“國資小新”發佈的以“央企人事調整”為主題的微網志,編號已經從第181條排到第224條。
而這或許只是開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央企的人事調整將進入高峰期,背後的原因之一是反腐風暴下的崗位補缺。今年1月,中紀委發佈數據,2015年共有64名央企領導被查出,大多來自能源、通信、交通運輸、機械製造等領域,其中能源領域最多,佔總數的39%。從職務來看,“一把手”36人,佔56%;副職和其他班子成員佔33%;總會計師、辦公室主任等關鍵崗位負責人佔11%。
同時,一些央企掌門人已到63歲退休上限,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便是其中之一。出生於1952年的他,到今年8月即將滿64周歲,已超齡站崗。自從滿60周歲以後,幾乎每年都會傳出劉振亞“被退休”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備受關注,是因為在其掌舵的12年間,國網已成為全球最大公用事業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事變動,無疑都將觸發資本市場對於央企改革的聯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