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大門開了“檻”還在 外資辦醫遭遇“水土不服”

  • 發佈時間:2015-03-06 13:50: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春惠 李亞紅 周強 仇逸 張逸之  責任編輯:朱苑楨

  記者在京、滬、粵、閩等地採訪了解到,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歷經了10餘年嘗試與探索。據了解,廣東省是我國外資獨資醫療機構開辦較早的地區,針對先行先試的外資辦醫狀況,長期從事衛生管理的廣東衛計委正廳級巡視員廖新波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大門開了“檻”還在,配套政策待完善

  廖新波説,2003年以來,國家與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陸續簽訂了關於開展更緊密的經貿合作(CEPA)的協議及系列補充協議,將廣東作為先行先試區,給予稅收、土地等多項外資辦醫優惠政策,並將審批權下放至廣東省衛生行政部門。但10多年過去了,外資醫院在廣東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發展。

  截至2014年10月31日,在廣東省已領取《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的中外合資、外資獨資醫療機構(包括醫院、門診部、診所、醫學檢驗所)共30家,其中19家已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正式開業,而這19家醫療機構中只有1家是獨資(港資)。

  廖新波説,2014年7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商務部聯合下發《通知》,表明中國對外資獨資辦醫敞開大門。但實際上,外資獨資辦醫所涉及的遠遠不止發佈《通知》的這兩個部門,還會涉及金融、土地、保險等部門,且需多部門進一步理順關係與職責,從而完善配套政策。

  比如,外資進入中國內地建立大型醫院,必然要購置大型醫療設備,但根據現行政策,只有在取得《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後才能購置大型醫用設備。可是,購置設備需層層報批。此外,《通知》在醫保、人事制度等方面還缺乏細則。目前,醫師自由執業和多點執業尚未全面鋪開,這將導致産生缺乏醫生等一系列影響外資獨資醫療機構生存與發展的問題。

  致命的尷尬:老習慣不適應新理念

  廖新波説,除了政策層面因素,影響外資辦醫的因素還包括價值觀等差異。部分外資醫院試圖引入境外的管理理念,但這種嘗試並沒有成功。

  人們缺少購買服務的概念。普通民眾通常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醫,認可每次門診100多元的打包收費,卻不認可這個費用大部分是醫生的酬勞。在國人眼裏,看病就醫的人力成本基本沒有,醫生服務、護士服務,甚至醫院的優質服務等幾乎不需要花錢。由於觀念不同,造成到外資醫院就醫的患者日趨減少,這對於一個自負盈虧的營利性機構而言是“致命傷”。

  經濟運作模式不一致。以美國醫院為例,看病就醫按3部分計價,分別是醫院服務、醫生服務和檢查檢驗,這3部分服務收費各自分開,醫生的收入與醫院的服務、藥品的收入和檢查的收入無關。而中國公立醫院是通過醫生提供廉價服務、各類檢查和用藥來創造效益,同時和醫生收入相關。如果外資醫院引進美國管理模式,醫生提供優質服務,一個專科門診平均費用150美元,醫生一天看20個病人已經很累了,不可能像公立醫院的醫生看那麼多病人。這時候,不必要的檢查和不必要的藥品便會減少,病人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也會降低,但醫院就很難維持運轉。

  就診習慣不同。中國的患者不習慣提前預約。中國大醫院看一個門診病人約2.6分鐘,而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看一個門診病人至少15分鐘。雖然門診病人對醫院服務讚不絕口,但對預約服務有很大意見,急診等候時間長一點就鬧,甚至對醫護人員大打出手。

  廖新波説,人們總在講外資辦醫的障礙是土地、稅收等問題,其實,這些並不是主要的,關鍵是觀念。外資辦醫當然需要適應中國內地的文化,與此同時,國人也需要接受外資辦醫的理念。

  公立醫院“大小通吃”,擠壓民營和外資醫院市場空間

  廖新波説,目前廣東省民營醫療機構的服務份額很小,僅佔各類醫療機構服務量的6%左右,而外資醫院僅是民營醫療機構中一支很小的隊伍,服務量微不足道。外資醫院之所以多年來沒有形成一支足以影響醫療市場格局的辦醫力量,尤其是沒有打開高端醫療市場,顯然,公立醫院太強大是一個重要原因。

  不少公立醫院開展高端醫療服務,儘管有關部門多次要求公立醫院把高端醫療服務剝離出去,但是公立醫院有很多辦法變通。比如,有關規定禁止公立醫院科室承包和出租,可現在公立醫院把科室託管出去,實際上是一種變相承包,其結果是“讓違規行為變成合規行為”。

  廖新波坦言,公立醫院不僅提供高端服務,而且還“大小通吃”。有政策禁止公立醫院擴張,但又鼓勵組建醫聯體。其實,醫聯體也是公立醫院擴張的一種形式,因為建立醫聯體後,公立醫院把社區診所病人“吸引”過來,但並沒有達到社會所期望的醫療資源重心“下沉”。總之,公立醫院“大小通吃”越做越大,也就意味著公立醫院搶佔市場。

  目前,部分外資醫院為了求生存,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與公立醫院合作組建混合所有制醫院。“醫院掙錢後,外資通過分紅把資金抽走了,那麼公立醫院分不分紅?這部分資金怎麼用?”廖新波説,“外資資本是趨利的,而公立醫院提供的是廉價服務,包括公益性服務,公立醫院和外資醫院的經營模式不一樣,理念不一樣,兩者混在一起會産生很多問題。”

  廖新波認為,隨著醫改不斷深入,公立醫院要回歸公益性,一定要下決心把高端服務從公立醫院剔除出去,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外資醫院要有各自的發展方向和定位,如此,才會有相應的發展空間。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