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龍代表: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在城市主城區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3-03 17:55:4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朱苑楨
關於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在城市主城區發展的建議
(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今年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會議指出,要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床位數、大型設備配置等,支援社會辦醫院擴大床位規模。2012年10月8日,國務院發佈《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要求“遏制公立醫院盲目擴張,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張的,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規模。切實保障邊遠地區、新區、郊區、衛星城區等區域的醫療資源需求”。2014年6月,國家衛計委下發《關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明確“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床位審批”,自通知下發之日起至《全國醫療衛生服務規劃綱要(2015-2020年)》公佈前,各地要暫停審批公立醫院新增床位。
長期以來我國公立醫院在醫療市場中佔據絕對市場份額,2012年全國公立醫院床位數共計3579309張,佔醫院床位總數的86%。診療人次則佔所有醫院診療人次的90%。公立醫院盲目擴張與醫改方向相違背,也推高了醫療費用,進一步加劇看病貴的局面。
公立醫院盲目擴張的影響:
一、加大財政負擔。公立醫院由政府出資主辦,一些醫院無限度擴張,有的超出規定床位數,甚至是沒有報批手續、擅自擴大規模,這些做法無疑增加了財政負擔,佔用了有限的衛生費用。
二、刺激過度醫療。由於財政資金有限,醫療機構盲目擴張往往缺乏資金保障,擴張所需的費用通常由醫院自行解決。醫院則通過開大處方、增加檢查項目、引進尖端設備等方式增加收入,由此産生過度醫療,增加了患者負擔。
三、加劇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為了解決規模擴張后出現的人才短缺問題,公立醫院必然要從基層醫療機構吸收人才,導致醫學人才向這些公立醫院集中,使本已處於劣勢地位的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進一步下降,加劇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的現象。
原衛生部部長陳竺曾表示,資源過度向大醫院集中,導致醫藥費用不斷增長,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
公立醫院在盲目存在諸多影響,但擴張之風仍然屢禁不止,其根源在於:
一、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逐步提升及醫療保障水準的不斷提升,公眾對優質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加。與此同時,條塊分割的體製造成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公立醫院特別是位於主城區的公立大醫院擁有最好的醫務人員、尖端的設備以及政策支援。因此公眾更傾向於到這些公立醫院就診。公立醫院在主城區擴張則可以進吸引更多的患者,滿足患者需求。
二、財政投入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財政對公立醫院投入明顯不足,業務收入成為維持醫院運轉的重要因素。因此醫院更希望通過擴大規模來增加收入。同時,財政補助通常與床位數掛鉤,這也成為公立醫院擴張的動因之一。
三、醫院機構的利益追求。公立醫院規模通常與管理者的職位升遷、職工職稱評定、醫院等級評定、科研項目爭取等事項息息相關,還可以增加醫院和職工的收入,因此醫療機構的利益追求促使公立醫療機構更傾向於不斷擴張。
今年2月,南京市政府印發《關於控制老城範圍內學校醫院合理規模的指導意見》,要求控制老城範圍內醫院原地擴張,引導醫療資源向郊區和新區遷移,明確公立醫院數量規模只減不增,該做法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鑒。
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抑制公立醫院快速增長,建立群眾滿意的醫療服務體系,提出如下建議:
一、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在城市主城區的擴張。對公立醫院擴張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違規在建工程和立即叫停,對在主城區擴張的公立醫院要嚴格審批。對於超過審批規模建設或未經審批擅自建設的公立醫療機構,應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同時採取停止暫停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等級評審等審批和財政資金安排等措施。
採取措施鼓勵公立醫療向偏遠地區發展,彌補偏遠地區醫療的不足問題。
二、放開執業醫師多點執業,分流醫療服務需求
推動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的實施速度,讓群眾可以就近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減少患者扎堆到公立醫療機構看病的情況,合理分流病人,讓盲目擴張喪失市場,消除擴張的衝動。
三、完善財政補償,防止醫院逐利行為。
圍繞“公益性”要求明確公立醫院的定位,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補償金額不與床位數掛鉤,減輕公立醫院創收壓力,去除公立醫院的逐利行為,使其失去擴張的動力。
新醫改明確要求“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標準和貸款行為”。公立醫院盲目擴張影響醫療體系正常運作,給財政背上沉重的包袱。應該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擴張步伐,尤其是在城市主城區的擴張,這樣才能為民營資本進入市場留出空間,同時將有限的財政投入投放到邊遠基層,提高醫療資源的均衡分佈水準,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好的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