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魅族學華為被指離高端還很遠

  • 發佈時間:2015-10-11 08: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近日,魅族科技宣佈推出高端子品牌PRO,並正式發佈了該系列的第一款機型PRO 5。至此,魅族的産品線佈局大致完成,PRO、MX和魅藍系列分別覆蓋高中低不同的市場區間。

  魅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高端市場,魅族不僅推出PRO的産品還推出PRO的服務,還為PRO做出了一些VIP的服務。高端産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越做越豐富。”

  據魅族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魅族的銷量為870萬部,同比增長540%,8月單月銷量也達到了289萬部。

  而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看來,魅族之前一直定位中高端,很少出低端手機,自從拿了 阿里巴巴 的投資之後,開始追求銷量,才推出中低端手機,應該説效果還不錯。

  “現在魅族轉型去做高端産品是可以理解的,但能否被市場認可,還有待驗證。”王艷輝説。

  魅族離高端還有多遠?

  眾所週知,3000元歷來被行業稱為高端和中端的分水嶺。在3000元價位以上的手機市場,過去幾年基本都是被洋品牌把控著, 蘋果 和三星是公認的兩大霸主,此外LG、 新力 等日韓品牌也是常客。

  有傳聞稱,蘋果在整個中國手機市場以不足20%的市場份額,賺取了80%的利潤。儘管今年9月蘋果公司發佈新一代手機産品iPhone 6s和6s Plus時被外界吐槽缺乏創新,但這兩款手機上市後還是引發追捧,僅3天銷量就超過1300萬部,刷新記錄。

  反觀國産手機,2014年的繁華主要體現在中低端市場的比拼上,價格戰層出不窮,鮮少有超過3000元的手機。而通過高性價比手機而大獲成功的魅族,如今僅憑藉推出一個新品牌、一款新機型就能躋身高端市場嗎?魅族手機離高端還有多遠?

  過去,魅族崇尚“小而美”的理念。自2014年創始人黃章回歸以來,魅族開始走上激進的擴張之路,向大公司轉型。一方面,魅族開放融資,得到了阿里巴巴和海通開元基金的6.5億美元鉅額投資;另一方面,其將手機價格從2499元降為1799元,並推出千元機魅藍系列參與市場競爭。

  首先,這種順應市場潮流的做法無疑換來銷量的增長。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自身品牌價值。如今越來越多人將“魅族”與“性價比”劃等號,市場對魅族的認知也集中在1799元起步的MX 系列和千元機魅藍系列。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性價比是一柄雙刃劍。小米是個典型例子,起初憑藉對性價比的極致追求而獲得成功,但中低端市場定位決定了消費者對其品牌的心理定位,其後欲向高端轉型,推出Note頂配版,卻遲遲不肯公佈銷量,估計是銷量並不理想。

  王艷輝指出,“小米在高端領域是不成功的,大家對小米的認知是追求性價比的品牌,但小米做好了也可以掙錢。魅族在推 PRO5之前,基本上是照學小米的模式,包括産品定價等。現在可能想兼顧學學華為,推高端手機,提高溢價,但能不能成功還有待檢驗。”

  其次,從産品上看,有業內人士質疑魅族做高端手機,現階段還是缺少更多能撼動行業的殺手級功能,而更多的是平衡市場需求,比如,為了延長續航時間,PRO5採用了1080p螢幕。相反,競爭對手的策略更為激進,比如蘋果新一代iPhone採用3D Touch技術、三星採用雙曲面屏、新力採用4K螢幕等等。

  王艷輝則認為,從品牌溢價的角度來看,跟産品的配置沒有直接的關係。不同的公司,策略不一樣。

  “新力是追求高的配置,要4k螢幕、23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三星是要加入一些特殊的功能,曲面螢幕;華為更追求個性化,來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魅族目前要採用華為的策略比較難,因為很難在高價位上跟別人做得産品不一樣。現在用的處理器是和三星定位高端的處理器是一樣的,希望以此衝擊高端市場,但能不能站穩高端市場,不僅取決於售價,還取決於銷量。”

  再者,增加高端産品線後,如何解決供應鏈和産能不足的問題則成為另一個關鍵。李楠表示,魅族的産能依舊不夠好。“需求一定是一夜之間爆發的,但是産能的提升不是一個工廠的事情,還有出貨所面臨的渠道,渠道所面臨的用戶以及售後支援等,魅族本可以在今年做到2500萬部或3000萬部銷量,可是真不能做那麼多。”

  線下渠道或成為關鍵

  據德國市場研究公司GFK報告稱,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智慧手機銷量下滑10%。但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對高端手機的需求卻在增加,年增幅達49%。

  眼下,國産手機品牌進軍高端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選擇單獨建立一個新的品牌用來走高端路線,比如聯想MOTO、酷派鉑頓、中興AXON;另一種是一開始就從高端市場做起,比如奇酷;此外還有一種是不斷提升産品的價格檔次,逐步向高端靠攏,比如華為Mate系列。

  王艷輝認為,“目前國産手機品牌能夠站穩3000元以上市場的只有華為、vivo、oppo。魅族只能説剛開始嘗試,還不能説成功。”

  實際上,早在2014年魅族就開始了進軍高端的嘗試,當時魅族推出MX 4 Pro,將起步價設為2499元,最高價設為3099元。但業內人士認為,“從結果來看,MX 4Pro的高端計劃應當是已失敗告終。此次魅族推出Pro這一高端品牌,其實就是2014年MX Pro産品線名稱的一個變化而已,Pro5的各項升級也是屬於升級週期內的必然更新的自然延伸。”

  關於PRO5的銷量,李楠表示,“做PRO,魅族不計成本,不求銷量,只在乎用戶體驗,做好産品是關鍵。”

  不過,在中低端手機陷入價格戰難以抽身之時,高端機又不談銷量,利潤從何而來?能否從軟體而來?以蘋果公司為例,該公司已經構建出一個封閉而完善的生態系統,硬體、軟體、服務、開發者、用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還是要依靠硬體盈利。

  據2015年財年蘋果第三財季業績顯示,蘋果第三財季凈營收496.05億美元,凈利潤為106.77億美元。其中來自Mac的營收60.30億美元,來自iPhone的營收313.68億美元,來自iPad的營收為45.30億美元,而來自服務的營收僅為50.28億美元。

  王艷輝表示,“網際網路手機的玩法是開始不追求利潤,而追求銷量,一旦在市場上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像小米那樣,一年能銷售6000萬部~8000萬部手機的時候,利潤自然就會來。因為銷量上去之後,每部手機的成本、運作費用會降低。像樂視這樣的後來者之所以認為自己有機會,是因為品牌打出來之後,單款手機的銷量會提高,成本會降低,有了和對手PK的資本,從而會産生利潤,同樣價格,成本降低會産生利潤。不過,華為不會過分追求性價比,保證手機有一定的溢價。提高品牌知名度之後,銷量也會跟上來,路徑不一樣。”

  他指出,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手機,很難向高端轉型,但是通過線下渠道銷售手機,並不排除會有這個機會。因為在網上買手機,大家更關心價格、配置,但通過線下渠道,如果宣傳、銷售等做到位,高端手機也是有可能賣出去。

  不過,魅族表示,“銷售渠道還是線上,魅族重要的合作夥伴天貓、 京東 ,線下在魅族的專賣店等會全面鋪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