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提速降費還要跨過幾道坎 “入場難、貴”是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7-07 07:15:29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楊君  責任編輯:朱苑楨

  新華社發 程碩作

  5月以來,推動提速降費動作頻出:三大運營商相繼公佈所有提速降費方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網路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明確了14條政策支援措施。目前《指導意見》實施情況如何?相關部門還將推出哪些措施?就這些問題,工信部6日召開了專題新聞發佈會。

  運營商應説到做到

  5月中旬,三大電信運營商分別發佈了提速降費方案並陸續付諸實施。中國聯通表示,全網移動用戶數據流量單價下降20%以上;中國移動推出4G流量卡,50元含2G數據流量;中國電信則表示光纖用戶最高可免費提速至100Mbps。

  在企業推出方案的同時,政府層面也將提速降費放在了更為突出的地位。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張峰介紹,《指導意見》發佈後,工信部提出了28項重點任務分工,包括加快向民資開放電信市場,抓緊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等。

  儘管提出了所有提速降費舉措,不少網民卻表示力度不夠,感受不明顯。對此,工信部資訊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分析説,企業發佈相關方案需要一個準備期,比如計費設備需要更改、網路體系需要調整,這些方案公佈後不可能馬上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聞庫強調説,工信部要求企業對已經推出的降費措施加大推廣力度,對準備推出的降費措施要加快推進,儘快修整修改完善計費系統、網路系統等。

  “從資費水準來看,我國總體上在全球仍屬於較低水準。”聞庫舉了一個數字説明這一問題。以固定寬頻資費為例,世界平均水準為49.2美元,發展中國家是59.4美元,中國這個數據在2013年是31.92美元,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通信網路建設要補上欠賬

  橫向比較,差距猶存,而縱向來看,我國的寬頻建設發展不可謂不快。工信部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光纖覆蓋家庭規模達到3.35億戶,比3年前提高7倍,使用8M及以上的用戶超過1億戶,是3年前的近6倍,移動寬頻用戶達到了6.4億。

  “寬頻網路就像柴米油鹽一樣,已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張峰説,高速寬頻能夠大大提高創客、創意的效率,降低創業成本。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網際網路+”各項政策紅利能不能釋放,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寬頻網路建設能不能到位。

  在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看來,提速降費與提高運營商收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向是一致的。曹淑敏分析説,現在全球語音業務量快速下降,已進入流量經營時代。流量越多運營商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而要吸引更多消費者尤其是創業者使用,提速降費是一個抓手。

  聞庫坦言,毋庸置疑,推進提速降費意義重大,但推進過程中依然面臨不少難處。目前我國通信基礎網路建設欠賬很多,導致市場供給不足,這是第一個難點。如何調動運營商的積極性,消除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提升市場競爭水準是治本之策

  對於發佈的提速降費方案效果,儘管網民不太滿意,運營商卻表示“壓力山大”。固定通信網路建設過程中,老舊小區的光纖入戶改造,是最大難點,其中“入場難、入場貴”則是運營商提速降費面臨的一個難題。張峰表示,為解決這一問題,工信部將和住建部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提出一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推進小區物業收費規範。

  根據《指導意見》,到2017年年底,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4G網路全面覆蓋城市和農村。然而我國三分之二是山區,在這些地區建設和維護通信網路難度大、成本高,而且投入産出比低,運營商在這些地區建設寬頻網路積極性不高,極易形成“數字鴻溝”。

  如何消除“數字鴻溝”?張峰明確説,在今年年底,將建立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形成支援農村和中西部寬頻發展的長效機制。

  推進提速降費,提高市場競爭水準無疑是治本之策。目前我國已開始了移動轉售業務、寬頻接入市場向民間資本開放的試點。數據顯示,今年1—5月,移動轉售凈增用戶數佔到行業凈增總數的41%,發展勢頭良好。

  張峰表示,今年年底寬頻接入業務開放試點城市將擴大到30個以上,試點企業有望達到或超過100家,而移動轉售業務,明年要全面開放。在推進市場開放的同時,還將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監管,切實保障用戶資訊安全等合法權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