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煤炭價格跌回12年前 行業如何“壯士斷腕”去産能

  • 發佈時間:2016-02-16 09:26:17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謝瑋  責任編輯:王斌

  

  全行業産能過剩,價格跌回12年前

  煤炭行業如何“壯士斷腕”

  1月2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了2015年度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在會上表示,2015年煤炭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全行業陷入産能過剩階段。煤炭工業持續下行,協會直接統計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産量佔69.4%,而利潤只有51.3億,比2014年同期減少500億,下降了90.7%。

  “去産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作為産能過剩“大戶”,煤炭行業將如何“壯士斷腕”、以結構性改革促進行業脫困發展?

  行業虧損面90%以上,價格跌回12年前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底,全國煤礦數量1.08萬處。其中,年産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1050處,比2010年增加400處,産量比重由58%提高到68%。

  “十二五”期間全國煤炭産量仍在不斷增長,2013年煤炭産量達到39.74億噸,後續有所回落,2015年全國原煤産量36.85億噸,同比下降3.5%,與2010年相比,年均增長2.57億噸。

  與此同時,進口煤價格具有競爭力,2015年我國煤炭進口2.04億噸左右,同比下降29.9%;出口532萬噸,同比下降7.1%,凈進口1.99億噸。然而,煤炭庫存依然居高不下。據介紹,到2015年底全社會存煤已經持續48個月超過3億噸。

  在産能快速增長的同時,煤炭消費需求則明顯放緩,2014年全國煤炭消費同比下降2.9%,2015年預計下降4%左右。

  據姜智敏副會長介紹,從行業監測數據來看,2015年末中國煤炭價格指數125.1個點,比年初下降了12.7個點,降幅9.2%。秦皇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從2011年10月最高點860元/噸,跌至2015年底370元/噸,已跌至2004年末的水準。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4.6%,利潤同比下降61.2%,降幅比2014年擴大了16.8%,行業虧損面達到90%以上。

  “受經濟增速放緩、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變化、生態環境約束等因素影響,2012年以來,煤炭需求增速在不斷放緩。” 姜智敏分析稱,影響煤炭行業運作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有三個:首先,市場供需嚴重失衡。近10年來,煤炭採選行業固定資産投資,累計投入3.67萬億,形成了巨大的規模。與此同時進口保持高位,進口煤價格有很強的競爭力。

  第二,結構不合理。産業結構、技術結構、産品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生産集中度低,每人平均效力低,産品結構單一。煤炭清潔生産、深層次加工仍面臨諸多問題。

  第三,體制機制的約束。企業管理粗放,稅費負擔較重,社會職能分離難,衰老報廢煤礦退出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依然是行業發展的瓶頸。

  中央設立專項資金支援“去産能”

  事實上,面對煤炭行業的寒冬,過去兩年來行業救市、減負政策可謂是“輪番上陣”。2013年,國家取消重點電煤合同,煤炭供需企業自主訂貨、協商定價,實現電煤價格並軌。2014年7月,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制度,截至今年1月20日,已經先後召開46次會議。

  2015年,神華、中煤、兗煤等行業龍頭帶頭減産挺價。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資訊部主任陳養才介紹,“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淘汰落後煤礦7250處、落後産能5.6億噸;2015年,全國淘汰落後煤礦1340處、落後産能約9000萬噸。

  即便如此,行業産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過去10年技術進步很快,因此建成了許多大型現代化煤礦,集中在山西、陜西、內蒙古等資源良好地區。這些地區超能力生産很容易也給市場帶來了一些問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宏稱,控制實現産能出清,從近期來看,主要是依法控制煤炭産能無序增長和産量大規模釋放,嚴格治理不安全生産、嚴格治理劣質煤生産消費。

  從中長期來看,化解産能過剩將與淘汰落後産能相結合,建立淘汰落後産能長效退出機制。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煤炭的生産佈局。

  “根據此前的統計,在計劃經濟時期建成的700多處煤礦,經過幾十年的開採,目前大部分都接近了資源枯竭期。上一輪政策破産了266處,還有300多處。應當建立煤礦長效退出機制,來引導支援和鼓勵這些煤礦退出市場。減少市場的有效供給量,緩解供大於求的趨勢。”張宏表示。

  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提出,中央設立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籌集的化解過剩産能資金進行補助,主要用於人員安置,支援力度與去産能規模掛鉤。妥善解決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歷史遺留問題。

  “去産能的最大問題就是在崗職工的安排,中央設立了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籌集的化解過剩産能資金進行補助,主要用於人員安置,支援力度與去産能規模掛鉤。但到底有多少,具體怎麼花,正在研究中。”姜智敏副會長表示。

  煤炭行業要不要設立“地板價”?

  “當前山西的噸煤坑口價在180元到190元,而大煤礦的成本價在278元到340元,這意味著每噸煤虧100元左右。如果2016年持續這種水準,整個行業將面臨更大的問題。”姜智敏説。

  “我們測算了一下,2015年全年噸煤平均價格是425元,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少量的企業能夠盈利,但是如果按照現在370元/噸的價格,維持一年的話,煤炭板塊肯定是虧損的。”陳養才表示。

  煤價止跌回升、穩定價格成為眾多企業脫困的指望。今年1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關於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設定成品油價格調控“地板價”為40美元,即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挂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

  那麼,煤炭行業有否考慮設立地板價?

  “熔斷機制和地板價,有企業提出需求。” 姜智敏坦言,“至於要不要設立一個地板價,我們的想法是要保持煤價的合理回升,應該採取綜合性措施。我們可能更側重供需關係的調整,因為煤價是由供需關係所決定的。”

  展望“十三五”期間煤炭工業的發展,煤炭工業協會認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能源革命有新的要求,煤炭作為主體能源地位不會改變。隨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國家推動能源結構調整,非化石能源比重增長,煤炭將繼續低速增長但仍會保持較大規模。

  “煤炭工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重點應該是控制總量、優化佈局,控制增量、優化存量,淘汰落後、消化過剩,調整結構、促進轉型,提高品質、提高效益。”姜智敏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