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企業三季度業績下滑 致癌論突襲雪上加霜
- 發佈時間:2015-11-03 11:16: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致癌論”突襲 肉企雪上加霜
世衛組織提出的火腿致癌言論已發酵一週,雖然中國肉協、北美肉協以及肉品加工企業紛紛站出來表態稱小題大做、危言聳聽,但是在國內消費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之下,“吃火腿致癌”的定論未有平復之勢,今年受到生産成本上升,銷售終端不理想的影響,國內肉製品加工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雙匯、得利斯等大型肉製品加工企業業績均出現下滑,爭議中的“致癌論”為本身陷入困境的企業帶來雪上加霜的考驗。
“致癌論”受爭議
消費者起疑心
在世衛組織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以下簡稱“IARC”)關於加工肉製品增加致癌幾率的言論公佈之後,國內肉製品市場終端銷售便起了漣漪。
一位北京市民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得出這種結論,應具備一定的可信度。“平時吃火腿、培根次數並不多,但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吃的應該更少了,或者就不吃了。”該市民坦言。在華聯超市的加工肉製品區域,銷售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最近買肉製品的人數確實比往常要少一些。“這幾天來買肉製品的消費者也都在談論,購買肉製品産品時也更謹慎,多數消費者會仔細對比幾款肉製品添加劑的含量。”該銷售人員説。
對IARC提出的肉製品致癌的言論,前雙匯副總經理、現北京金色浪濤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濤表示,世衛組織的此番言論實為小題大做,肉製品作為人類生活飲食中的必需品,與糧食,蔬菜的作用是一樣的。加工肉製品增加致癌率的説法太過片面,同時,劉金濤表示,隨著肉製品深加工技術的提高,“致癌論”更站不住腳。另外,得利斯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於肉製品加工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國家會有嚴格控制,不能僅依靠一個機構的結論來進行判斷。
不僅如此,包括中國肉協、北美肉協也都對於IARC的説法提出了質疑。在該報告言論發佈當天,北美肉協就公開表示,該結論過於危言聳聽。中國肉協秘書長陳偉也公開表示,IARC的致癌結論下得太早且不科學。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此次IARC的致癌言論是偏向於極端狀態下的健康模式,在正常的人類生活當中,通過食用加工肉製品致癌的論證證據並不充足。“增加致癌率完全是食用量的把控,目前國內也沒有這種研究表明會增加致癌率的説法,特別是在南方食用臘肉、風乾肉較多的省份,也沒有出現類似説法。與此同時,作為目前加工肉製品企業,對於食品安全以及添加劑的量都是有嚴格把控的,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一邊是企業和行業人士的不認同,而另一邊則是小心翼翼的消費者,加工肉製品增加致癌幾率的言論在“不確定”中不脛而走。
三季度業績下滑
肉製品企業生存承壓
當“致癌論”甚囂塵上之時,市場則將關切的目光投向了息息相關的肉製品加工企業身上。事實上,早在“致癌論”提出之前,國內肉製品加工企業的黃金時代就已過去,處境並不理想。
就以肉企老大雙匯為例,繼上半年出現了近十年業績首次下滑之後,雙匯前三季度的報告顯示,1-9月累積生産高低溫肉製品117.77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6.32%,銷售肉製品117.67萬噸,較去年同比下降8.29%。
而肉製品加工的另一大巨頭金鑼,也在今年屢次身陷食品安全問題,有相關人士透露,受食品安全問題影響,金鑼今年的整體業績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除了上述全國性的知名企業外,區域知名品牌在今年也出現了業績承壓的情況。得利斯近日公佈的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1-9月實現營收12.3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6%,凈利潤2940.5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4.32%。此前得利斯的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的低溫肉製品實現營收1.2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16%。此外,作為國內專業從事火腿行業的金字火腿三季度報告顯示,該公司1-9月實現營收1.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1.55%,實現凈利潤2281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92%。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持續上漲,提高了雙匯、得利斯等肉製品加工企業的生産成本。“由於生豬的數量減少,同時也導致了生豬的屠宰量變少、開工率降低,從而使生豬屠宰成本變高;其次,由於生鮮豬肉毛利率較低,利潤偏薄,肉製品加工企業不會選擇大量銷售生鮮豬肉,而是通過自己産業鏈來生産不同的肉製品提高毛利率和利潤,但是由於終端的産品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也使得這些企業的業績和利潤都出現了下滑。”馮永輝説。
肉製品消費疲軟
企業需多元化應對
除了企業銷售數據每況愈下以外,國內肉類消費速度也在明顯放緩。中國肉協發佈的數據顯示,2005-2014年每人平均肉類消費從59.2公斤上升到63.8公斤,九年時間增加了4.6公斤,但從1985年到2005年,中國每人平均肉類消費增加了42.6公斤的趨勢來看,國內每人平均肉類消費增速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各大肉製品企業産品銷售下滑也表明消費者的需求量開始減少。
因此在朱丹蓬看來,面對肉製品需求減少、市場處於低谷期之時,關於食品安全的社會輿論壓力,將成為肉製品企業面對的又一次考驗。雖然此次IARC的加工肉製品“致癌論”廣受爭議,但在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的消費環境下,“致癌論”為肉製品加工企業埋下了一個無形的雷,隨時可能爆發,從而為企業發展帶來隱患。“目前來看,肉製品‘致癌論’對於消費者來説有一定影響,肉製品企業業績下滑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在産業上進行一定的調整,從而降低市場低迷對公司整體業績造成的影響。”朱丹蓬説。
事實上,雙匯、雨潤、得利斯、金字火腿等企業自今年以來都在加強企業多元化發展,抵抗因肉製品行業低迷帶來的影響。據了解,雙匯目前5000萬隻肉雞産業項目已經全面投産,並且增加了生鮮肉在全國的網點,保證市場佔有率。雨潤目前産業已經覆蓋包括食品、地産、商業、物流旅遊、金融、建築七大行業。
而得利斯則瞄準了國內目前存在較大缺口的肉牛供應市場,9月中旬該公司進行重大資産重組計劃,擬通過增資及受讓股權的方式收購澳大利亞大型牛肉生産銷售集團Yolarno Pty Ltd公司相關股權。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新一輪考驗,肉製品加工企業應該通過多元化、完善産業鏈來予以應對,除此之外還應升級産品結構,研發更加健康的工藝手法,從而保證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