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玉米臨儲價格調低 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亟待擴圍

  • 發佈時間:2015-11-03 11:08:3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63歲的賈殿志是黑龍江大慶市肇源縣浩德鄉石莊子村村民,他家今年種了20畝玉米,平均每畝收了1300多斤,比往年多了200斤。但他為難的是,今年玉米市場價格比往年低。

  記者獲悉,從11月1日開始,國家啟動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這比去年的11月25日開始收購要早了20多天。

  此次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國標三等品質標準)為1元/斤,比去年每斤1.11-1.13元的價格下降了10%左右。

  國家收儲價格下降,一方面是市場價格下跌,同時國內玉米價格比國外要高,此外,國內糧食結構性過剩,玉米庫存擠壓嚴重。

  中華糧網資訊部高級研究員張智先認為,國內玉米價格需與國際接軌,政府可以確定一個目標價格,在市場價低於目標價格時,對農民進行補貼。

  “目前國家對大豆和棉花實施了目標價格試點,玉米也應擴展該制度。”他説。

  玉米量增價跌

  在黑龍江大慶市肇源縣浩德鄉,濕玉米市場價格是7毛一斤,比去年每斤少了1毛4。由於玉米市場價格下跌,玉米經紀人都不願收購,農民只能將糧食賣給糧庫。

  對此,中國農科院農業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寧輝認為,核心還是供求關係出了問題。“玉米這幾年增産很大, 當玉米(供應量)寬鬆的時候價格不能及時調整,就會導致嚴重的過剩狀況。”

  記者獲悉,玉米屬於典型的中國糧食結構性過剩農産品。1978年玉米産量只有0.56億噸,只有稻穀1.36億噸一半不到。但是到了2012年,中國玉米産量為2.05億噸,首次超過稻穀2.04億噸。到了2014年玉米産量為2.156億噸,比稻穀的2.06億噸多了約1000萬噸。

  而玉米的種植面積全國也最大。1978年玉米種植面積為1996萬公頃,相比稻穀的3442萬公頃差距大。但是到了2010年玉米種植面積為3250萬公頃,超過了稻穀2980萬公頃面積。2013年玉米種植面積比稻穀多了約600萬公頃。

  但是目前中國仍須每年進口約六七千萬噸大豆。因此,玉米其實是中國糧食結構性過剩的典型案例。

  張智先認為,今年國家提前收儲是為了穩定玉米市場預期,避免價格進一步下滑。

  玉米收儲制度待改革

  不過,目前國際玉米價格仍比國內低很多,這使得國內玉米價格仍存下行壓力。

  比如目前東北玉米到廣東港口的價格大概是2160元/噸,而10月28日國際玉米到岸價格為1590元/噸,國內外每噸玉米價格差了500-600元,這反映出國際玉米價格優勢明顯。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認為,中國糧食需要與國際接軌,如果糧食價格太高,對國內加工企業不利。

  “這種情形下國家沒必要收儲,對於農民的糧食基本收益,可以進行補貼。”他説。

  此前中國的棉花和大豆已實施了目標價格制度,比如2015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確定每噸19100元,,比2014年每噸低700元。農民賣棉花低於該價格的一部分,由國家進行補貼。

  目前國家在糧食領域還沒實施目標價格制度。

  今年7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480號建議答覆摘要》提出, 對於稻穀、小麥兩個口糧品種,應繼續堅持最低收購價,但要改變價格剛性上調的市場預期,以更好地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對於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彈性大、産業鏈條長、國內外市場關聯程度高的品種,要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價格信號引導生産,調節供求,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10月12日公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繼續執行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儲制度,繼續實施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完善補貼發放辦法。

  中國農科院農業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寧輝表示,目標價格擴大範圍仍需要一個過程,因為糧食實施目標價格試點,比棉花、大豆的影響大多了。

  張智先認為,玉米實施目標價格仍有必要,臨時收儲政策導致市場扭曲是其最大的弊端,讓市場價格反映真實供求,引導種植結構的調整,庫存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