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導遊收小費有望合法 網友擔憂不給小費導遊給臉色

  • 發佈時間:2015-08-26 10:45:0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楊進  責任編輯:吳起龍

  旅遊的時候,該不該給導遊小費?我國旅遊業界曾為這個問題糾結了很久。記者日前獲悉,近日,國家三部委聯合出臺意見支援推廣導遊薪酬制,探索建立基於遊客自願支付,對導遊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這也意味著,曾被旅遊業界忌諱的“小費”有望重出江湖,引發了熱議。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與國際“接軌”,但也有網友質疑,“自願”是否會變成“被迫”,一旦不給小費,導遊會不會就給遊客“臉色”?

  導遊收“小費”有望合法化

  記者獲悉,日前國家旅遊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首次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導遊勞動權益保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肯定並支援推廣“導遊薪酬制”,其中有一條明確提出,“旅行社要儘快建立健全針對導遊的職業技能、專業素質、遊客評價、從業貢獻為主要測評內容的導遊績效獎勵制度,探索建立基於遊客自願支付的對導遊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

  記者採訪了攜程等多家旅行社負責人,他們認為,這意味著以前在國內旅遊時常常被導遊忌諱的“小費”將被合法化,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與國際上旅遊行業中給“小費”的慣例,可以説是接軌了。

  記者了解到,該消息立即在旅遊業界圈內引發了高度關注,認為以前在旅遊過程中,導遊“收小費”不但“偷偷摸摸”,還要對遊客“苦口婆心”解釋。旅遊業界人士陳先生透露,一些導遊“放棄”了“小費”,轉身成為“導購”,誘導遊客加點購物,從中抽水,導遊的服務也大打折扣。“這種詬病曾是我們旅遊行業中的一塊頑疾,直到《旅遊法》出臺後才有所好轉。”

  導遊:“打賞”讓工作更有激情

  導遊小費有望合法化,最為關心的應當是國內數十萬導遊人群。記者採訪的10多位導遊,對該消息均已獲悉。

  潘先生是廣州一家知名旅行社的資深導遊,他告訴記者,《旅遊法》實施後,他們不再稱呼遊客所給的獎勵為“小費”,改為“獎賞金”。一般在出境遊的時候,導遊收到的可能性比較高,前提是遊客自願。“當然,我們在出發前的説明會也會告訴遊客可以根據導遊的服務予以打賞,讓他們有心理預期,一般在行程結束的倒數第二天收取。”潘先生説,“小費”不是工資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會“錦上添花”,如果予以合法明確,“我還是很高興的,這畢竟是對我們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他介紹,在帶團的過程中,比如在飛機上巡視遊客,關心長途旅行的老人,在護照的複印件後面,貼上用餐翻譯詞等,“這些細心的服務做到了,也是得到小費的前提。”

  資深導遊路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帶團中沒有“小費”一説,但會在帶團回來後,旅行社給予一定的帶團補助。“不能説有了小費,積極性就更高,沒有小費,帶團的服務也要很好,這只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路先生認為,“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小費合法化,也利於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導遊團隊,對旅遊行業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旅行社:有的準備重啟 有的頗為猶豫

  據介紹,早在2012年,國內一家大型旅行社在中高端線路上就引入過“小費制”。該社負責人回憶,當時遊客主動付小費的比例最高達到2至3成。實驗了一段時間後,也無其他旅行社響應,“一家之力,改變遊客這麼多年的習慣,還是很難。”

  記者昨日採訪了廣州以及國內多家旅行社,就“導遊小費”今後的出路,給出了不同的回應和答覆。

  攜程方面表示,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重啟國內遊小費制,但目前旅遊行業存在的一些低價團和依靠購物回扣的線路,難以滿足實施的條件。

  南湖國旅負責人則表示,目前與遊客簽訂的合同中並沒有明確導遊小費,以後會在合同中建議遊客如果認可導遊的服務,在自願的基礎上給一定的小費。“會把小費從團費中單獨剔出來,讓遊客來親手交給導遊,這也是對他們服務的一種監督和鼓勵。”

  廣之旅方面則回應稱,《旅遊法》實施以後,導遊服務費將包含在團費中,遊客在報名時連團費一併支付,對於導遊的服務品質,旅行社則通過定期系統培訓、出團後遊客滿意度回訪等方式予以保證。

  網友:不給小費 導遊會給“臉色”

  “導遊小費”也再次引發了網友關注,在網上引起熱議,但持反對意見者眾多。

  記者在一家網站的最新調查中看到,4成網友支援給導遊小費,但有6成網友反對。

  支援者“小璐”認為,參團旅遊本來是追求旅遊過程中的愉悅,也是一種最能體現導遊服務價值的過程,如果對方服務得好,支付一定的小費,是給予導遊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讓遊客自己開心的一個過程。

  反對者“綠葉”認為,國內旅遊過程中,已經支付了團費,導遊的服務是其中一個必要的因素。“我甚至不知道,給小費和不給小費前後,導遊的服務會有什麼差別?”

  還有網友質疑,“自願”給小費,有可能變成“強迫”,“如果一個團裏,部分人給了小費,另一部分沒有給,導遊對不同遊客的態度肯定也不一樣的。”他認為,如果“小費”合法,導遊收取似乎“名正言順”了,“遊客不給,導遊可能會給臉色、刁難。”

  專家:每人每天20-50元為宜

  到底給多少導遊小費,才算合適呢?記者昨日採訪了多位資深旅遊人士和專家。

  攜程旅遊專家認為,導遊小費也應該公開透明,從目前的行情來看,每人每天20元至50元比較合適,遊客可根據滿意程度自由確定小費數額或選擇不支付小費。

  南湖國旅導遊中心總監劉文忠認為,國外旅遊遊客給小費是一種常態,説明小費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對廣州遊客而言,在國內遊過程中小費支付的金額在20元左右比較合適。“導遊本來應該把精力放在服務遊客方面,但現在有些導遊將精力轉到了強迫購物、加點購物上,導遊和遊客的關係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劉文忠認為,給不給小費前提一定要是遊客自願,在國外,如果遊客不滿意,也可以不給小費,“如果出現導遊強行收取小費,可以通過曝光、投訴等方式,確認後,可對該行為予以嚴懲。”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鋒則認為,“小費”在國外也不僅限于旅遊行業,也有餐飲、運輸等多個服務行業,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傳統或者習俗在裏面。他認為,小費的概念在國內遊推行起來,遊客不會很快接受,但可以通過各地旅遊協會在指導旅行社報價的時候,改變綜合報價為分項報價,將導遊服務費單獨列出並予以明確,而且能夠給到導遊手中,提升他們的服務品質,從而改變靠“拿回扣”等不當方式來獲利,回歸旅遊本質。

  連結:亞洲多個國家也流行給小費

  記者了解到,其實在亞洲很多國家,也有給小費的習慣。

  旅遊達人支招,在旅遊勝地巴厘島,印度尼西亞幾乎所有的餐廳和酒店都會收取服務費,當地人在餐廳就餐通常都會給服務生一些小費,金額約48至485元不等;在柬埔寨,支付給導遊的小費為每天10至20美元,給酒店行李員和計程車司機1至2美元的小費;在泰國,在餐廳就餐10%的服務費會計入帳單內,無需另付小費。在越南,導遊和司機基本靠小費生活,每天給導遊10至20美元的小費,司機則為一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