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取得六大進展 近十項方案有望率先出臺
- 發佈時間:2015-01-28 07:27: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員工持股要以增資擴股為主,並且肯定是先試點後推開;可能會選擇原來的試點企業來進行,也可能單獨來搞。
●國企混改不僅要一企一策,而且應該一個業務板塊一個改革策略。商業一類企業將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戰場。
●分類改革方案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是將企業對號入座,將企業按照業務板塊來分可能會更好一些。
●分類改革完成之後,將會迎來一個重組的過程,包括合併同類項、産業鏈條上下游的合併,更多的是業務板塊的整合。
●混改要重點把好“六關”:資産評估關、資訊公開關、民主決策關、依法審批關、規範操作關、責任追究關。
醞釀一年多的國企改革在2015年邁入關鍵期。隨著“1+N”個改革方案多數將提前至春節前出臺,對目前國企改革進展及2015年改革重點、方向和面臨的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他認為,2014年雖然沒有出臺大的政策,但國資改革各方面技術性的工作做得比較多,為2015年政策出臺和實施奠定堅實基礎。目前,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及八九個相關配套文件已趨成熟,有望率先出臺。一場真正的大改革即將開始。屆時,地方國企改革進展將更大,央企試點會在總結第一批經驗基礎上推出第二批試點。在大改革之年,可以説資本市場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國企改革取得了六大進展
中國證券報: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定調國企改革以來已一週年,這一年來改革取得哪些進展?有消息稱,部分頂層設計方案將在春節前出臺,目前哪些方案已可推出了呢?
彭建國: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到2014年,可以説是一個啟動元年。這一年的改革進展還是很大的。
首先,對於三中全會決定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要深入學習、準確理解、全面把握,然後統一思想認識。特別是在新一輪國企改革大方向上,逐步糾正了“新一輪私有化”、“國退民進”、“國有企業從競爭領域全面退出”、“靚女先嫁”等錯誤觀念和速度攀比、盲目颳風、做政治秀等錯誤傾向。
二是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習總書記親自挂帥,並設立了辦公室,各個部門如國資委也相應地成立深改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後來,又專門成立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在國資委,建立把關機制,具體對各部門、各地區和各中央企業擬出臺的改革政策措施和方案統一進行“指導、協調、提醒”。
三是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在開展之前有大量調研工作要做,要摸清現狀、家底、了解現存的問題、矛盾和未來發展趨勢。中央深改辦組織專門的調研組深入有關地區和企業進行實地調研。
四是在頂層設計方面,本輪國企改革主要體現在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因而對頂層設計非常重視,原來計劃方案是在2014年年底推出,但因為全國情況複雜、難度很大,而且事關重大,時間進度要服從品質,各個方面正在緊鑼密鼓地工作,爭取在春節前推出。頂層設計以“1+N”的形式呈現,即一個國企深化改革的總體指導意見和三四十個相關方面改革的配套文件。目前,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及八九個相關配套文件已漸趨成熟,有望率先出臺。一些方案已報到國務院改革辦,討論通過後將報由中央深改辦討論。應該説方案大部分都已達成共識,不存在太大爭議。
五是地方版的國企改革爭先恐後的出臺。上海第一家出臺後,目前已有二十多家都出臺了。但表態的較多,有含金量的相對較少。
六是提出、啟動並制定了第一批央企四項改革試點的方案。四項改革包括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向董事會授權和向中央企業外派紀檢組。目前,方案已下發至企業,將正式開始實施。
員工持股先試點後推開
中國證券報:國資委近日審議了《關於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繼前期四項改革試點後,員工持股將選定一些混改央企進行先行試點,哪些企業和員工符合試點條件呢?推進員工持股需注意哪些問題?
彭建國:員工持股肯定是先試點後推開,可能會選擇原來的試點企業來進行,也可能單獨來搞。在國家頂層設計層面,首先必須明確可以搞員工持股的企業範圍,明確企業條件,主要是競爭性業務、規範化治理、市場化經營,因此壟斷領域企業和承擔政策性業務的企業不能搞員工持股。二是關於持股員工範圍,既不能搞全員持股和平均、把國有資産作為福利分配,也不能搞MBO,員工持股應該向技術骨幹、經營管理骨幹傾斜。同時,對員工持股數量也應有嚴格的限制。三是員工持股要以增資擴股為主,員工可以現金或法律規定的智慧財産權等無形資産出資,不得採取低價折股、送股、墊資等方式。四是不得向員工承諾年度分紅回報或設置托底回購條款,持股員工不得優先取得分紅收益。企業破産重整和清算,不得優先向員工股東分配財産。五是不得搞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六是嚴格責任追究。
真正有效的混合應做到三個方面
中國證券報:2015年隨著一系列頂層設計方案的下發,從中央到地方,一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潮也即將來臨,針對目前存在著不想混,不敢混以及不能混等問題,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混合?上市或者整體上市是不是混改的最終目標?
彭建國:絕大部分國企都對混改抱有極大熱情和希望。國企混改對國企高管來説,有兩個最大的好處:一是混改後國家對企業的管理控制會減弱,企業高管手中的自主權力會更大;二是混改後可以搞員工持股,高管層所持股份會較多些。
改革是有底線和紅線的,底線就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紅線就是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特別是國有資産流失更是高壓線,在國企反腐高壓態勢下,誰觸線就一定會打死誰,所以頂層設計沒有出臺、紅線沒有明確之前害怕觸紅線,因而“不敢混”的情況確實存在。國家的頂層設計,就是要劃定不能混改的圈子即負面清單,使大部分在圈子外面的企業都可以混改,而少部分在圈子內的企業則“不能混”。
要實現真正有效的混合,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規範的混合,即規範的制度、規範的操作、規範的運作,以防止利益輸送、國資流失而最終損害企業的發展。二是優勢的混合,即通過混合實現優勢互補、國民共進,即“國有企業實力”+“民營企業活力”=“混合企業競爭力”。三是有機的混合,即並非物理式的摻和,而是化學式的有機結合,混合後內部結構和運作機制完全發生變化,混合後的企業裏面應該找不到混合前原來的A或B,而是一種全新的C。
上市是混改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眾多企業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因為上市可以給企業帶來擴大融資渠道、提高品牌信譽、規範企業管理等好處,有利於企業快速發展,同時給企業高管也帶來較豐厚的薪酬激勵。但上市渠道畢竟相對狹窄。混改的最終目標是轉換企業機制,促進企業發展。
商業一類為混改主戰場
中國證券報:有消息説央企分類將最終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為何將此前的三類變為兩類?112家央企將如何劃分?分類改革完成後央企是否會迎來一個大重組的過程?
彭建國:央企總體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但實際上最終還是三類,即商業一類、商業二類、公益類也即公共服務類。商業一類是指競爭類的企業,以完全市場化和保值增值為目標;商業二類是指特殊功能類的企業,同時具備市場化和社會化目標;公益類則是完全社會化的目標。商業一類的企業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戰場。此前屬於壟斷性質的石油、電網等企業我認為屬於商業二類,其混改要分業務板塊。國企混改不僅要一企一策,而且應該一個業務板塊一個改革策略,具體企業具體實施。
分類改革的方案已達成統一的意見,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將企業對號入座,將企業按照業務板塊來分可能會更好一些。分類改革完成之後,將會迎來一個重組的過程,包括合併同類項、産業鏈條上下游的合併,更多的是業務板塊的整合。未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經濟結構佈局調整以及央企的整合肯定力度會加大。
防止國資流失應重點把好“六關”
中國證券報:國企改革正推向縱深,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已成為改革的關鍵,哪些行為容易造成國有資産流失?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在進行混合所有制以及員工持股過程中的流失?
彭建國:國有資産是全體人民的財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和內部人控制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紅線,我們必須吸取過去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教訓,針對新形勢新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切實防止國資流失。防止國有資産流失,關鍵是要堅持依法合規、公開透明的原則。重點是“兩個嚴格兩個加強”:嚴格規範企業內部決策程式、嚴格審批制度、加強資産評估定價管理、加強資訊披露和社會監督。混改方案要防止少數當事人和內部人暗箱操作,必須資訊公開、民主決策、社會監督。要按規定程式報出資人代表機構審批,要重點把好“六關”:資産評估關、資訊公開關、民主決策關、依法審批關、規範操作關、責任追究關。員工持股是國企混改最敏感的神經,是國有企業廣大員工最熱切盼望的,也是國企混改中最容易産生國資流失的風險點,它一頭直接關係到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和動力機制,另一頭直接關係到國資流失和社會公平,必須高度重視、謹慎操作、試點先行、逐步推進。
國企改革政策性強、情況複雜、影響面大、社會高度關注,一定要“兩手抓、兩手硬”。一手狠抓堅定不移地大膽推進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一手狠抓規範操作、加強監管、切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使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在健康的軌道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