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評論:國企改革要破除政企不分政商不分

  • 發佈時間:2015-04-06 07:2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央企業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國資委[微網志]副主任、黨委委員黃丹華日前主持召開國資委[微網志]第二十二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聯席會議上作出上述表述。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企産生腐敗的根源是公司治理結構沒有搞好。“從中央巡視組近一時期密集的專項巡視發現的問題來看,都是沒有改革或者改革不到位導致的,其中最關鍵癥結在於政企不分、政商不分。”他認為,當前國企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國企改革要“啃硬骨頭”向縱深發展,要在關鍵環節、重點部位動“兩把刀”:一把刀破除政企不分,另一把刀破除政商不分。

  在他看來,改革的這“兩刀切”,就是用國有投資運營公司把政府和企業分開;將出資人代表和職業經理人即董事長和總經理分開,董事長作為出資人代表,是任命制;而總經理實行市場聘用制。“現在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組織任命的,容易造成政商不分,並形成內部人控制。”李錦表示。

  回歸股東身份:國資委監管需轉身

  在一次國資論壇上,一位專家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國資委會撤銷嗎?

  對此話題的討論莫衷一是,實則反映的是,在國企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國資委監管職能面臨著如何轉變及調整的現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和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均表示,要加快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而投資運營公司被外界視為國企和國資委之間的一道界面,使得現階段“國資委——國有企業”二級架構轉變成“國資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三級架構。由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政府和市場的結合點和行為邊界。

  在李錦看來,國資委不能撤銷,但要改變直接干預中央企業經營的做法,只能通過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選派董事的方法行使股東權益,從而間接控制中央企業;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所屬的中央企業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關係。這樣的三級架構能有效地實現政企分開。

  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可以實現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從“管人、管事、管資産”的“硬監管”向“管資本”的“軟監管”過渡,這也意味著國資委職能要進行相應的轉變和調整。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表示:“國資委職能轉變是深化國企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

  “國資委現在既是領隊,也是裁判,這樣不行。國資委必須往資本監管方面轉軌。”李錦稱,在轉型過程中對國資委最大的挑戰是要簡政放權。

  李錦認為,國資委作為國務院特設機構,其未來角色應是以國有資本監管為主,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一方面要監督資本運轉的流程、標準和效果,實現國有資本的增值保值;另一方面要掌管投資運營公司的預算和項目,國有企業的人、事、物都交給投資運營公司自己去管。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認為,國資委的職能要從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所謂的管資産就是負債加所有者收益都要管,而管資本只需要管所有者收益。改革後的國資委,只需要管好股權,不再涉及企業的人和事,這樣整個企業的治理架構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管資産’和‘管資本’,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這正是國資委主任張毅所強調的,要完成從“管資産”到“管資本”的轉變,就是要“簡政放權”和“自我革命”。

  至於政企分開後國資委的角色,國務院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一語中的:“回歸股東身份。”

  國企反腐:巡視組走後怎麼辦

  今年年初,中央紀委首輪開展對26家央企專項巡視,巡視組已經全面入駐央企,並且兩會期間對央企管理層逐一進行了約談。據悉,相比較前幾輪巡視,正在進行的專項巡視,把重點放在“為國企改革清障”上,著力搜尋資金管理、資産處置、資源配置、資本運作和工程項目等方面反映突出的具體事項,以及國有企業違紀違規和權力腐敗問題。

  李錦認為,導致央企“一把手”腐敗的最大癥結就在於政企不分,政企不分表現為權力尋租、政商同盟。這是中國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二元結構並行導致的,計劃經濟權力高度集中的屬性和市場經濟商品交換的屬性同時存在,兩方面的消極因素結合在一起,産生十分嚴重的腐敗。

  他認為要破除政企不分、政商不分,應做到董事長由組織任命,對組織負責;總經理改為由市場選聘,薪酬待遇市場化。“董事長行使出資人職責,不再插手具體經營事務;總經理行使經理人職責,以此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

  對26家央企進行的專項巡視正在進行,也不時有央企高管落馬的消息傳來。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中石油總經理廖永遠、南方電網副總經理祁達才、中海油副總經理吳振芳等均接受組織調查。此輪專項巡視活動將在5月中旬結束,還會查出多少“老虎”,人們拭目以待。然而,有民眾質疑:這些高管腐敗分子都是中央巡視時發現的,巡視組來了抓了老虎,巡視組走後怎麼辦?為什麼央企內部設置的層層監督機制失靈?

  李錦稱,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國企反腐不是為了反腐而反腐,而是為了推動國企改革,要完善監管機制,特別要‘扎籠子’、‘建生態’。”李錦説,從已查處的案件來看,一些紀委書記也成為同夥,暴露了目前國企監管體系的漏洞。“紀委書記和董事長、總經理都是一個班子成員,監督效果大打折扣。外部監督應強化自上而下的垂直監管體系,由上級派駐,層層對下監督;內部應強化內部紀檢的核心地位,切實發揮監事會監管、工會監管、內部審計與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把縱向的條狀監管和橫向的塊狀監管相結合,扎又緊又密的籠子,把權力關進籠子。”

  他認為,“砍壞樹、正歪樹、驅蟲子、建生態。建立一個政商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對央企而言,這是中央巡視組走後加強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除“中梗阻”:為國企改革清障

  國資委主任張毅強調:“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國企改革已箭在弦上。據權威人士透露,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已上報國務院,並最終由中央層面確定。而國企改革牽涉面廣,各方利益博弈權衡難度大,因此國企改革方案的推出需慎之又慎。

  國企改革中利益紛爭、訴求不一已成為一道“中梗阻”,如何下力破解,改變目前的膠著局面,成為現實難題。2月27日,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改革要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

  加強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已成共識。用什麼樣的指揮棒調動國有企業改革的積極性,把國家戰略和企業利益結合起來,應是頂層設計著力解決的。

  李錦認為,當前推進國企改革的一個深層次問題是,如何增強改革動力。“頂層設計看上去是一種制度設計,實際上是一種動力設計,有利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負責任。現在要國企自我革命,沒有利益驅動,怎麼會有動力?”

  頂層設計中的考核標準很重要,要完善引領和推動建立激勵與約束、懲處相結合的機制。他舉例稱:“如考核標準中加入國際化率、海外投資率等指標,國有企業會主動擁抱‘一路一帶’。而現行考核方式不變,國有企業只能投入到房地産等領域,進行低層次競爭。”

  李錦認為,“頂層設計不能太細。好像一條胳膊,國家管到肩膀,政府部門管到胳膊肘,具體到企業才管到手腕。國家既不應該管到手腕,手腕也不應該等著國家管。”他説,“如果任何事都等著國家的頂層設計,那麼就會形成一種等、瞧、看的依賴症。”

  在經濟新常態下,國企改革會否遇阻?應如何發力?在李錦看來,當前國企處於發展、改革與反腐三個焦點聚合期,保經濟增長是第一位的,反腐不能停步,國企改革這一步也必須要邁出去,而且經濟下行會放大國企改革中的矛盾和問題,因此更需國企改革邁好步、邁穩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