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頻現合併手筆
- 發佈時間:2015-04-10 03:29:17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本報記者 黃勇娣 徐蒙
昨天,上海國資領域兩則消息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一則是光明食品集團和良友集團醞釀聯合重組,另一則是華誼集團核心資産重組上市方案獲市國資委批准,並在股東大會上獲得投票通過。兩項整合涉及滬上大型國企集團,堪稱新一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中的“大手筆”。
解讀兩項整合,可以發現其相似之處,均是産業之間合併同類項,意圖提高相關産業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和錯綜複雜的市場環境,“1+1”或是“1+N”的整合,能為上海相關産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嗎?
重組打造“産業航母”
光明食品集團與良友集團重組的細節並未公佈,但記者從光明一位不願具名的內部人士處獲悉,兩大集團重組應是指向糧油産業。
此前,光明米業的小包裝米在上海市場佔有率已穩居第一,去年全年的糧食銷量達到160萬噸左右,佔據上海一年用糧總量的20%以上。若再將良友集團旗下的糧油産業整合進來,上海糧油産業航母將呼之欲出。光明米業在去年底確定的全新角色定位,透露出新的志向和謀劃:花3到5年時間,成為上海郊區糧食種源的主要提供者;安全、放心、優質、健康糧油的模範供應商;上海城市糧油食品供應的主要承擔者。
光明食品打造“産業航母”的理念與華誼不謀而合。華誼集團財務總監常清表示,雙錢股份整合華誼此前未上市的核心資産,就是為把一系列分散的“小舢板”,組成中國化工行業的“航空母艦”。他認為,在過剩經濟背景下,“航空母艦”將大大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産業整合後,大也有大的風險,關鍵還要看産業鏈。”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認為,光明與良友的整合更簡單一些,因為兩者産業相似度更大,容易理順産業鏈;而華誼的核心資産重組上市,要花更大力氣去整合。
整合帶來效率提升
無論是國企集團之間的整合,還是華誼集團的內部整合,均涉及公司管理層的調整。
“過去重組整合難推進,人事問題是很大的阻力。”張暉明表示,國企集團重組,管理層位置少了,涉及幹部上上下下,要打破傳統觀念,並不容易。如今“大手筆”重組頻頻推進,説明觀念正在轉變,國企的市場化進程在加速。
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強調國資管理方式從“管人、管事、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同時提出形成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張暉明認為,産業重組,形成規模經濟能夠節約成本。不過,成本節約未必只是來自擴大産能,企業重組後的組織優化更能從根本上提升效率。
此外,重組後企業效率提升,還來自不同企業文化的融合。比如,光明食品集團和良友集團聯合重組,兩者不同的企業文化必然會有融合的過程。從目前來看,糧油經營涉及民生保障,良友集團承擔更多城市保障和民生服務功能,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但這並不是問題,民生保障也需提高市場效率。”張暉明説,如果重組後雙方觀念趨同,將會對上海糧油産業加速發展、做大做強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