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分切主題公園的蛋糕
受房地産限購政策的影響,而且各地住宅、寫字樓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相對而言,主題公園還是一塊待開發的盈利荒地,無疑是一個新的利益增長點,大家紛紛搶佔這塊市場
受上海迪士尼樂園項目影響,主題公園板塊在中國有越來越熱的趨勢。上海迪士尼樂園于2016年6月16日正式開園,而北京環球影城于2015年11月正式開建,預計于2019年開園迎客。兩個國際級主題公園的開園有望分別帶來千萬以上的遊客量。
在“洋資本”瞄準中國市場時,本土企業也不甘示弱,紛紛跳入這個市場,形成逐鹿之勢。除了萬達,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在證監會門前放了“熊大熊二”而刷爆朋友圈的“網紅”華強方特也于日前宣佈,未來5至10年要將其主題樂園的數量擴大到40個。
此外,華僑城、長隆集團、宋城演藝等國內知名主題公園也加入戰團,投入的資金少則百億、多則數千億元。
王健林在談到迪士尼與萬達之爭時,曾用“好虎架不住群狼”一語形容,現在看來,“狼”並非萬達一個。
搶佔城池
作為一種新型文化旅遊業態,主題公園成了中國旅遊市場重要的新藍海。據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不完全統計,1989年全國人造景觀只有30余處,經過20餘年發展,全國已累計開發了主題公園旅遊點2500多個,投入資金達3000多億元。
5月31同程旅遊發佈的《2016中國親子遊市場認知度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受訪者親子遊首選主題公園。而據美國顧問公司AECOM今年的預測,202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主題公園市場,屆時入場人次將為2.21億,是2015年人次的近兩倍。
隨著兒童經濟的發展,小手牽大手的出遊模式成為商家爭奪的商機。各地紛紛興建主題公園,期待能在這場經濟大潮中分一杯羹。數據顯示,中國建設主題公園的速度也是全球之最。僅在2015年,就有21個主題公園在中國開張,另有20個在建。
“從房地産商角度來看,主要是受房地産限購政策的影響,而且各地住宅、寫字樓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相對而言,主題公園還是一塊待開發的盈利荒地,無疑是一個新的利益增長點,於是大家紛紛搶佔這塊市場。”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他曾參與過國內某些主題公園的建設,對於主題公園扎堆的現狀表示理解。而且從國際經驗來看,未來主題公園還是會盈利的,只是目前在中國落地不太順利,政府也缺乏相關管理經驗。“包括開發商的思路、手段、基礎設施等都達不到要求,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機制,房地産商也都在摸索。”
在這一點上,政府的態度顯得曖昧不明。2011年8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住建部曾聯合發出了《關於暫停新開工建設主題公園項目的通知》,叫停國內大型主題公園建設熱潮。但2013年3月8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宣佈,規定主題公園項目新建、擴建時應嚴格履行相應核準程式。被叫停的主題公園就此解禁。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本土主題公園近年來呈現扎堆建設的趨勢。AECOM預計,目前中國共有59個在建主題公園,到2020年包括59個主題公園、5個水上樂園將建成運營,總投資額達238億美元。
如此多的主題公園一擁而上,使得同質化競爭嚴重,過山車、海盜船幾乎成了所有主題公園的“標配”,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一次性客流,無法形成可持續發展。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各主題公園都使出渾身解數。繼長隆野生動物園借助綜藝節目火了一把之後,華強方特最近也頻頻在熱門綜藝節目中露臉。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中國的主題公園市場可能會形成鼎立之勢,小的主題公園和開發商將被擠出市場。
數據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在世界主題公園TEAAECOM機構公佈的2015年世界前10位主題公園排行榜中,有4個來自中國,分別為第4位華僑城集團,共接待遊客3018萬人次;第7位長隆集團,共接待遊客2358.7萬人次;第8位華強方特集團,接待遊客2309.3萬人次;第10位宋城集團,接待遊客2233.8萬人次。但4個主題公園總遊客量加在一起也只是排在首位的華特迪士尼公司的7成,後者共接待遊客13790.2萬人次,遊客增長率為2.7%。
成功者畢竟是少數。前瞻産業研究院此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前中國70%主題公園處於虧損狀態,20%持平,只有10%實現盈利,約有1500億元資金套牢在主題公園投資之中。
盈利還得靠房地産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承接過上海熱帶風暴以及萬達、恒大、中弘等一系列多個主題公園設計和建設工作,也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提供設計諮詢,並參與部分項目建設。在集團副總建築師陳繼良看來,主題公園和一般的娛樂公園最大的區別就在於IP的體現程度。對於主題公園來説,實際上是靠IP來産生很多衍生價值,包括衍生品和一些其他的價值體現,體現出一種文化的吸引力,其建築風格、配套設施等,其實都是圍繞IP展開的。而這恰恰是中國目前很多主題公園所缺乏的,很多主題公園的盈利還主要依賴“以地養園”的模式。
他向《中國新聞週刊》介紹,從國際經驗來看,主題公園建設開發一般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樂園的創意,這一因素往往是由專門的創意團隊來完成,側重於尋找一個IP的文化體驗,然後呈現出來。第二因素側重於遊戲項目的佈置,以及對遊樂動線的規劃。第三因素,就是對於整個人流量、營收等各方面運營的測算。而這其中,第一因素是主題公園的核心文化體現,“不管是哪個主題公園,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IP放在裏面,但文化體驗水準的高下就在這一點。”
然而,在文化核心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下,“公園+地産”成為國內主題公園推崇的一種主要模式。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平均每省市擁有20個主題公園,有些省份達50多個,一座城市擁有多達10個主題公園的現象亦不少見。2012年各地新建的主題公園超過了100家,而在交通不便、遊客相對較少的二、三線城市,也有大量主題公園分佈其中。
“對於地方政府來説,在當地建主題公園,一方面有建設投入,可以增加GDP,另一方面可以帶動就業,畢竟一般主題公園的規模都不會太小,需要大量的員工。”前述業內人士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但是政府一般不會主動建一個主題公園,而是給一些政策措施,扶持一到兩個開發商做這件事情,比如以低價批一塊地,減免一些稅費等。
有些開發商就借機鑽政策的空子。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何建民指出,很多開發商都是採取一種複合型房地産方式,規劃用地在建主題公園的同時,也會相應開展房地産開發,通過主題公園拉高周邊房價,然後以房地産的盈利來彌補主題公園的虧損。
這已成為國內主題公園開發心照不宣的事實。開創國內主題公園之先河的華僑城營業收入已在200億元上下,很大程度就歸功於“公園+地産”模式。
華僑城于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深圳灣開發主題公園,先後投資近18億元建設了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4個主題公園,將荒灘野地打造成了旅遊城,周邊房産價格也水漲船高。此後,“公園+地産”模式逐步走向全國,即通過主題公園帶來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拉動周邊的房地産。
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中國主題公園的佔地及投資規模盲目擴大問題顯現:全國一定規模以上的主題公園有730多個,其中佔地超過1000畝的有60多個,超過1萬畝的有10個;投資額超過億元的142個,超過20億元的12個,投資額最高的達100億元。縱觀東部沿海地區,幾乎每個一、二線城市都擁有一個或多個主題公園,部分三線城市也不惜投入鉅資建設主題公園。
此外,在規劃的主題公園項目中,增加房地産的比重,也是很多開發商採用的盈利模式。在萬達已經投資開發的西雙版納項目和武漢中央文化區項目中,也包括地産板塊。其中,萬達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項目佔地5.3平方公里,其中主題公園僅佔地0.61平方公里,周邊有三個高端酒店,還有商場等相關設施。而武漢中央文化區項目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建築面積340萬平方米,但項目核心楚河漢街建築面積僅21萬平方米,兩旁商場林立,在功能上,餐飲購物佔據極大比重。
對此,前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主題公園和酒店一樣,屬於前期投入較大,而回報期較長的項目,在商言商,在一開始利用房地産收入“補貼”主題公園投入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但長期研究旅遊經濟的何建民卻對此憂心忡忡,在他看來,中國目前一哄而上的主題公園模式是一種短期的功利市場行為,“要想經營打造一個如迪士尼樂園般的國際級主題公園,不是光説幾句大話就可以的,迪士尼能佔到世界主題公園市場的50%以上份額,是一步一步打拼,一步一步試錯出來的。”他期待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到來,能為內地主題公園模式提供一個教科書式的模版,“中國主題公園要想得到好的發展,一定要有匠心,不能只看短期利益。”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