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千億級乏燃料處理“蛋糕”待分 中法或將合作參與

  • 發佈時間:2015-09-11 08:05: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春挺  責任編輯:吳起龍

  隨著中國核反應爐的運營年數和投産數量不斷增加,反應堆“燃燒”後卸出的乏燃料數量也在水漲船高,並將形成一個千億元級的處理市場。

  中國和法國的核電企業已經盯準了這領域,最新的進展是,千億級的乏燃料項目將落地甘肅,而中法在中國沿海還將合作開發一個乏燃料處理基地。

  同其他領域開發還需要開拓市場不一樣,中國早已預備了千億級的乏燃料處理基金,只待企業進入。

  處理高峰逐漸來到

  在2014年的中國核學會所舉辦的會議上,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二司副司長任宏軍援用有關規劃測算的數據説,2020年中國乏燃料累計産量約1萬噸。

  乏燃料是指經反應堆“燃燒”後從堆內卸出的核燃料,雖然具有一定輻射,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處理程式。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核電企業內部人士介紹,目前,中國對於乏燃料的普遍處理方法是,先在與核電站的乏燃料池中進行儲存10~15年,然後運出核電站進行集中處理。

  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此前發表一篇名為《核電站乏燃料水池遭受恐怖襲擊後果評價》的文章説,核電站大都建有貯存乏燃料的水池,在反應堆的一個運作週期結束以後,就會將堆中約1/3堆芯的乏燃料組件卸到水池中進行冷卻。剛卸出的乏燃料組件有著較高的衰變熱,在水池中冷卻多年以後,衰變熱降到足夠低就可以將其運到後處理廠或永久貯存場。

  考慮到秦山核電站作為中國最早的核電站在1991年開始投入運作,中國20多年的核電發展意味著早期核電站的乏燃料池可能已經漸趨飽和。

  一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每年産生乏燃料約18.8噸,如果按照2020年 中國核電 運作容量5800萬千瓦目標計算,屆時當年從反應堆中卸出的乏燃料預計超過1000噸。

  中核、阿海琺早已盯上

  乏燃料處理“蛋糕”

  基於目前所有在建和開發中的核電項目,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保守預測,到2030年,全球核電産能將增長25%。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現有商用乏燃料後處理能力為4760噸/年,相當於可處理全球每年卸出乏燃料量的43%。

  “乏燃料後處理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産業。”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在一次相關的座談會上説。正因為如此,包括中核集團、法國阿海琺等核電巨頭一直在盯著中國的這塊蛋糕。

  根據《甘肅日報》7月2日報道,中核集團甘肅核技術産業園正式在蘭州啟動建設。官方資料顯示,中核集團甘肅核技術産業園是內地唯一的核産業園,將用綠色環保理念聚集核燃料迴圈後端産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

  在乏燃料處理方面,中國正與法國進行商業合作。國家原子能機構官方網站公佈的消息顯示,2013年,中核集團與阿海琺集團簽署了《中法合作建設大型商業後處理-再迴圈工廠項目的合作意向書》。公開報道顯示,該後處理大廠項目建設完成之後,將具備年800噸乏燃料後處理能力。而在2014年3月,雙方又簽署了關於後處理再迴圈長期合作諒解備忘錄。

  法國目前的乏燃料後處理能力為1600噸/年,建有兩個年處理能力為800噸的處理廠。

  設備企業進軍乏燃料運輸設備市場

  將乏燃料從反應堆乏燃料池中取出,運輸到處理廠進行後處理也並非易事。

  中國目前唯一一傢具有運輸乏燃料資質的公司,是中核集團麾下的清原環境技術工程公司,該公司負責將大亞灣、秦山一期核電站的乏燃料運輸到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乏燃料離堆貯存接收地——中核四○四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燃料水池是目前能夠接收核電站壓水堆乏燃料組件的唯一設施。

  根據中核集團旗下的《中國核工業報》報道,隨著乏燃料運輸需求的不斷增長,運輸體系研究和能力建設非常重要和迫切,亟須開展相應研究,針對高燃料乏燃料運輸容器的關鍵技術展開技術攻關,並儘快建成與核電規模相適應的乏燃料公、海、鐵聯運體系,打造具有較大承載力的乏燃料運輸綜合物流,以滿足未來乏燃料運輸的需求。

  由於乏燃料在運輸過程中需要特製的運輸容器,國內的核電設備製造商上海電氣東方電氣等公司已經把目光投入到乏燃料運輸容器的製造市場。目前,中國乏燃料運輸容器的能力主要從美國進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