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踩足了油門的F1賽車一樣,途牛(TOUR.NASDAQ)正急速狂奔,成為線上旅遊行業(OTA)這一細分領域的關鍵角色。2016年的第一個季度的凈收入達到20億元人民幣,而在兩年之前,途牛整整一年的收入也沒有達到這個數字。更早的時候,人們甚至並不認為他將會是OTA裏的一個重要玩家。
競爭在加劇,新競爭者不斷加入,老玩家也在加大投入。線上旅遊行業的利潤被激烈的競爭完全吞噬,但是對於途牛這樣一家線上旅遊業的主要玩家而言,虧損不斷擴大的同時也蘊藏著諸多的機遇。隨著途牛大手筆在知名的電視節目上亮相,休閒度假旅遊品牌的良好形象也在樹立之中。與其他線上平臺相比,途牛在率先開拓了二三線城市,加之途牛擁有上市的地位並且手握鉅額現金,這些資産相對於其他的競爭對手而言,讓當下的途牛顯現出了不可忽視的優勢。要説這家公司立即會被什麼樣的公司取而代之,這樣的場景實在難以想像。
收入持續暴增,一路高歌猛進之際,途牛也並非無懈可擊。我們採訪諸多業內人士,他們很多人都表達了對公司戰略和成長前景的疑慮。相比之下,最近半年來,途牛的股價已經被腰斬,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低。這反應了投資者的疑慮和預期的改變。旅遊行業的觀察者中,很多人甚至懷疑,現有途牛的模式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持續暴增的收入和持續下滑的毛利,途牛並未展現出業界所期待的規模效應。特別關鍵的是,投入的推廣成本對於拉動銷售的作用越來越小。伴隨途牛最新一季度的財報發佈,迅速膨脹的虧損,已然成為線上旅遊模式問題的注腳。更糟糕的是,途牛供應鏈上下游風雲變幻。與擺脫虧損相比,産業鏈正在發生的變局顯然是途牛管理層要面對的更加棘手的問題。更加重要的是,按照目前的虧損速度,途牛的凈資本很可能在今年之前就會燒掉3成。
途牛的境遇,反映著OTA的玩家們正經歷的難以盈利的夢魘。對於所有OTA的玩家們而言,即使已位列線上休閒旅遊市場的前列,也無法避免虧損的結局,並且隨時有可能被顛覆。
途牛的近憂
途牛像是一家旅遊業的京東,在途牛平臺上,每一個跟團遊都是一個産品單位。作為一個線上旅遊平臺,途牛的主要業務可以簡單理解為:向線下旅行社採購旅行服務産品,然後把這些産品販賣給消費者。途牛也直接採購旅遊資源,然後組合打包出售給消費者。
當然,與京東不一樣的是,京東只要把産品送到客戶手中,任務大體就可以完成。而在途牛,消費者付費只是一個開始。
現在,和其同處線上旅遊賽道上的其他同行者一樣,途牛正陷入越來越龐大的虧損。今年第一季度,凈虧損5.4億元。2015年全年虧損14.6億元。
對於途牛的虧損,途牛的解釋是:這是一個主動的戰略,用虧損換市場。途牛網COO嚴海鋒稱,上市的時候,他們發現中國的休閒旅遊已經從一線城市開始發展到中國的二線、三線及以下的城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確實,途牛有自己的理由。目前中國線上休閒旅遊市場的滲透率不到10%,相比于歐美市場,這個數字在40%以上。中國線上休閒旅遊市場的想像空間還無比廣闊。只要市場還在增長,就會不斷有資本涌入,價格戰恐怕很難避免。在市場格局還沒有確定的情況下,大家都在燒錢。跑馬圈地的邏輯之下,以高投入換取市場份額的方式似乎也顯得合理。
但是,這個策略並不為投資者所認同。最近一年來,與途牛的銷售突飛猛進相反,途牛的市值一直在下跌通道之中,目前已經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低。
銷售額在倍增,股價被腰斬,表明以銷售額驅動公司價值的提升已經失效。如果以市銷率(市值除以銷售額)作為途牛估值的基準的話,其市銷率出現了大幅度下滑,只有高峰時期的四分之一。
市銷率水準可以看作投資者對於途牛模式信心的一個重要參考。伴隨途牛的營收不斷增長,其費用率水準持續上升,導致途牛的虧損以更大速度在擴大。這或是投資者産生疑慮的重要原因。
規模效應並沒有如預期那樣出現。
隨著途牛營收的迅速擴大,其毛利率水準,從2014年的6.36%,下跌到了2015年的4.82%,而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進一步下跌到了4.25%。
隨著規模的擴大,運營管理成本同樣也正以更快的速度提升。2015年的這家公司的管理費用水準,已經突破了收入的5%,到今年的一季度,進一步上升到7%。這個費用水準幾乎是2013年的時候的一倍。
通過高投入來拉動高增長的效應正越來越小。在過去三年中,途牛的市場費翻了10倍,而營收只翻了4倍。根據途牛公佈的財務數據計算,2013年的時候,途牛每投入1元的銷售,就可以拉動17.8元的銷售。在2015年,每一元的推廣投入僅能夠拉動6.65元的銷售,到了今年的一季度,這個數字是5.32元。
途牛整體的運營費用水準,從2014年的不到20%,迅速擴大到了2015年的23.77%,乃至一季度的突破30%的水準。這個費用水準,顯然不是途牛目前不到5%的毛利水準所能夠覆蓋。從2015年的財報來看,即便是砍掉所有的市場和研發費用,途牛依然會面臨虧損,因為僅僅是管理費用也無法被毛利所覆蓋。
即使如此,途牛註定會繼續狂奔。競爭對手在逼近,跟上市場的擴大,保持份額不失,是這場戰鬥的主題。
途牛亦將規模作為其經營的核心指針,途牛董事長于敦德稱,線上休閒旅遊這個市場,要做到“大幅領先的第一名”。途牛亦在財報中坦言,出於公司擴張和品牌打造的考慮,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市場費用的絕對數值在未來還會有所提升。
格局重構
去年攜程收購藝龍後與去哪兒合併,經此一役,攜程已佔領中國機票和酒店市場份額的80%。看上去格局已經定盤,但是目前遠沒有到下結論的時候。無論是OTA還是傳統旅行社,競爭正越來越激烈。OTA積極佈局直採,而實力較強的大公司也開始加碼自有的線上預訂平臺。旅遊行業的市場格局不斷處於重構之中。
途牛佈局直採整合産業鏈上游之際,整個旅遊行業之中,旅行社的兼併重組也在加速進行。途牛在2015年收購了中山國旅和經典假期兩家旅行社,還投資了打包旅遊産品批發商五洲行。而此前眾信已經控股竹園國旅,近期還以26億元全資收購華遠國旅,並且正式與攜程聯姻。
最近幾年,萬達對旅行社的並購也風生水起。自2013年開始萬達並購了十多家實力旅行社。去年7月,同程獲得了萬達領投的60億人民幣融資之後也開始頻頻出擊,先後收購了南通輝煌國旅、上海美辰國旅和廣州創遊國旅。
儘管兼併如火如荼地進行,幾乎所有OTA的虧損都還在持續。去年同程的營收翻了三番,而凈利潤卻虧損近10億。去哪兒、藝龍、途牛三家虧損上百億。
對於途牛來説,2016年一季度的凈虧損約5.4億元,相當於其60億元凈資本的12分之一。照此趨勢,途牛在2016年全年的虧損可能將超過20億。
上下游市場在整合,市場格局還未確定。但與擺脫虧損相比,全行業正在發生的變局顯然是途牛管理層要面對的更加棘手的問題。
有説法是:途牛模式的基礎:有賴於廣泛的、分佈于各出發地的線下旅行社。但線下旅行社的合縱連橫成為常態,傳統旅行社的兼併重組在加速中,而傳統旅行社中實力較強的大社也開始加碼自有的線上預訂平臺。
同時,作為一家以售賣跟團遊産品為主營業務的線上代理商,途牛很難通過提升跟團遊産品的價格來增加毛利率。
目前,行業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避免價格戰,而不是如何提升價格。價格提升的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此外,在目前的市場結構下,途牛也很難從傳統旅行社那裏壓低跟團遊産品的成本來提升毛利率。
收購也許有利於公司市場地位的鞏固,但這意味著巨大的經營現金流出。
如果不抓緊融資,持續的虧損恐將帶來更多的尷尬。儘管途牛對下一步的融資保持樂觀,也有股東表示途牛的新一輪融資正在洽談。
途牛的挑戰
根本上,線上旅遊目前的玩法似乎需要做出改變。
途牛總裁嚴海峰指出,“途牛的部分産品目前已經盈利,比如馬爾地夫遊和一部分國內跟團遊産品。”然而,盈利的計算方式並不為外界所知。
途牛也做了積極的努力和嘗試。其中,迅速增長的直採業務常常被途牛在對外宣傳中提及。直採意味著線上旅遊平臺繞開傳統的旅遊産品批發商,直接面向上游供應商進行旅遊産品的採購,採購對象包括:航空公司、酒店、目的地景區、租車公司、保險公司、導遊等。
截至2015年底,直採對途牛總交易額的貢獻已經超過30%,其中國內遊的直採比例達60%。有線上旅遊同行業人士認為,途牛通過直採可以將毛利率提升至10%以上,而且産品品質相對更可控。
直採的佈局也並非坦途。去年4月,中青旅、眾信、華遠、凱撒、南湖國旅等國內大型旅行社曾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停止向途牛旅遊網供貨。儘管後來糾紛得以解決,卻有不少同行業者認為該事件的發生與途牛布加大直採力度有關,因為直採會給批發商造成衝擊。
途牛也在積極探索自己的金融業務,金融業務的一個方面,是將保險、貸款等業務直接導入途牛的交易鏈條中,另外金融業務與賬期所帶來的資金沉澱密切關聯。
通常線上旅遊平臺先從傳統供應商那裏購入大量的旅行産品,然後再通過平臺售賣給消費者。平臺收取了消費者的費用之後,往往會延遲一段時間再與供應商結算,於是就産生了賬期。理論上,賬期內平臺可以利用資金沉澱去獲得投資收益。
從途牛的一季度報看,來自客戶的預收資金,已經開始負增長。這個數字在2015年底的時候是12.2億元,2016年3月末,這個數字是11.9億元。
如果真有這麼一個時間窗口來精耕細作,可能報表會變得更好看。本報採訪的途牛投資人稱,把競爭的業態先穩定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精耕細作去盈利的話,盈利的概率就大很多。
現實是:線下的消耗持續加重,這個現實無法改變;市場依然在迅速增長,並且當對手在跑馬圈地的時候,不去跟進,市場結構可能被顛覆。
市場本身是一個風口,很多小公司在不斷切入新的維度。對市場的認知在不斷被顛覆。“他們也在做一些新的産品,比如和達人出去玩兒。這些並沒有帶來很大收入,但是一個必要的配置,有的業務很難判斷,還是要做一些佈局。”途牛的投資人稱。對於未來賺多少錢並不清楚,但是必須佈局。
流量的戰鬥永遠都在:電商業務最大的問題就是,你還要不斷地吸引流量。去年5月,京東大筆資金入股途牛。通過運用京東的旅遊頻道,途牛的入口更加豐富。
管理的戰鬥也在持續:前幾年,途牛員工離職事件一時沸沸颺颺,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途牛在當時內部管理方面的脆弱性。此外,也有爆料稱途牛招募了應屆實習生卻不予轉正,員工流動性較大。更多的隱患似乎正在途牛的急速膨脹中醞釀。迅速膨脹的途牛員工總數以及持續擴大的區域範圍,不斷膨脹的組織的運營效率的保障,亦是艱難的挑戰。
在途牛迅猛發展的背後,途牛的內部管理也頻頻遭人詬病。對於一家正在成長的大公司而言,遭遇用戶投訴並非特例。在投訴的問題上,途牛並不孤單。對於大多數線上旅遊平臺而言,高投訴率已然成為整個線上旅遊行業的通病。
更概括地説,途牛似乎不得不拘泥于市場份額的擴大。對線上旅遊單一市場地位的追求,使得途牛的主營業務陷入激烈競爭的紅海。而日益迅速擴大的業務之後,不斷上升的成本,其管理挑戰日益暴露。
根本上,線上旅遊目前的玩法,似乎需要做出改變。手持60億資本但在迅速燃燒,面對旅遊市場的變局,途牛正步入其關鍵時間。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