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最高利潤500% 為何還是“卡殼”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西王特鋼(01266.HK)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下稱“金屬所”)的合作現狀就是如此。
很多事情推進不順利,有時候是由於一方或者雙方不積極。西王特鋼與金屬所的合作卻不是這樣,開始的時候,雙方都很積極,而現在,雙方都很著,因為合作進展並不順利。本來是企業、金屬所、科研人員三贏的事情,現在卻處於半擱置狀態。問題到底卡在哪?
簡單地説,西王特鋼與金屬所的合作是這樣的:金屬所以科研成果入股西王特鋼;西王特鋼給金屬所一億股份,其中51%歸金屬所持有,也就是“國有股”,49%要分配到科研團隊個人的名下。
現在的問題是,分配到科研人員個人名下的股份,科研人員一直沒有拿到。科研人員原來的熱情和態度已經大打折扣。
而就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明確指出,要完善保障和激勵創新的分配製度,探索年薪制、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要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效益分享比例,讓他們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合理合法地富起來。
總理的話很明確,以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激勵科研人員,是正確的方向,但回到現實中,以西王集團與金屬所的合作為例,這樣的探索落實進度的緩慢令人深思。
一次馬上就辦的合作
西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是個辦事很果敢的人。西王集團起源於一個棉油加工的村辦企業,旗下現有3家上市公司。
王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當初與金屬所合作的發端,“一頓飯工夫就決定的事兒”。
當時,西王特鋼的一個項目招標,金屬所中標。招標程式工作已經完成,王勇聽説金屬所裏一位在全國領軍的黑色金屬研究專家到了,就臨時決定請金屬所人員吃頓飯。這頓飯,碰出了火花。
王勇告訴本報記者,吃飯時,他問金屬所還有什麼成果項目,金屬所人員提到,其中還有一個項目,很重要,準備放在國內一家很著名的鋼鐵企業,但這家企業表示,從論證到寫報告審批,僅程式就需要大概兩年的時間。
王勇當場表示,這個項目放在西王特鋼,飯後他就組織班子落實,半年後就可以拿出産品來。
金屬所相關人士曾對表示,當時他就感到,民營企業的效率令人咋舌。
這頓飯中,還談了許多。但最大的成果是,王勇不但想要上面所説的那些成果,還想把金屬所變成“自己人”。
這個路徑就是,金屬所以科研成果入股西王特鋼,不但金屬所持有股份,科研人員也持有股份。
3個月後,雙方的原則性協議就已經達成,半年之後,全面合作正式開始。金屬所的10名博士進駐西王特鋼。
科研人員有名有利的合作模式
根據西王特鋼2015年1月6日的公告,西王集團與金屬所的合作模式是:金屬所給予西王特鋼的10項特鋼技術許可使用權為10年,其為公司提供技術和服務,兩者之代價共1.22億港元。公司以每股1.22港元發行1億股新股作為上述代價,新股佔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約4.76%。
公告同時進一步解釋稱,每股代價為合同簽訂日期前一個交易日之收市價1.22港元。
合作項目共分3個階段建設,計劃投資16億元,項目全面建成後將形成年産鋼錠30萬噸,鍛件、鍛材10萬噸,特種冶煉鋼1.2萬噸生産規模,工業用、民用、醫用各種成品刀具500萬套,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利潤30億元。
本次合作的亮點還在於科研人員的收益上。按照協議,西王特鋼給予金屬所的股權中,金屬所佔5100萬股代價股份,金屬所主要科研人員佔4900萬股代價股份。西王特鋼2015財政年度內出售超過1萬噸H13高品質工模具鋼之銷售目標時,金屬所及其主要人員可獲發行合共4000萬股獎賞股份,其中金屬所佔2040萬股獎賞股份,金屬所主要人員佔1960萬股獎賞股份。
粗略算來,按照合同簽訂時的市值計算,科研人員“持有”的4900萬股西王特鋼股份總市值在6000萬港元左右,金屬所的科研團隊如果計算為30人,每人平均持有市值在200萬港元左右。當然,現在還看不到金屬所科研人員具體怎麼分配。
去年1月6日,西王特鋼復牌,當日盤中最高漲幅達到10.66%。但隨後,隨著鋼鐵行業的整體不景氣,西王特鋼股價整體也呈下行趨勢,現在處在0.6港元到0.7港元區間。
王勇告訴本報記者,西王特鋼的規模,他不想搞太大,300萬噸左右就已經很好。關鍵是要搞成特種鋼的完整産業鏈條,從煉鋼,到鍛材,再到終端産品。“將來的西王特鋼,不是一個單純的煉鋼企業,而是一個全流程的裝備製造産業。”
當時,王勇的設想是讓西王特鋼未來2~3年內成為我國特鋼行業的一匹黑馬。
按照當初的設想,西王特鋼與金屬所的合作項目産品瞄準中高端工具鋼、模具鋼、軸承鋼、海工鋼、輪軸鋼、軍工鋼等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應用於交通運輸、能源石化、海洋工程、航空航太等行業用高均質車輪車軸鋼、壓力容器特厚板、海洋平臺特厚板、超高鏡面模具模組、高性能健康廚房生態刀具等。
王勇舉例説,現在中國用的核廢料儲存罐,都是從國外進口,一個就是500萬元人民幣。而金屬所的科研成果中就已經有這個了。
這種儲存罐技術要求十分嚴格,要千年內不發生任何外溢問題。專家相信,千年之後,關於核廢料的處理一定能解決,現在需要的是裝起來,埋起來。
蜜月之後的苦澀
雙方合作正式開始之後,金屬所的10名博士就進駐西王集團。
王勇對招賢納士已經十分“習慣”,當年創業時,他就把招來的人才當自己人看待,過春節時,他會組織人員敲鑼打鼓,把係著大紅花的整扇豬肉送到外招人才的家門口。
他曾對記者表示,這更多是一個形式,是表明他們不是外人,是自己一家人。
現在,他所設想的,也是把金屬所的科研人員當“一家人”。他説,人到了,心不到,那肯定不行。心到,還是需要有利益驅動的,與金屬所的合作之所以把科研人員佔股份作為重要元素,不單是體現對科研成果的尊重,也是體現對科研人員自身價值的尊重。
他説,如果科研人員的成果能夠變成自身價值的一部分,還愁科研成果鎖在櫃子裏嗎?科研人員自己就會成為推銷員,把科研成果變成現實生産力,而不是只在論文上署個名,只在評職稱時管用。
金屬所的科研人員進駐西王特鋼之後,不但給西王特鋼提供技術上的支援,甚至還成了産品的推銷員。
西王特鋼總經理張健對本報稱,金屬所的科研人員進駐之後,西王特鋼人學到了不少東西,尤其是科研人員嚴謹的思維方式。另外,他們對産品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因為他們親眼看著這些産品“出生”,放心,且有實現感。
張健介紹説,與金屬所合作的一期項目目前已經完成,這就是鋼錠生産項目,用的就是金屬所的科研成果。“目前月産能在8000噸~10000噸,而且市場銷售比較好。這些産品正常情況下可以拿到10%~15%的利潤,好的可以拿到30%的利潤。”
西王特鋼H13模具鋼利潤率更讓人咋舌。現在已經出口到德國,每噸價格在9000多元,利潤率更高。
按照規劃,下面還會有二期、三期項目。“二期以鍛材為主,就是把我們自己生産的鋼錠一部分再往下游加工,做成軸、法蘭、齒輪等類似的鍛件。三期就會做一些終端産品。軍刀、手術刀等,量不會特別大,但附加值會很高,利潤率可能會在500%以上。西王特鋼規劃了2萬噸的特種冶煉鋼,目標利潤在100個億。”
但現在科研人員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也遇到困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股權分配不到科研人員個人身上。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員告訴,按照當初的協議,股份幾乎是裝進了自己腰包裏的,現在遲遲不能落實,心勁自然就小了。張健告訴記者,開始時,這10名博士都積極來西王特鋼,吃住都在這裡。但現在,基本都回去了,打電話給他們,他們也會説工作忙,來不了。
在王勇看來,項目不能按照當初的設想落實,對企業來説就是最大的損失。
按照當初協議,有相當一部分股權是應該分給科研人員的,西王集團也非常希望早點落實,科研人員當然也願意獲取這部分股權,但為何落實不了?科研人員雖然不願意多説,但本報記者採訪一圈下來發現,問題出在沒人敢拍板,因為這涉及到科研人員的身份歸屬、個人股權與國有資産之間關係等問題。
如何打破瓶頸
王勇告訴記者,按照當初的協議,金屬所的十大科研成果是入股西王特鋼的,從一定意義上説,這已經是西王特鋼的“資産”。但如果科研人員不上心,項目就無法落實。
金屬所的科研人員也有自己的難處,科研人員的很多時間在西王特鋼進行研發生産、技術支援等,原單位的項目就無法開展。
王勇説,看到這種狀況,心裏真急。
張健告訴記者,中科院內部也進行過討論,希望在各個領域推廣西王特鋼與中科院合作這種模式,中央領導也給予過指示,希望積極推進。但是中科院方面沒有先例,沒人願意拍這個板,所以推進緩慢。
記者了解到,中科院方面是想制定一個總體框架,對科研成果轉化作出一個比較統一的規定,然後再推開,但企業等不及,科研人員也等不及。
張健告訴記者,“我們目前也就這些情況做了一些調整,持續推進大的合同框架。同時也在與他們溝通探討新的合作模式。比如項目制,按照項目進行資金獎勵。原先的合作模式會把整個金屬所融到西王,會爭取到更好的資源和配置,有一點新的研發或發現都願意和我們進行分享。而後一種合作針對性比較強,但也存在局限性,不是一家人的關係了,就變成甲方乙方的關係了。”
(責任編輯: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