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711一半中乾被挖至鄰里家 萬科:不是我們幹的

  • 發佈時間:2015-05-07 07:13: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敏傑  責任編輯:朱苑楨

  北京的便利店業態來了“野蠻人”。

  昨天(5月6日),一家名為“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鄰里家商貿公司)的便利店,在多個招聘網站發佈了從前臺到新店擔當在內的大量招聘資訊。此前幾天,這家公司已經因為從北京最大的便利店7-11大挖中層管理者,而且被猜是萬科進入便利店産業而火了一把。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天下午證實:這家公司並非萬科旗下,萬科也未有挖角7-11。

  根據計劃,這家目前仍舊“神秘”的鄰里家商貿公司,欲一年內在京開設200家便利店。一旦這個目標達成,其在京規模將超越7-11。作為新進入者,提出如此豪邁的計劃,其背後資源是什麼?

  欲年內在京開店200家

  事情要從7-11大批量的中層管理者被挖走説起。

  根據北京便利店市場消息,4月下旬,7-11近30位中層管理者集體離職,其中包括20多名區域經理、2名大區經理以及市場開發部門的人員。在北京市場,7-11分成了四個大區,每個大區經理分管4~7名區域經理。有人據此算了一筆賬:按這些數目,此番挖角佔了北京7-11中層的半壁江山。

  如此大手筆“斂才”,操縱這一切的企業隨即吸引了行業關注。根據《北京商報》的最新報道,將上述人員一併挖走的公司為鄰里家商貿公司。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沒有查詢到這家新晉公司的工商註冊資料。

  昨天,這家公司又在多個招聘網站發佈了職位需求。根據其附上的資料,鄰里家商貿公司于2015年4月註冊于北京西城區,註冊資金為1億元。其計劃一年內在北京範圍內開設連鎖便利店200余家,之後業務拓展將輻射國內一線城市。寥寥數句的介紹,也未有提及背後的投資者以及公司法人等資訊。

  另一方面,從2013年開始,萬科也在積極推廣其佈局的“鄰里家”社區商業概念。按照萬科商業的規劃,社區商業品牌“鄰里家”系列主要以社區配套為主,集咖啡館、便利店、菜場等社區生活必要設施。因而,同是“鄰里家”,市場似乎順理成章地將這一公司貼上了萬科的標簽。更有人士指出,萬科應當會不到最後死不承認。

  隨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輾轉聯繫上了鄰里家商貿公司的一位便利店開發員,其表示“網上資訊不準確”,公司並非萬科旗下。對於近期從7-11大量挖人一事,他這樣回應:“我們也是很有實力的企業,不亞於萬科。”但出於謹慎,其並未透露更多公司的背景,僅表示全新一代的便利店將於近期呈現。

  針對從7-11挖人一事,萬科集團相關負責人方也向記者進行了否認,表示鄰里家(北京)商貿有限公司並非萬科旗下。“我們有提過一個品牌的概念——鄰里家,而這個公司和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重名。”他表示,萬科目前在便利店方面沒有打算,社區商業探索主要是針對食堂等在嘗試,暫時沒有零售、快消方面的考慮。

  北京便利店競爭不激烈

  如此來看,這家新冒出來的便利店企業同萬科並無關係,但眼下,便利店業態大熱,其意圖盤踞北京市場而後在一線城市擴張的策略仍舊為業界驚嘆。

  今年3月份,外資零售巨頭家樂福啟動入華20年來最大規模改革——在華將大力發展“Carrefour Easy”便利店新業態,國際零售巨頭麥德龍同樣也悄然進入便利店領域,新推品牌“合麥家”。此外,天虹商場、華潤萬家旗下蘇果、東莞美宜佳等亦在加快推進便利店擴張業務。

  的確,便利店似乎成為了零售業持續下滑中的一個例外。根據上個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14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全國排名前55家的便利店門店數增長了7.8%,從有可比數據的便利店企業來看,企業銷售額增長了17.7%,高於百強銷售增長12.6個百分點,銷售增幅在包括百貨、賣場等在內的各業態中最高。

  “相比上海,北京市場便利店的競爭弱很多。儘管7-11、全家以及物美等多有佈局,但在數量上,相比上海的動輒千家的規模,北京市場單個品牌幾百家門店的數量算少的。”上海尚益企業諮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從北京市場試水避開了高強度的市場競爭,但鄰里家商貿公司一齣手即要在京開出200家門店的規劃還是有些“激進”。要知道,在北京深耕了十幾年的7-11目前于這一市場也不過170余家門店。

  此外,市場有商機並不代表收成好,7-11就是一個代表。根據王府井(600859,SH)公佈的2014年度報告顯示,王府井目前持有7-11(北京)有限公司25%股份,但這部分持股給王府井帶來了259.1萬元虧損。

  胡春才表示,一年內200門店的開店速度很快,達到的難度不小。“對於一個新進入者來説,這樣的規劃更利於聚集人才和資本,吸引眼球。起碼也是抓住了眼下便利店二次發展的機會。”

  在上述人士看來,開設便利店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慢慢積累。“便利店並不好做,也很容易虧損。到目前為止,中國市場便利店賺錢的不多,7-11還沒有盈利,本土的快客虧損也較為嚴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