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汽車經銷商資金問題愈演愈烈 高庫存壓頂

  • 發佈時間:2015-06-08 07:44:33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沐航  責任編輯:朱苑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國産汽車産銷分別完成828.08萬輛和814.4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1%和2.8%。但是,4月當月,汽車産銷分別完成207.97萬輛和199.45萬輛,環比分別下降8.9%和11%,同比産量增長0.6%,銷量則下降0.5%,中汽協也首次調低了年初預設的增長7%的目標。

  在數據下降的同時,身處一線的各地經銷商的疲態則越來越明顯地顯露出來。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佈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今年5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7.3%,雖比上月下降了3.2個百分點,但同比則上升了8個百分點,仍處於警戒線水準以上。

  現狀

  經銷商資金問題愈演愈烈

  由於受限購、市場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近兩年間,經銷商退網持續發酵。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某調查公司對109個汽車品牌的網路進行了調查,僅當年第一季度,全國退網經銷商總數就達到了764家,且多集中于自主品牌。到了去年,最具代表性的是奇瑞當初進入北京市場的第一家店,也是亞市唯一的自主品牌4S店——中瑞辰也選擇了退網。針對自主品牌生存現狀,亞市副總經理顏景輝曾表示:“經過消費升級後,自主品牌的産品不豐富,像北京這樣的汽車限購城市改變了過去從數量規模衝擊效益規模的格局,自主品牌還是以轎車為主,整體的價格區間比較低,利潤空間比較小。”

  而在深圳,廣汽菲亞特的某家經銷商也由於經營壓力、商務政策不合理等諸多因素關門。河南湧鑫集團坐擁17家經銷商,同樣由於資金斷裂,其老闆至今處於“失聯”狀態,致使300多位車主的汽車合格證被抵押而無法上牌。

  目前,就經銷商而言,部分熱銷車型過於單一,銷售難度逐漸增大,曾經有多家雷諾經銷商相繼退網,涉及經銷商達到8家以上。另據某媒體報道,廣州一家美係品牌經銷商在建店初期曾投入1000萬元以上,可目前平均年利潤僅為100萬元。對於此種窘境,該經銷商曾表示,與其不斷虧損,不如把錢投到銀行做理財,目前虧損也不能退網,因為投入大沒有人能接盤。

  肇因

  市場萎縮下高庫存誘發多米諾效應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對目前經銷商的資金斷鏈問題作出了解釋:“經銷商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大量的資金要通過銀行來融資,從而進行正常的經營。那麼當庫存量加大時,也就意味著他的融資成本會增加。所以説,對經銷商而言,高庫存是‘萬惡之源’。很多經銷商出現‘跑路’現象,正是資金鏈斷裂導致的,而資金鏈斷裂就是由高庫存引起的。”

  經銷商在建店初期的投入就十分巨大,而廠家還需要經銷商以現金的方式提車,所以大部分經銷商就只能採取抵押汽車合格證的方式向銀行或金融公司貸款,之後再用賣車款“贖回”合格證。一旦車賣不動,4S店的資金週轉也就會隨之出現問題。而現在,由於市場逐步趨向飽和,經銷商的壓力也日益增加,如果想賣出車,就必然會面對價格“倒挂”的問題。

  一汽豐田某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其4S店每賣一輛車,平均下來虧損5000-8000元不等;目前SUV市場火熱,為了走量,RAV4虧損達到了1萬元。相比去年,現在該店面臨的庫存壓力仍十分嚴重,庫存量幾乎是銷售量的兩倍,庫存比達到了1.8-1.9。據記者了解,該店現在月銷量為50-60輛,但庫存則保持在100輛左右。

  更有克萊斯勒某經銷商透露,現在是“賣車賠錢,不賣車積壓庫存”。該經銷商表示,廠家會要求經銷商每個季度的某款車型達到進貨多少輛,才有資格享受其他車型的返利,於是經銷商就只能去硬賣一些“滯銷”車型。所以才會出現,為了賣掉“自由光”,其一輛車的優惠曾最高達到10萬元以上,而其餘車型為了走量,也同樣每輛平均虧損3萬元,即便加上廠家的所有返利,其虧損也會在1萬元以上。據克萊斯勒某4S店人員透露,5月23日前後,克萊斯勒已緊急召集北京區域經銷商前往上海進行會議,據悉會有最新的商務政策出臺,但是具體內容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捆綁銷售】

  一汽豐田某銷售人員表示,大體上一汽豐田4S店會有“一般店”以及“重點店”之分,根據銷售情況而定。如果一些滯銷車型賣得不錯,則該店就被劃分為“重點店”,下次做全年分配時,其被分配的量就會增加。以該店皇冠為例,由於不是“重點店”,所以全年分配的量為60輛,但是“重點店則會上百”。

  至於全年12個月如何分配“來貨”,經銷商有一定的話語權,但總數是不會變的——如果前11個月都不要配送的皇冠,那麼第12個月,則會直接配來60輛皇冠。目前“一般店”會被分到70輛銳志,“重點店”同樣上百。據了解,皇冠與銳志的月銷量仍基本在1-2輛之間,基本銷售不動,其餘車型相對好些。

  去向

  裁員解近渴,轉型圖長遠

  記者從某德係品牌經銷商處了解到,由於受到限行、拼車軟體、打車軟體等多方衝擊,客戶的保養間隔明顯加長,售後維修也開始不掙錢。但隨著該品牌新工廠的建成,為了衝量,該店的任務量在此環境下不降反升了10%。為此,該店所屬集團已開始在北京另一區域跨界銷售其他車型。此外,為緩解壓力,部分經銷商也針對客戶開展到府保養服務,但由於受場地、器材、小區制度等因素限制,效果並不理想。上述4S店工作人員表示,由於該店持有“道路交通運輸許可證”,屬於一類經銷商,可以做總成大修,所以未來能向大型綜合修理廠轉型,屆時只要是德係車,會不分品牌為其服務。

  同時,記者從其他經銷商處了解到,目前裁員現象較為普遍,一般4S店裁員人數在10人左右,而最為嚴重的是地處北京北邊的某德係品牌知名國企4S店,其已裁員近半,從170人驟降至90人。一般來説,被裁人員多為輔助崗位,如減少前臺接待人數等,就連食堂也改為外包模式經營。同樣受銷售不振影響,某德係品牌4S店現屬於不進配件、不進新車的狀態,因為目前品牌要給予退網經銷商一定補償,所以不允許其退網,現屬於“幹耗”狀態。而豐田某4S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早在前年該店就已陸續裁員,去年開始至今,已完全停止招聘,店內工作人員需身兼數職,以保證較低的用人成本。同時,工作人員的薪酬、待遇等也明顯下降。而提及開展新業務,該工作人員透露,由於目前沒有得到豐田授權,所以新業務還不能展開。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龐大集團亞夏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等多家經銷商集團紛紛試水準行進口車。但由於當前政策不夠明朗,各經銷商集團的嘗試也僅限于點到為止。

  ■ 廠商動作

  ●福特:業已完成在華減産

  雖然福特正在擴大在中國的産能,但由於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車市放緩,從2011年至今在華産能幾乎增長了四倍的福特還是決定減少在華産量。在上月25日舉辦的亞洲CES展上,福特中國董事長兼CEO羅禮祥針對福特減産的傳聞作出了回應,表示福特現已完成減産。羅禮祥表示,減産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經銷商的庫存保持在正常水準,確保非常好的運營,福特不希望強加給經銷商太多庫存。

  就在亞洲CES展前一週,福特亞太區域總裁蕭達偉表示:“我們看到過去幾個月中,經銷商展廳客流量有所下降。但我認為降價沒有必要,我希望福特車保持它的價值,因此倘若必要,我們將持續平衡供應和需求。也就是説,倘若市場出現疲軟,我們不會任由庫存高企,而是將削減産出。” 同時,蕭達偉強調,削減産量不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且只是針對特定車型。至於哪些車型將被減産,蕭達偉則沒有透露。

  據悉,福特在4月份對2015年中國整體車市的預期下調了50萬輛,對增幅的預期值為8%或者更低。

  ●寶馬:減少車輛供應

  不久前,寶馬中國CEO安格公開表示,公司業已在華削減産出,減少向經銷商供應車輛,從而減少庫存壓力,二季度仍將如此。現在,面對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寶馬隨即作出産量下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